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1日,在广州黄埔区开达路88号,一片刚刚完成平整的土地上,重型机械即将开始作业。这里与黄埔军校旧址相距仅13公里,仿佛是一种历史的呼应——百年前,那里孕育了改变中国命运的革命力量;而今,这片土地正孕育着另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的主角是中国显示产业,而武器,
10月21日,在广州黄埔区开达路88号,一片刚刚完成平整的土地上,重型机械即将开始作业。这里与黄埔军校旧址相距仅13公里,仿佛是一种历史的呼应——百年前,那里孕育了改变中国命运的革命力量;而今,这片土地正孕育着另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的主角是中国显示产业,而武器,则是全球首条8.6代印刷OLED产线。
10月21日,TCL华星t8项目开工现场。
这座总投资295亿元的工厂,不仅是中国显示产业从“跟跑”到“并跑”,再到“局部领跑”的历史性跨越,更代表着中国在新质生产力领域的重要突破,正在悄然改写着全球万亿显示产业的权力天平。
全球显示产业的困局与契机
全球显示产业正站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根据市场研究机构Omdia的最新数据,2025年全球显示面板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570亿美元,其中OLED技术的渗透率正以惊人的速度提升。
然而,这片繁荣背后却隐藏着深层次的危机。在显示巨头林立的韩国,一条条高度自动化的蒸镀生产线正在全速运转。这些造价数十亿美元的生产线似乎代表了当前OLED制造的顶尖水平,却有着难以掩盖的缺陷。
蒸镀工艺的材料利用率仅能维持在30%左右,这意味着每生产一片OLED面板,就有近七成的昂贵有机材料被浪费。这种固有的技术缺陷,导致中尺寸OLED产品的价格始终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其在笔记本电脑、车载显示等领域的普及。
更为深层的问题在于全球显示产业链的结构性失衡。日本企业在关键材料和装备领域构筑了难以逾越的专利壁垒,韩国企业则凭借先发优势垄断了高端市场。根据2025年第一季度的统计数据,三星和LG在中小尺寸OLED领域的市场份额合计仍然优势明显。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后起跟随的厂商长期困于“微笑曲线”底部,前途堪忧。对于如此宿命,TCL董事长李东生有着清醒认识,早在2015年他就提出要走自己的路,明确表态支持印刷OLED技术,“未来将要像印刷报纸一样生产屏幕”。
市场也在发出强烈的变革信号。Omdia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到2031年,笔记本市场对OLED显示屏的需求将以37%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消费者对更高显示品质的追求与主流蒸镀技术成本高企之间,矛盾日益尖锐,这为技术变革提供了绝佳的时间窗口。
技术长征:从深夜实验室到量产曙光
仅凭一蹴而就,便想抓住产业变革机遇,只存在于幻想之中。现实则是超前的布局、无尽的磨难和天价的投入,仅仅是走上牌桌的门票。
而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TCL华星需要付出更大的勇气。与主流蒸镀技术通过真空环境蒸发材料附着基板不同,印刷OLED如同工业喷墨打印,将发光材料精准喷涂于基板,使材料利用率跃升至90%。更重要的是,印刷工艺有效减少了真空生产环境的要求,对生产设备的限制也大幅度放开,换来了生产成本断崖式下跌。能耗与成本大幅降低。
这一技术路线的颠覆性,堪比数码印刷对传统胶印的替代。种种优点背后,却是印刷OLED对生产工艺近乎苛刻的要求,这也是让其他巨头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
这条攀登之路注定荆棘密布。TCL华星自2013年启动技术预研,历经十一年蛰伏:2014年点亮首块印刷OLED屏,2019年自主开发了多款刚性和柔性印刷OLED样机,直至2024年武汉t12产线(G5.5代)实现量产并完成用户交付。其间,面对外界对技术成熟度的质疑,甚至内部对投入回报的忧虑,TCL华星团队却在集团的支持下完成了坚守。
无人区探索,唯一灯塔便是技术终将回报长期主义者的信念。作为技术长征的亲历者,TCL华星印刷OLED中心长曹蔚然对此感慨良多。广州开发区的这片工地上,红绸覆盖的奠基碑在秋日阳光下格外醒目,曹蔚然站在人群中,恍如隔世。
