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风水先生报恩寻来宝穴,不料娶老婆后,宝穴竟成绝户穴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3 06:14 1

摘要:李家坳的李婆婆和她儿子陈明远,守着几亩薄田,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米缸里那点粮食,是数着米粒下锅。

这年大旱,庄稼枯死了,树皮都被剥得精光,路上常看到饿死的人。

李家坳的李婆婆和她儿子陈明远,守着几亩薄田,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米缸里那点粮食,是数着米粒下锅。

这天,李婆婆挎着篮子,在山坡上挖了半晌,才得了小半篮苦涩的野菜根。

她扶着酸痛的腰,一步步往家挪。

路过村口那棵快枯死的老槐树下时,她瞧见一个人蜷缩在树根底下,一动不动。

“唉,又一个没熬过去的苦命人……”李婆婆心里一酸,走近了些,却发现那人胸口还有细微的起伏。

这是个穿着破旧葛衣的老者,头发胡子乱糟糟的,脸上脏得看不出模样,最吓人的是,他一双眼睛紧紧闭着,眼窝深陷,竟是个瞎子。

他身边扔着一根探路的竹棍和一面小布幡,上面写着“风水”二字,此刻他已是气若游丝。

李婆婆蹲下身,推了推他:“老先生?你醒醒?”

那瞎子微微动了动,嘴唇干裂,发出微弱的声音:“水……给口吃的……”

李婆婆看着篮子里那点可怜的野菜根,又想想家里见底的米缸,心里挣扎得厉害。

儿子明远还在家里等着这点东西下锅呢。

可再看看这奄奄一息的瞎子,她终究狠不下心肠。

“罢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老婆子少吃一口,饿不死。”

她喃喃自语着,费力地将瞎子扶起,搀着他慢慢回了自家那间茅草屋。

回到家,陈明远见母亲又带回一张吃饭的嘴,脸色有些不好看,但终究没说什么。

李婆婆顾不得歇息,将米缸底刮了又刮,小心量出半碗糙米,添上大半锅水,熬了一锅能照见人影的稀粥。

她盛了满满一碗,吹凉了,一点点喂给那瞎子。

温热的米粥下肚,瞎子脸上渐渐有了点生气。

他摸索着抓住李婆婆的手,声音哽咽:“多谢您救命之恩!老朽……老朽就是个算命的瞎子,身无长物,不知如何报答……”

李婆婆轻轻抽出手,拍了拍他:“快别这么说,老先生。都是苦命人,碰上了,哪有见死不救的道理?什么报答不报答的,你好好活着,就是好事。”

瞎子空洞的眼窝对着李婆婆的方向,沉默了片刻,语气变得郑重起来:“恩人慈悲,必有后福。老朽虽眼盲,心却不盲,略通风水相地之术。您救我一命,我无以为报,愿为您寻一处安身吉壤,以佑后人,您看可好?”

过了几日,瞎子身体好些了,便让李婆婆带他去看看她家的山地。

陈明远心里嘀咕,觉得这瞎子神神叨叨,但拗不过母亲,只好一同前往。

那是一片寻常的山坡地,杂草丛生,乱石堆积。

瞎子却让李婆婆搀着他,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一处背风向阳的缓坡。

他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仔细捻摸,又侧着耳朵,像是在倾听风声水响。

良久,他站起身,面向李婆婆,脸上露出一丝奇异的笑容。

“恩人,福缘不浅啊!”

瞎子指着脚下:“此地看似平常,实则内蕴灵秀,是难得的‘潜龙饮水’之局,更是一处‘报恩穴’。若您百年之后安葬于此,必能福泽子孙,保其后人衣食无忧,家业渐兴。”

陈明远在一旁听了,将信将疑。

李婆婆却只是谢过瞎子,并未太过在意。

时光流转,李婆婆终究没能熬过下一个冬天。

临终前,她把儿子叫到床头,气息微弱地交代:“明远……娘要走了……后事……就按瞎先生说的,葬在那处山坡……你记住了,得了运势,莫忘根本……要多行善事,善待乡邻……做人……要厚道……”

陈明远流着泪,连连点头。

说来也怪,安葬了母亲之后,陈明远的日子真的顺遂起来。

他原本就肯吃苦,加上风调雨顺了几季,地里收成极好。

他又有点头脑,将余粮拿去贩卖,慢慢积攒了些钱财,翻修了房屋,娶了邻村一个能干的姑娘,家业眼看着就兴旺起来,成了李家坳数得着的富户。

一日,陈明远与妻子在灯下算账。

妻子看着账本,说道:“当家的,咱家现在光景好了,不如再买些田产。我看隔壁赵三家那几亩水田就不错,靠着河边,浇灌方便,收成肯定好。”

陈明远有些犹豫:“赵三?那是他家的祖产,怕是不肯卖吧。而且……娘临终前嘱咐过,要善待乡邻……”

妻子不以为然:“娘那是老思想。咱们出钱买,又不是白要他的。再说了,咱家现在有钱,价钱出高点,他能不动心?有了那几亩好田,家业才能更稳固啊。”

陈明远看着日渐充盈的钱匣子,想着未来更大的家业,母亲那句“善待乡邻”的遗言,渐渐被抛到了脑后。

他点了点头:“嗯,明日我去找赵三说说。”

第二天,陈明远就找到了赵三。

赵三是个老实巴交的汉子,守着祖传的几亩水田和生病的娘亲过日子,日子紧巴巴的。

陈明远开门见山:“赵三哥,你家那几亩河边的水田,卖给我吧,我出市价。”

赵三一听就慌了,那几亩田是他家的命根子,没了田,一家老小怎么活?

