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勾勒中国经济三季报亮眼“成绩单”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3 00:16 2

摘要: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经济运行持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与此同时,财政、税务、金融等领域的前三季度“成绩单”也纷纷出炉,彰显我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经济运行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

转自:中国经济导报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2025年全国秋粮收获近七成。图为10月19日,农机手驾驶农机在浙江省玉环市漩门湾三期智慧农业示范基地内收割海水稻。 新华社

本报记者 | 刘宝亮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2%,经济运行持续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发展态势。与此同时,财政、税务、金融等领域的前三季度“成绩单”也纷纷出炉,彰显我国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经济运行展现出强大韧性和活力。

前三季度财政收入增幅回升,折射经济向稳向好

日前,财政部公布今年前三季度财政收支情况。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39万亿元,同比增长0.5%。分季度看,一季度下降1.1%;二季度由降转升,增长0.6%;三季度增长2.5%,增幅明显提高。

“财政收入增幅的回升,反映出当前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升的态势。”在财政部日前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国库支付中心副主任唐龙生如是说。

地方财政收入保持平稳,绝大多数地区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唐龙生介绍,前三季度,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同比增长1.8%。从7月份开始,累计增幅已连续3个月保持在1.8%的水平。分地区看,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27个地区保持正增长,比去年同期增加了6个。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以税收收入为主,税收收入也被称为“经济晴雨表”,在减税降费、房地产等税收下滑背景下,全国税收收入实现增长来之不易。

唐龙生表示,分税种看,主体税种表现亮眼。国内增值税是第一大税种,综合反映工商业、服务业运行情况,前三季度同比增长3.6%,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3.1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税是第二大税种,同比增长0.8%,增幅比上半年扩大2.7个百分点,反映出下半年以来,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市场活力不断提升,工业企业利润明显回升。

“今年以来,财政部门加强资源统筹,加大支出强度,优化支出结构,民生、科技等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得到较好保障。”唐龙生说。

从数据上看,前三季度,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81万亿元,同比增长3.1%。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0%,教育支出增长5.4%,卫生健康支出增长4.7%,科学技术支出增长6.5%,节能环保支出增长8.8%,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4%。上述6项支出增幅均为近三年同期最高水平。

税收连续8个月保持正增长,企业经营活力恢复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最新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去年三季度至今年三季度,全国企业季度销售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0.4%、2.6%、2.1%、3.1%和4.4%,增速总体稳步回升。与此同时,自今年2月份以来,全国税务部门组织的税收收入(未扣除出口退税)已连续8个月保持正增长,且累计增幅逐月扩大。这一系列数据表明,企业经营活力正在恢复,税基修复正在推进,经济运行延续了回稳向好的趋势,也为宏观政策评估与后续部署提供了新的参考信号。

从行业结构看,制造业仍是推动税收增长的主力。今年前三季度,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7%,占全国企业销售收入比重29.8%,为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支撑。

从具体数据看,制造业高端化转型快速推进。前三季度,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占制造业比重46.9%,特别是计算机通信设备、工业母机等制造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3.5%和11.8%;飞机、高铁车组、深海石油钻探设备等“大国重器”相关行业销售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2.5%、16.1%和20.8%。

同时,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成效显现。前三季度,制造业企业采购数字技术金额同比增长10.6%,较高的投入助力一些智能化行业不断加快升级步伐,以机器人、无人机为代表的智能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23.6%。

此外,随着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今年前三季度,全国企业设备更新加快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成效明显。

从具体数据上看,工业企业设备更新情况总体较好。前三季度,工业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9.4%。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保持良好增长势头,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14%。同期,全国企业采购数字化设备金额同比增长18.6%。其中,部分高端制造行业加快数字化投入,船舶制造、计算机行业采购数字化设备同比分别增长17.3%和22.7%。

值得注意的是,民营企业设备更新支撑作用凸显。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民营企业采购机械设备类金额同比增长13%,均高于国有和外资企业。

新增社融超30万亿元,金融支持实体力度保持稳固

社会融资规模保持快速增长、广义货币供应量(M2)保持合理增长、人民币贷款保持较高增速……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公布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随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持续用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保持稳固。

9月末,M2余额335.38万亿元,同比增长8.4%,在上年同期高基数背景下,仍保持较高增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437.08万亿元,同比增长8.7%,比上年同期高0.7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30.09万亿元,同比多增4.42万亿元。

“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均保持在较高水平,持续为经济回升向好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分析,今年以来,政府债券发行提速,企业发债和股权融资渠道也更加畅通,直接融资对社会融资规模的拉动作用明显。其中,政府债券对社会融资规模发挥主要支撑作用,前三季度政府债券净融资11.46万亿元,同比增加4.28万亿元,特别是国债和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进度较快,对扩内需、保民生、防风险、促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受益于政策端对科创债、民企债的支持力度加大,叠加发债利率处于低位,企业发债融资增多。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贷款规模保持合理增长,信贷结构持续优化。9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70.39万亿元,同比增长6.6%。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14.75万亿元,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3.44万亿元。

据一家国有大行人士介绍,今年以来,该行制造业贷款在公司贷款中占比过半,其中多数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能够有效匹配制造业企业技术升级的长周期需求,为行业发展提供稳定的信贷资金支持。

近期,多地宣布首批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资金完成投放,主要投向城市更新、交通、水务、物流、环境保护等领域,助力缓解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资本金不足问题,也带动了相关配套信贷资金的增长。

在融资需求得到有效释放的同时,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9月份企业新发放贷款(本外币)加权平均利率约为3.1%,比上年同期低约40个基点。温彬认为,今年以来,贷款利率持续处于低位,说明信贷资源供给总体充裕,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满足度比较高。同时,随着明示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试点工作有序推进,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更加公开透明,促进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下降。

展望四季度,专家表示,前期出台的金融政策效果正持续显现,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仍将保持对实体经济较强的支持力度,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同发力,将为经济延续向好态势提供坚实支撑。

来源:新浪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