多年之后,面对即将开工的t8项目工地,曹蔚然依旧会回想起2023年3月那个樱花纷飞的遥远下午。
那时的他,身处日本,却无心窗外那极致而哀婉的美景。电话那头传来消息——印刷OLED技术的先驱JOLED宣布破产,曾被视为技术灯塔的合作伙伴轰然倒下。比起数十亿的合作投入,更让人沮丧的是,从2013年TCL华星入局印刷OLED开始,研发团队近十年心血或将清零。
而此刻,站在2025年广州的土地上,他脚下是全球首条第8.6代印刷OLED显示面板生产线的奠基现场。那个曾让他窒息的春天,终于被这个充满希望的秋天所代替。
跟一年多前的蹲守相比,曹蔚然如今显得轻松不少。经历了日本设备到中国的“极限搬家”,武汉工厂的“重起炉灶”,谜底最终在2024年6月的一个深夜揭晓。彼时,TCL华星武汉屏幕模组车间里,曹蔚然在内的十多位工程师守在一块21.6吋的屏幕前,等待11年的成果检验。这块看似普通的显示器屏幕,承载的却是与市面上绝大多数OLED屏幕截然不同的技术革新——它是“印刷”出来的。
TCL华星印刷OLED中心长曹蔚然
所幸结果成功,不负众望。如今武汉t12(G5.5代)产线早已成功量产,并且稳步爬坡至商业化水平。t12项目不仅是技术可行性的证明,更是为t8项目趟平了量产工艺、良率控制和供应链管理的“雷区”。
t12产线的成功,如同为整个印刷OLED产业链注入了强心剂。它证明了印刷OLED不仅在实验室可行,更能在产线上实现稳定量产,并且可以胜任从手机到电视等全尺寸产品的应用。这种“尖兵”作用,让投资295亿元的t8项目有了更足底气。正如一位行业分析师所言:“t12解决了从0到1的生存问题,t8要解决的是从1到无穷大的生态问题。”
无数的案例证明,在显示这个行业,通过创新的后来居上是主旋律。即便是后来者,也能通过先进的新技术路线完成换道超车。外界对于后起者的质疑,先发者的傲慢,某种意义上会加速创新者后发先至的进程。
“其实跟着别人是最简单的,别人做什么,我们抄一下最简单。”曹蔚然博士坦言,“但我们想做一个自己开发,完全自主的技术,这就是我们努力的大目标。”对于技术追求的偏执,TCL华星团队深受李东生的影响。早在十几年前,李东生就提出不搞自己的技术就没有出路,追随就意味着专利和供应链受制于人,要被对手“牵着鼻子走”。
在显示这个投资巨大、技术迭代快如闪电的行业,残酷的优胜劣汰让头部玩家明白:技术创新没有捷径可走,只有依靠自主研发、人才储备和长期的投入。
破局之路:t8项目如何重构产业生态
如今,单打独斗式的创新正在被时代淘汰,与生态共进共荣的集群式创新正在成为主流。
TCL华星正以t8项目为支点,开启一场更为深刻的产业生态重构。这条全球首条8.6代印刷OLED产线的意义,早已超越单一生产线的范畴,它正如同一个强大的磁场,将全球显示产业的创新资源重新导向粤港澳大湾区。在这里,一场从“强链”到“强生态”的能级跃升正在悄然发生,而TCL华星的角色,也正从传统的“链主”向着更具开放性的角色蜕变。
t8项目的战略价值,首先体现在其对中尺寸显示市场的精准布局。近年来,中尺寸IT产品向OLED升级的趋势日渐明朗。t8项目聚焦恰恰是被誉为“黄金段位的”中尺寸产品,其规划产能,足以满足台高端笔记本电脑与显示器的年增长需求。这种规模效应将深度影响中尺寸OLED的成本结构,推动高端显示技术从“奢侈品”走向“普及品”。
更值得关注的变化发生在产业组织形态层面。t8项目所催生的不再是一个传统的垂直供应链体系,而是一个以联合研发、专利共享、风险共担为特征的“创新共同体”。
在这个新兴生态中,TCL华星的角色完成升级——它不再仅仅是通过订单驱动上下游企业,而是通过技术标准输出、研发资源开放和创新成果共享,引领整个生态共同升级。
在上游,发光材料企业与装备制造商不再是被动的供应商,而是深入参与前沿技术研发的合作伙伴;在下游,联想、小米等终端品牌提前介入产品定义环节,共同探索下一代显示应用的创新场景。这种深度绑定的创新模式,显著提升了整个生态的韧性和活力,使大湾区在全球显示产业竞争中占据了独特优势。
联想集团高级副总裁、全球供应链负责人关伟
这一变革的底层支撑,来自于TCL华星构建的坚实专利壁垒和智能制造体系。累计9700件OLED专利,其中印刷OLED专利超过1200件,这些数字背后是企业在创新上的长期投入所形成的深厚护城河。但t8项目的真正突破在于,它将专利从防御性武器转化为生态创新的基础设施——通过构建专利共享机制,TCL华星正推动整个产业链实现技术跨越,避免了过去中国制造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经常遭遇的知识产权困境。
企业的命运,从来都与时代浪潮和国运走向同频共振的。而从更宏观视角审视,TCL华星不过是世界和国家产业生态中的小小一环。
