王自如入职雷鸟!离开董明珠后,王自如在舆论漩涡中锚定职业坐标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2 01:52 1

摘要:从 2022 年辞去 ZEALER 创始人身份投奔格力,到 2024 年离职重启创业,再到如今加盟新赛道,短短三年间,王自如在职业转型、舆论境遇与自我认知中完成了剧烈蜕变。格力四年的高管经历与缠绕其间的绯闻争议,成为他这段职业旅程中最深刻的注脚,最终推动他从

2025 年 10 月,雷鸟创新官宣王自如入职的消息,让这位沉寂许久的科技圈争议人物再度回归公众视野。

从 2022 年辞去 ZEALER 创始人身份投奔格力,到 2024 年离职重启创业,再到如今加盟新赛道,短短三年间,王自如在职业转型、舆论境遇与自我认知中完成了剧烈蜕变。格力四年的高管经历与缠绕其间的绯闻争议,成为他这段职业旅程中最深刻的注脚,最终推动他从 “争议焦点” 向 “务实创业者” 悄然转身。

01格力时期:

从 “创业者” 到 “争议高管” 的身份撕裂

2022 年,王自如以 “渠道改革项目负责人” 的身份加盟格力,彼时的他带着科技测评领域先行者的光环 —— 创办 ZEALER 时建立的行业标准仍被称道,与罗永浩的公开辩论更让他积累了极高知名度。他曾直言,格力提供了进入产业互联网核心企业的 “不可错过的机遇”,试图从 “行业观察者” 转型为 “产业实践者”。

在格力的四年里,王自如主导了 “云网批” 系统建设,试图精简经销层级推动数字化改革,这是他为数不多被公开提及的工作成果。但相较于模糊的业务成效,围绕他的争议始终更受关注:外界盛传他担任格力副总裁,他却解释因工作 “高度机密” 未获正式任命;2023 年一句 “没看过工资条” 的言论,被解读为 “不食人间烟火”,即便后来澄清高管年薪达七位数,仍难平舆论质疑。

与董明珠的绯闻则将他推向争议顶峰。2023 年《财经郎眼》节目中,他 “想要离董总近的办公室”“看她开会都幸福” 等言论被恶意剪辑传播,自媒体用低俗言辞调侃二人关系,猎豹 CEO 傅盛更在朋友圈直言其 “吃软饭”。

尽管格力报警立案,董明珠也以 “看都没看” 轻描淡写回应,但 “依附者” 的标签已深深烙印在公众认知中。这段经历让王自如的职业身份发生撕裂:他试图以 “渠道改革者” 立足,却最终沦为 “绯闻主角”,创业者的独立标签被高管的争议形象覆盖。

02舆论漩涡:

从沉默承压到 “主动破局” 的心态转变

面对格力时期的舆论风暴,王自如的应对方式经历了从 “回避” 到 “回应” 的明显变化,这种转变背后是自我认知的不断调整。

初期,他选择以 “专注工作” 对抗杂音,在节目中强调 “没有企业会被口水淹死”,声称不关注外界 “小鲜肉”“镀金” 等评价。但这种沉默反而让谣言发酵,自媒体的恶意剪辑与公众人物的公开抨击,让他的个人声誉持续受损,甚至牵连格力股价在 2023 年 11 月出现波动。

直到离职后,王自如才逐渐打破沉默:2025 年 10 月的直播中,他首次公开回应格力薪资争议,承认高管年薪达七位数,解释 “不看工资条” 是因收入已达预期,同时澄清与 ZEALER 股东的债务纠纷(涉及 3383 余万元)并非个人消费问题,试图厘清外界误解。

这种心态转变暗藏着无奈与觉醒。在格力任职期间,他的言论屡屡被过度解读,从 “心态归零” 的职场说教到 “随时汇报” 的办公请求,都被贴上 “媚上” 标签。

而离职后的主动回应,显示他已意识到:在舆论场中,沉默不等于清白,唯有直面争议才能剥离附加标签。这种转变为他后来的职业重启扫清了认知障碍。

03雷鸟入局:

从产业试水到 “专业归位” 的路径校准

2024 年 8 月从格力离职后,王自如并未回归熟悉的测评赛道,而是于 2025 年 6 月宣布进军 AI 领域二次创业,聚焦传统产业数字化服务。短短四个月后加盟雷鸟创新,这一选择标志着他的职业路径从 “模糊探索” 走向 “精准锚定”,完成了对自我核心价值的重新认知。

雷鸟创新的官宣海报透露出明确信号:王自如将参与产品对谈与新品发布会,外界推测其大概率出任营销总监一职。

这一安排精准匹配了他的核心优势 —— 既有 ZEALER 时期积累的数码产品解读能力,又有格力期间主导渠道改革的实战经验,恰好契合雷鸟在智能硬件领域的品牌传播需求。相较于格力时期 “高度机密” 却成效模糊的工作,此次入职的角色更聚焦、更务实,避开了容易引发争议的 “高管神秘感”。

更值得关注的是,王自如的职业叙事已从 “依附巨头” 转向 “专业赋能”。雷鸟创新的宣传中,着重强调他 “数码测评先行者”“格力渠道改革主导者” 的身份,刻意淡化过往绯闻争议;而王自如本人也未在公开场合提及格力经历的情绪化部分,转而聚焦 “产品逻辑”“商业机密” 等专业话题。

这种转变背后,是他对职业定位的清醒认知:与其在巨头光环下承受非议,不如在垂直赛道中释放专业价值。

从 ZEALER 的 “行业判官” 到格力的 “争议高管”,再到雷鸟的 “专业参与者”,王自如三年间的每一次转型都伴随着舆论的剧烈震荡。格力时期的绯闻与争议虽让他深陷泥潭,却也迫使他完成了职业心态的 “祛魅”—— 从追求 “巨头平台光环” 到回归 “能力价值本身”。

如今加盟雷鸟创新,或许正是他在舆论喧嚣后的理性选择:在熟悉的智能硬件领域,用可量化的专业成果,重新书写自己的职业注解。而这场转型能否成功,或许取决于他能否真正摆脱 “争议标签”,让能力而非话题成为新的职业名片。

来源:小阳课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