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青州城西三十里有座云栖山,山中有座废弃的文昌阁,阁前老松盘曲如苍龙,阁后清泉潺潺似碎玉。书生沈砚秋因避战乱,携一箧书、半方端砚来此隐居,白日以松间清风为友,夜里借案头残烛伴读,倒也清净。
青州城西三十里有座云栖山,山中有座废弃的文昌阁,阁前老松盘曲如苍龙,阁后清泉潺潺似碎玉。书生沈砚秋因避战乱,携一箧书、半方端砚来此隐居,白日以松间清风为友,夜里借案头残烛伴读,倒也清净。
这日薄暮,沈砚秋正临帖,忽闻阁外传来轻微的窸窣声,似有物在扒拉窗棂。他抬眼望去,只见月光透过窗纸,映出一道纤细的黑影,尖尖的耳朵在月光下若隐若现。沈砚秋素来胆大,又念山中多异兽,便起身开门,却见阶前立着一只通体乌黑的狐狸,毛色亮如墨缎,唯有眉心一点雪白,像缀了颗碎钻。
那狐狸见他开门,竟不逃窜,反而用前爪轻轻扒了扒他的衣摆,琥珀色的眼睛里满是灵动。沈砚秋心下惊奇,俯身道:“你这小畜生,倒是不怕人。”说着便转身回屋,取了块未吃完的麦饼放在阶前。狐狸毫不客气,低头狼吞虎咽,吃完后竟用脑袋蹭了蹭他的手背,随后一跃上了窗台,蜷成一团,一双眼睛仍定定地望着他。
自此以后,这墨狐便成了文昌阁的常客。沈砚秋读书时,它便卧在案旁,偶尔用尾巴扫过他的笔尖;他写字时,它会跳上书桌,用爪子蘸着墨汁在纸上印下几朵小小的梅花;他弹琴时,它则蹲在琴旁,脑袋一点一点,似在附和节拍。沈砚秋虽觉奇异,却也渐渐习惯了这伴读,每日都会特意留些吃食,有时兴起,还会对着狐狸吟诵诗文,仿佛它能听懂一般。
图片为AI生成
一日深夜,沈砚秋伏案撰写文章,忽觉倦意袭来,伏在案上沉沉睡去。梦中,他见一青衣女子立在烛火旁,身着墨色罗裙,裙摆绣着细密的松枝纹,眉心一点雪白,与那墨狐竟有七分相似。女子手中握着一支狼毫笔,轻轻在他的文稿上添了几笔,原本晦涩的字句顿时变得流畅自然。沈砚秋惊道:“姑娘是何人?为何会在此处?”
女子转过身,眉眼含笑,声音清冽如泉水:“公子不必惊慌,我乃山中墨狐,感公子连日照拂,特来报恩。”说罢,她微微躬身,行了一礼,“我名墨影,久闻公子才学,今日得见,果然名不虚传。”
沈砚秋又惊又奇,醒后只见案上文稿果然被修改得精妙绝伦,而那墨狐正卧在他的肩头,用舌头轻轻舔着他的耳垂。他心中了然,知晓这墨狐竟有灵性,能化为人形。自那以后,每到深夜,墨影便会化为人形,与他一同读书论道。她虽为狐妖,却博闻强识,无论是经史子集还是诗词歌赋,都能与沈砚秋对答如流,有时提出的见解,竟比沈砚秋更为深刻。
相处日久,沈砚秋对墨影渐生情愫,墨影也对这位温润如玉的书生动了心。一日,沈砚秋取出一方新得的端砚,对墨影道:“墨影,你我相识一场,我无甚贵重之物相赠,这方砚台随我多年,今日便赠予你,愿你我情谊如这砚台一般,历经岁月而不褪其色。”
墨影接过端砚,指尖轻抚着砚台上的流云纹,眼中泛起泪光:“公子心意,墨影铭记于心。只是我乃妖类,与公子殊途,恐难相伴长久。”
沈砚秋握住她的手,坚定地说:“我不在乎你是人是妖,在我心中,你便是独一无二的墨影。纵是天道不容,我也愿与你相守一生。”
墨影心中感动,依偎在他怀中,轻声道:“公子若不嫌弃,墨影愿伴公子左右,为你研墨铺纸,共度此生。”
此后,两人便在文昌阁中过起了神仙眷侣般的生活。沈砚秋专心读书备考,墨影则悉心照料他的饮食起居,闲暇时便一同漫步山间,看云卷云舒,听鸟啼虫鸣。然而,好景不长,此事终究还是被人知晓了。
邻村有个姓王的道士,自称能降妖除魔,得知沈砚秋与狐妖为伍,便主动找上门来,对沈砚秋说:“公子乃读书人,前途无量,怎可与妖邪为伍?此狐妖虽暂无害人之心,但若日后修行失控,必为祸一方,不如让贫道替你除了它,以绝后患。”
沈砚秋闻言大怒,驳斥道:“墨影心地善良,从未害过一人,你休要在此胡言乱语!速速离去,否则休怪我不客气!”
