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年2月28日的那场会谈,双方在电视直播中发生激烈争吵,特朗普和副总统万斯对泽连斯基采取敌对态度,不断斥责并提出指控,最终谈判破裂。这被称为美国历史上首次有总统在公开镜头前言辞攻击来访的外国领袖。
10月17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第三次踏入白宫,这是他八个月内的第三次访问。
会晤结束后,特朗普明确拒绝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并呼吁俄乌双方沿当前战线停火。
泽连斯基形容这次对话"尖锐",称讨论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涉及战场态势、远程打击能力与外交前景。
这场会晤折射出的,不仅是美乌关系的微妙变化,更是俄乌冲突走向的关键转折。
从年初到现在,特朗普与泽连斯基的几次会面,每一次气氛都不太一样。
今年2月28日的那场会谈,双方在电视直播中发生激烈争吵,特朗普和副总统万斯对泽连斯基采取敌对态度,不断斥责并提出指控,最终谈判破裂。这被称为美国历史上首次有总统在公开镜头前言辞攻击来访的外国领袖。
到了8月18日的会晤,泽连斯基明显调整了策略,在开场白前10秒内说了4次"谢谢",气氛变得融洽。
不过在那次会谈中,当会议从白宫东厅转移至椭圆形办公室时,特朗普中断了与欧洲领导人的会谈,直接与普京通电话。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北约秘书长吕特当时已缺席会晤。
这次10月的会晤前夕,发生了一件让乌克兰代表团意外的事。据美国媒体报道,原本带着"非常乐观"情绪飞来美国的泽连斯基及其代表团,对特朗普关于其与普京通话以及他们就未来会晤达成协议的声明感到惊讶。
特朗普16日表示,他与普京进行了通话,双方将在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面对面会晤。
"战斧"导弹问题成了这次会晤的焦点,10月11日,特朗普与泽连斯基通电话约30分钟,讨论了乌克兰获得"战斧"远程巡航导弹的可能性。
这种导弹将使乌克兰能够深入打击包括莫斯科在内的俄罗斯腹地。10月12日,特朗普表示将考虑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并可能以此作为与普京谈判的筹码。
但到了17日的会晤,情况发生了变化。据美国官员透露,特朗普在白宫与泽连斯基会面时表示,乌克兰近期不会收到"战斧"导弹。
几天后,更多细节被曝光,英国《金融时报》10月19日报道,在那场会晤中,特朗普敦促泽连斯基接受俄罗斯提出的停战条件,并警告称普京曾提到,如果乌克兰不同意,他将"摧毁"乌克兰。
《纽约时报》援引匿名欧洲官员的话报道,特朗普强烈建议泽连斯基在领土问题上做出让步,以与俄罗斯实现和平。
这一系列事件背后,是美国对乌政策的深层调整。从冲突爆发初期的全力支持,到现在明确要求乌克兰接受领土妥协,华盛顿的立场转变显而易见。特朗普政府希望尽快结束俄乌冲突,将战略重心转向其他方向。
对欧洲来说,美国态度的转变带来了巨大压力。欧盟在安全上长期依赖美国,如今不得不考虑独立承担更多责任。
今年3月2日,英国首相在伦敦主持召开乌克兰峰会,泽连斯基和多名欧洲领导人参加,目标是建立一个"自愿联盟"为乌克兰提出和平计划。
3月19日,欧盟委员会为乌克兰制定了一项"豪猪战略",分为两部分,旨在确保乌克兰全副武装。
但欧洲的行动能力有限。虽然欧盟在2022年发布了"战略指南针"行动计划,计划在2025年前部署5000人规模的欧洲快速反应部队,但短期内要填补美国可能撤出后的援助空白,困难重重。
对泽连斯基来说,这是一个两难的局面。接受领土妥协,意味着此前的巨大牺牲难以得到回报,国内政治压力会急剧上升;拒绝美国的要求,则可能失去最大支持者,在军事上更加被动。从他会后"尖锐对话"的表述来看,双方分歧依然明显。
俄乌冲突走到今天,各方都在重新评估自己的立场和利益。美国希望尽快脱身,欧洲试图承担更多责任但力不从心,乌克兰则在艰难寻找出路。
这场冲突最终如何收场,不仅关系到乌克兰的命运,也将深刻影响未来的国际格局。无论如何,通过对话解决分歧,总比继续流血冲突更值得期待。
来源:靳律法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