他连连摆手:“陈老爷,使不得,使不得啊!那是祖产,不敢卖的,一家子就指望它吃饭呢!”

陈明远脸色沉了下来:“怎么?嫌钱少?我可以再加点。赵三,你别不识抬举。”

无论陈明远怎么说,赵三只是不肯。

几次三番下来,陈明远彻底失去了耐心,一股邪火涌上心头。

他找到了在县衙里当差的一个远房表亲,塞了些银子。

没过几天,两个衙役就凶神恶煞地闯进了赵三家,说他偷了陈明远家库房的银钱。

不由分说,便将赵三锁拿到了县衙。

赵三大呼冤枉,可那县太爷收了孝敬,哪容他分说,一顿板子下来,逼他画押认罪。

最后判定,赵三需赔偿陈明远“损失的”二十两银子。

赵三哪里拿得出?

只能眼睁睁看着那几亩祖传的水田被强行抵了“债”。

田地被夺,老娘又气又病,没多久就咽了气。

赵三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所有的冤屈和愤怒都积在心里。

在一个电闪雷鸣的雨夜,他穿着一身白衣,径直走到陈明远家气派的大门前,将一根麻绳抛过了那棵老槐树的横枝。

雨水混合着泪水流下,赵三望着那紧闭的朱红大门,用尽最后的力气嘶声诅咒:“陈明远!你忘恩负义!你为富不仁!你逼死我娘,夺我田产!我赵三今日化作厉鬼,也要睁大眼睛看着!看你家业败尽!断子绝孙!”

声音凄厉,在风雨中传出老远。

门房吓得连滚带爬进去禀报。

陈明远正在屋里饮酒,闻讯手一抖,酒洒了一半。

他强作镇定,呵斥道:“胡说什么!一个穷酸,自己活不下去,怪得了谁?拖远点埋了!”

嘴上虽硬,可心里却莫名地一阵阵发慌。

自赵三死后,陈家就开始走背运。

原本十拿九稳的买卖,不是路上遭了“匪”,就是对方突然毁约,赔进去大把银子。

陈明远焦头烂额,请了一个又一个法师,钱花了不少,却毫无起色。

他猛然想起当年那瞎子的话,难道真是风水出了问题?

他抱着最后一丝希望,四处打听那瞎眼先生的下落。

机缘巧合下,他竟真的在城外一座破败的土地庙里,又遇到了那位瞎眼先生。

先生还是那身破旧葛衣,静静坐在那里,仿佛早知道他会来。

陈明远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连连磕头:“老先生!老先生救命啊!您当年为我家点了宝穴,如今家中怪事不断,灾祸连连,求您再看看,是不是风水出了岔子?”

瞎子缓缓“望”向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声音冷得像冰:“陈老爷,别来无恙?”

陈明远忙道:“不好,很不好!家宅不宁,诸事不顺……”

瞎子打断他:“那你可知,为何不顺?”

陈明远支吾着:“许是……许是冲撞了什么?”

瞎子摇了摇头:“冲撞?当年你母亲救我,一碗活命粥,恩同再造。我指点‘报恩穴’报恩,此穴需心地仁善、积德之家方能承载,方能福泽绵长。可你呢?”

他猛地用竹棍指向陈家的方向:“你发家之后,都做了什么?那赵三含冤莫白,满腔怨愤,在你门前悬梁自尽!他那股冲天怨气,化作‘恶蛟’,那‘报恩穴’也早就被它祸祸成了煞气弥漫的‘绝户穴’了!”

陈明远如遭五雷轰顶,瘫软在地,浑身抖得像筛糠。

瞎子语气森然:“这哪里是天灾?这分明是你自作孽!是你亲手将你母亲积下的善果,化成了催命的恶报!”

陈明远涕泪横流,爬上前抱住瞎子的腿,哭喊道:“我错了!我知道错了!老先生,求您指点迷津,救救我一家老小吧!”

瞎子漠然抽回腿:“现在知道悔了?那我问你,当日赵三被你所逼,走投无路,悬在你家门前那棵树上时,你可曾给过他一丝活路?你可曾想过他一家老小如何活命?如今你这般光景,又怨得了谁?”

陈明远呆立当场,哑口无言,只觉得彻骨冰寒。

那瞎子不再理会他,拄着竹棍,一步步消失在庙外的黑暗中,只留下余音袅袅:“一碗粥的恩,一座穴的运,终究抵不过……你自作的孽啊!”

没过几年,陈家便彻底败落。

宅院破败,田产变卖殆尽,子孙死的死,散的散。

而村外山坡上那座李婆婆的坟,早已荒草丛生,再也无人问津。

故事取材民间传说杜撰加工,采用了荒诞虚构的笔法,并非宣扬封建迷信,仅供娱乐阅读。

## 互动时刻:

❓ 如果你是陈明远,家有风水宝穴,你会怎么做?

A. 听老婆话 B. 休掉不听话的老婆 C. 听老娘的话闷声发大财

选A的点赞,选B的回复“1”,选C的说说理由!

来源:阿旺故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