王道士见沈砚秋执迷不悟,便不再多言,暗自下定决心要除掉墨影。他趁沈砚秋下山购书之际,悄悄潜入文昌阁,设下了一道诛妖阵。当墨影回到阁中,顿时被阵法困住,金光闪烁间,她浑身剧痛,身形渐渐不稳,变回了墨狐的模样,蜷缩在地上,痛苦地哀鸣。
沈砚秋回来时,只见文昌阁中金光四射,墨狐在阵中奄奄一息,王道士正手持桃木剑,准备下杀手。他大惊失色,不顾一切地冲上前,挡在墨狐身前,对着王道士吼道:“住手!要杀便杀我,休要伤她!”
王道士怒道:“公子冥顽不灵,竟为妖邪不顾性命!今日贫道便连你一同除去!”说罢,桃木剑便朝着沈砚秋刺来。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墨狐忽然爆发出一阵强烈的黑气,冲破了阵法的束缚。它化为人形,挡在沈砚秋身前,硬生生受了王道士一剑。鲜血从墨影的胸口涌出,染红了她的墨色罗裙。她回过头,对着沈砚秋凄然一笑:“公子,能与你相识一场,墨影此生无憾……”
沈砚秋抱着倒下的墨影,悲痛欲绝:“墨影!墨影!你不能死!”
王道士见状,正要再次出手,却见墨影眉心的白点忽然发出一道耀眼的白光,化作一枚玉佩,飞到了沈砚秋手中。玉佩上刻着一行小字:“情之所至,金石为开;心之所向,生死相随。”
白光过后,墨影的身形渐渐变得透明,她轻声道:“公子,这枚玉佩乃我千年修行所化,能护你平安顺遂……日后若有来生,我还想与你一同读书,一同看山……”话音未落,她的身影便消散在空气中,只留下一缕墨香,萦绕在沈砚秋鼻尖。
王道士被白光震退数步,心中惊骇,知晓这狐妖修行深厚,且心存善念,自己此番所作所为,实属不义,便羞愧地收起桃木剑,转身离去了。
沈砚秋抱着那枚玉佩,泪流满面。此后,他每日都会对着玉佩喃喃自语,仿佛墨影仍在身边。他将墨影的事迹写成一篇文章,刻在文昌阁的石碑上,供后人凭吊。
数年后,沈砚秋考中进士,官至翰林学士。他为官清廉,体恤百姓,深受百姓爱戴。每当夜深人静,他总会取出那方端砚和玉佩,细细摩挲,眼中满是思念。有人说,曾在月光皎洁的夜晚,看到一位青衣女子立在沈府的庭院中,与沈砚秋并肩而立,眉目温柔,一如当年在文昌阁中那般。而那枚玉佩,始终散发着淡淡的微光,守护着这位重情重义的书生,也守护着那段跨越人妖的动人情谊。
来源:朵朵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