世界范围内,高端制造中心不断向东方迁移,已成了不争的事实。而在国家层面,“新质生产力”战略正引领中国制造业向“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迈进。作为这一战略在显示产业的生动实践,t8项目从技术源头到产业生态全面实现了质的突破,完美契合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义。
在高科技维度,印刷OLED作为首个由中国企业主导实现全球商用的显示技术,成功打破日韩企业长期技术垄断,体现了“创新起主导作用”的新质生产力特征。在高效能层面,材料利用率从30%跃升至90%,生产能耗与碳排放的显著降低,构建了绿色低碳的先进制造范式。在高质量方面,印刷OLED实现的Real RGB规则像素排列,消除了传统PenTile排列的锐度损失,使文字显示更清晰、色彩还原更精准,为用户带来极致视觉体验,实现了高质量供给。
这些还不是t8项目的全部,对于新兴技术的拥抱和交叉领域的探索,未来还会有更多惊喜。活动现场,TCL科技高级副总裁、TCL华星首席执行官赵军透露,t8项目还将通过工业机器人、AI大模型、新材料与新能源等创新技术应用,推进高质量发展,构筑显示产业的“新质生产力”。
TCL科技高级副总裁、TCL华星首席执行官赵军
这一技术突破与产业实践,深度契合制造强国、高质量发展与供应链自主可控的国家战略。t8项目全链采用自有技术,标志着中国新型显示实现从技术依赖到技术自主的根本转变。
正如广州黄埔区已聚集137家新型显示规模以上企业、2024年产值突破1500亿元所展现的产业集聚效应,t8项目正塑造的不仅是企业竞争力,更是国家在高端显示领域的战略安全保障。显示行业的“黄埔新军”正渐成气候,在全球产业新格局中抢占制高点。
从更宏观视角观察,t8项目所处的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其高效的产业协同能力和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为t8项目的全球化征程提供了坚实平台。大湾区内部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链,使得从研发到量产的关键环节得以高效衔接;而依托大湾区连接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特点,t8项目能够更便捷地整合全球创新资源,并将其先进显示产品推向世界。
这不仅加速了广州作为“新型显示之都”的崛起,更彰显了大湾区在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方面的战略价值,成为中国在全球显示产业竞争中“变道超车”的缩影。
对TCL华星的成就,溶液法OLED奠基人、剑桥大学物理系研究主任理查德·亨利·弗兰德爵士(Prof. Sir Richard Henry Friend)不由发出感叹:“印刷OLED的接力棒已经交到TCL华星手中,我们正在见证印刷OLED迈入一个辉煌成功的阶段。”
未来的版图——中国屏如何“服务全球”
冥冥之中,无论是t8,还是开达路88号,都与中国人偏爱的“发(8)”字产生奇妙联系。军起黄埔的中国显示新力量,其雄心早已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向全球发散。
这条全球首条8.6代印刷OLED产线,标志着TCL华星正通过“技术领先”与“成本优势”的双轮驱动,从高端显示的参与者向全球核心供应商转变,重新书写“中国制造”的价值内涵。
全球首款4K折叠便携显示(28")亮相现场
与其说t8项目承载的是新质产能扩张,更是一场用户体验的革命。印刷OLED产品带来的视觉体验是颠覆性的,其像素排列方式消除了彩边问题,实现了横平竖直的极致清晰度。
在色彩表现上,印刷OLED能够实现像素级别的HDR调控,画面细腻、色彩绚丽。对于电竞玩家而言,OLED响应速度比LCD快10倍以上,达到0.1、0.2毫秒级别,满足了电竞显示对更快响应的极致需求。
更为重要的是,印刷OLED拥有更低的蓝光占比,为长时间使用显示设备的消费者提供了健康护眼保障。这些技术优势共同构成了用户体验的升维,使显示技术从参数竞争回归到人的感官体验本身。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碳关税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主流议题的背景下,绿色低碳和ESG正在成为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印刷OLED的绿色基因正从成本优势转化为竞争软实力。印刷OLED生产流程的能耗更低、有机废物更少,是一种更为低碳的显示技术路径。在全球市场,特别是在欧盟等已开始实施碳关税的地区,这种绿色制造优势正成为产品准入的“隐形门槛”。
