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兴电商给荷兰老牌电商造成冲击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3 03:10 3

摘要:排名出来了。荷兰电商格局没翻天,但有动静:Temu 去年营业额差不多翻了一倍,达到1.66亿欧元,冲到前300名的第32位;阿里巴巴和 Shein 分别在第43和第47位,变化不大。

排名出来了。荷兰电商格局没翻天,但有动静:Temu 去年营业额差不多翻了一倍,达到1.66亿欧元,冲到前300名的第32位;阿里巴巴和 Shein 分别在第43和第47位,变化不大。

这份榜单是荷兰行业杂志 Twinkle 做的,数据来源不是单一的财报,而是拼出来的:有电子商务教授 Jesse Weltevreden 和其他专家把公开资料、网站流量数据、还有一些圈内人私下提供的线索凑在一起估算,然后把结果给公司过目核对。说实话,这种做法有利有弊,好处是能把市场上看不见的动向照出来,坏处是有些数字带着推测成分,尤其是当大公司对核对不回应时,结果就更带不确定性。

看榜单前十,老面孔还在。Bol.com 还是第一,后面是 Albert Heijn 和 Coolblue,Zalando 把亚马逊挤到后面,占了第四。前十里还有 Picnic、Jumbo、宜家、MediaMarkt、Belsimpel。这几家合起来,2024年大概占荷兰在线零售营业额的四分之一左右。Wehkamp 从前十掉了出来,这是个能说明局部变化的细节:不是整个市场翻天,就是有些玩家起伏明显。

要注意一个技术性的问题:很多品牌既有自营网站,又在平台上开店,统计时容易重复算账。举个例子,估算里 Bol.com 的收入中,大约有60%来自其他公司在其平台上卖东西,这就会让“谁卖得多”这个结论看上去有误差。换句话说,榜单能指明方向,但精确到每一欧元的归属,还得去看公司真实的财务报表。

外国平台,尤其是来自中国的那些,在这次榜单上动得更明显。Temu 的营业额从前年到去年几乎翻倍,冲到第32位;阿里和 Shein 排名比较稳,没发生大幅度位移。总体上,像 Shein、阿里、Temu 这类平台在荷兰市场的销量在增长,这种增长往往是靠低价、补货快、广告投放猛去吸引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说白了,就是用价格和营销把一部分本来会给本土平台的钱拽走了,但本土平台在品牌信任、售后和物流时效上还有天然优势,短期内还没被干掉。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信号:荷兰人在网上买黄金的热情上来了。像 Holland Gold、Goudwisselkantoor、Goudzaken.nl 这些卖黄金的电商也跑进了榜单:Holland Gold 排到第17,Goudwisselkantoor 第44,Goudzaken.nl 在第215。Holland Gold 以前连 Twinkle 百强都进不了,现在摆到第17,说明这个老生意里有了新玩法,或者至少是线上参与者多了起来,生意边界在往线上拉。

再拉大一点背景去看,荷兰行业组织 Thuiswinkel.org 的数据说,中国商店大概贡献了荷兰在线销售营业额的10%。这个比例说明中国电商对荷兰市场有真金白银的影响,特别是在价格敏感型客户群里。Temu 的快速上位,算是这股力量的一个侧面反映:你看着像是价格战,但背后其实有供应链、广告预算和当地市场策略在一起比赛。

这次榜单里还有一个新的维度:用户体验被计入评分。Twinkle 引入了 Google 用来衡量页面加载速度、跳屏频率、点击响应等的一些指标。换句话说,评估不再单看谁卖得多,还要看用户在网站上买东西时顺不顺手。网站加载慢、弹窗一堆、点了没反应,这些直观糟糕的体验会直击转化率和复购率,这点在电商竞争里越来越重要。

讲到这里,有几条比较直接的启示值得留心。第一,本土大平台在仓配、品牌认知、客服体系上有实打实的优势;第二,外国低价平台靠补贴和流量获取弹性,能在短期内抢流量;第三,细分市场正在被重塑,像黄金这种原本以线下为主的品类,线上玩家也能把市场做活。数据本身有价值,但要当作“方向盘”而不是“里程表”,具体到投资或战略决策,还需要更多原始财务数据和深入调研来支撑。

圈外人看这类榜单,常常把数字当最终结论,其实不该这么做。估算能告诉你市场在哪儿热、谁在动,但不能替代企业的真实账本。要做进一步判断,就得回到公司报表、供应链数据、用户复购率这些更硬的数据上去核验。

Temu 去年营业额那一行数字在榜单上格外醒目:1.66亿欧元,这个增长把它推上了比较显眼的位置。

来源:藤蔓墙边闲适的乘凉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