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小麦怎么种”关键技术(二) 秸秆还田 土地整理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2 23:21 2

摘要:秸秆还田是提高土壤有机质的有效措施。针对今年秸秆量大潮湿、田间滞留时间延长等情况,在秸秆处理上要着力解决好四个问题:堆积多影响排湿散墒的问题,打不碎影响扎根出苗的问题,埋不深影响地力培肥的问题,菌源大增加病害风险的问题。

济宁新闻网·更济宁讯 继续关注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印发的“今年小麦怎么种”关键技术,今天了解秸秆还田、土地整理相关技术。

今年玉米秸秆潮湿,留茬又高,秸秆还田比较困难,该怎么办?

秸秆还田是提高土壤有机质的有效措施。针对今年秸秆量大潮湿、田间滞留时间延长等情况,在秸秆处理上要着力解决好四个问题:堆积多影响排湿散墒的问题,打不碎影响扎根出苗的问题,埋不深影响地力培肥的问题,菌源大增加病害风险的问题。

深耕翻埋。采用秸秆还田机将秸秆粉碎至5~8厘米,并均匀抛撒全田,结合深耕翻将秸秆掩埋。作业时适当降低速度,确保秸秆粉碎质量。

旋耕混埋。不实施深耕翻的地块,采用“旋耕+掺混”方式,结合旋耕整地,将粉碎秸秆与表层土壤均匀掺混。

生物促解。根据秸秆还田量,合理施用尿素、秸秆腐熟菌剂,加速秸秆腐解。

离田增值。秸秆离田利于散墒整地。有条件的地区,利用秸秆打捆机就地打捆或人工离田,进行饲料化、基料化、肥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增值利用。

秋粮收获后,在土壤湿黏、农时紧迫,特别是地里还有车辙轧沟的情况下,怎么把地整好?

一是提倡深耕。深耕翻能够打破犁底层,消除车辙辗轧对耕层的破坏,实现高质量秸秆还田,促进根系下扎,提高耕地肥力,减少病虫草害发生。具备条件的地方,鼓励进行深耕翻,耕深不低于25厘米。

二是分次旋耕。首次浅旋松土、排湿散墒;再进行1~2次旋耕、耙耱,混埋秸秆、打碎坷垃、平整苗床。旋耕深度不低于15厘米。

三是抢时免耕。晾墒缓慢、播期紧迫的地块或山区丘陵农机作业困难地块,可使用免耕播种机播种。

来源:济宁新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