TCL华星t8项目因此获得的,不仅是比传统蒸镀线急剧降低的成本,更是通往全球高端市场的“绿色通行证”。这种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结合的模式,正是中国制造从成本导向向价值导向转型的缩影。
t8项目的落地,正在全球显示产业引发连锁反应。面对中国在印刷OLED领域的快速进展,韩系厂商陷入两难选择:是加速转向印刷技术,还是固守蒸镀并进一步降价?这场围绕下一代显示技术主导权的“技术竞赛”已经打响,而中国第一次拥有了定义赛道的资格。
TCL华星的全球雄心不仅体现在技术路线选择上,更体现在其全球化布局战略中。其越南显示模组厂于2025年9月实现量产,主要服务IT产品市场。这一布局不仅仅是简单的产能转移,而是强调“在当地的运营能力”,与当地共建工业能力,实现本地化运营。在海外工厂引入上游合作伙伴,打造当地产业生态。
同时,TCL华星与联想、索尼、小米、视源等全球顶尖品牌共建联合实验室,深度洞察需求,预研产品,并携手合作伙伴出海解决当地供应链配套问题。这种全球化思维,已超越了传统的产品销售模式,而是构建一个整合技术、制造、市场的全生态系统。
未来征程:从“中国屏”到“世界屏”
站在新起点上,TCL华星印刷OLED团队信心不同以往。这种信心与过去建成蒸镀OLED时有明显不同,相比蒸镀工艺,中国企业对印刷OLED专利和供应链掌控力提高了数倍。
中尺寸市场机遇正在显现。2023年开始,越来越多电脑厂商推出内置本地大模型的AI PC,它们对算力要求更高,导致能耗提升,从而需要更节能的屏幕,OLED成为更合适的选择。Omdia估算,2023年到2031年,笔记本市场对OLED显示屏的需求将以37%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
面对未来,曹蔚然保持着紧迫感:“市场不会再给我们十年时间了。每一代产品都有上市周期,赶不上就要等下一个。现在属于技术百家争鸣的时候,如果不冲上去,技术就被别人给抢先,再上就很难。”
从实验室里的技术攻关,到李东生的战略决策,再到广州黄埔的全球首条高世代印刷OLED产线,中国显示产业正在完成从“跟跑”到“并跑”再到“局部领跑”的历史性跨越。
百年前,黄埔军校培育了改变中国命运的革命力量;百年后,在这片同样名为黄埔的土地上,另一场产业变革正在上演。当t8项目的奠基石沉入泥土的那一刻,全球显示产业的新纪元已经悄然开启——这一次,中国不仅是参与者,更是定义者。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中国企业凭借长期主义的技术投入和战略胆识,正逐步改写全球显示产业的版图,让“中国屏”真正成为“世界屏”。
以先贤之志,照今世之路
t8项目的13公里外,黄埔军校大门两侧围墙上,中山先生的遗训依旧清晰——“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站在黄埔这片热土上,这句箴言仿佛穿越时空,在新时代的产业革命中激起新的回响。百年前,黄埔师生用热血诠释着这句教诲;百年后,TCL华星的工程师们用另一种方式延续着这种精神。
在实验室里的不眠之夜,恰如当年黄埔学员在训练场上的挥汗如雨;李东生在战略决策时的孤勇一掷,正是"敢为天下先"的黄埔精神的当代写照。从军事救国到产业报国,改变的只是战场,不变的是那份"同志仍须努力"的清醒与执着。
预测未来的最好方式就是创造它。TCL华星在印刷OLED领域的选择,正是对这一理念的最佳诠释。当整个行业都在蒸镀技术路线上竞相追逐时,他们选择了另辟蹊径,用十二年的坚守证明了:后来者不必永远追随,也可以成为新赛道的开创者。
当全球显示产业的版图因这条中国产线而开始重构,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家企业的崛起,更是一个国家在科技创新道路上的成熟。从"制造"到"创造",从“跟跑”到“并跑”再到“局部领跑”,这条路上布满了荆棘,却也洒满了星光。
在黄埔的晨曦中,新的产业革命正在悄然开启。这一次,中国不再只是参与者,而是以规则定义者的姿态,为全球产业注入新的可能。这条路还很长,但正如古罗马哲人塞涅卡所说:"不是因为事情困难我们不敢做,而是因为我们不敢做,事情才变得困难。"
破局之矛已经掷出,剩下的,唯有前行。
来源:互联网评论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