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朝中期,浙西有个青溪村,村子依着一条青溪而建,溪水清澈,绕村而过,滋养着两岸的稻田。村里大多是世代务农的人家,日子过得平淡,偶有风霜,却也安稳。村西头的陈阿牛,却是村里出了名的 “苦命人”—— 他自幼丧父,母亲体弱多病,二十岁那年娶了邻村的姑娘春桃,本以为能
明朝中期,浙西有个青溪村,村子依着一条青溪而建,溪水清澈,绕村而过,滋养着两岸的稻田。村里大多是世代务农的人家,日子过得平淡,偶有风霜,却也安稳。村西头的陈阿牛,却是村里出了名的 “苦命人”—— 他自幼丧父,母亲体弱多病,二十岁那年娶了邻村的姑娘春桃,本以为能撑起一个家,可没几年,家里的稻田接连遭遇洪涝、旱灾,收成一年比一年差,为了给母亲治病,还借了村里周地主不少高利贷,利滚利下来,家里早已一贫如洗,连顿饱饭都难吃上。
阿牛是个老实本分的汉子,为人勤快,每天天不亮就下地干活,天黑了还在琢磨着怎么多挣点钱,可不管他怎么努力,日子就是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穷。春桃看着丈夫日渐消瘦的脸,心里又疼又急,却也没别的办法,只能偷偷抹泪,把家里仅有的粮食省下来,给阿牛和婆婆吃。
这年秋天,青溪村又遭遇了一场暴雨,溪水暴涨,冲毁了不少稻田,阿牛家的三亩薄田也没能幸免,稻穗刚抽齐,就被洪水淹了大半,眼看今年又是颗粒无收。阿牛站在田埂上,看着被淹的稻田,心里像被刀割一样,蹲在地上,忍不住哭了起来。
“老天爷啊,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你要这么对我?” 阿牛一边哭,一边喃喃自语,“我每天拼命干活,只想让娘和媳妇过上好日子,可为什么日子就这么难呢?”
就在阿牛绝望之际,一位身着灰色道袍的老道长,背着一个布囊,沿着青溪岸边慢慢走来。老道长须发皆白,眼神却十分清亮,看到蹲在田埂上哭泣的阿牛,便停下了脚步,轻声问道:“施主,为何在此哭泣?”
阿牛抬起头,看到老道长,擦了擦眼泪,叹了口气:“道长,您有所不知,我家的稻田被洪水淹了,今年又是颗粒无收,家里还欠着高利贷,娘还病着,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老道长在阿牛身边蹲下,温和地说:“施主莫急。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困境,但若能多行善事,积累福报,命运自会有所改变。老道今日便告诉你,真正能改变命运的,有五件善事,若是能做到三件以上,福报便已在路上了。”
阿牛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起来,连忙问道:“道长,您快说说,是哪五件善事?我一定照做!”
老道长缓缓说道:“第一件善事,是‘救急救难,雪中送炭’。当他人陷入困境,急需帮助时,若能伸出援手,哪怕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帮助,也能积累大功德。要知道,在人最困难的时候帮一把,比在人风光时送千金更有意义。”
阿牛点了点头,把老道长的话记在心里,又问:“那第二件善事呢?”
“第二件善事,是‘敬养老人,孝顺长辈’。” 老道长说道,“百善孝为先,父母养育子女不易,若能尽心孝敬父母,让长辈安享晚年,便是世间最大的善事之一。一个孝顺的人,上天自会眷顾,家庭也会和睦兴旺。”
阿牛想起母亲常年卧病在床,自己虽然有心照顾,却因为家境贫寒,连好点的药都买不起,心里一阵愧疚。
老道长似乎看出了阿牛的心思,继续说道:“第三件善事,是‘怜惜生灵,不害性命’。天地间的生灵,皆有生命,皆有灵性。若能爱惜小动物,不随意伤害它们,甚至在它们遇到危险时出手相救,也是在积累福报。要知道,万物皆平等,善待生灵,便是善待自己。”
“第四件善事,是‘布施穷困,分享所得’。” 老道长接着说,“哪怕自己生活不富裕,若能在有能力时,将自己的食物、衣物,或是仅有的一点钱财,分享给比自己更穷困的人,也是在行善。布施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心意,哪怕只是一个馒头、一件旧衣,只要是真心实意,也能积累福报。”
阿牛听到这里,心里有些犯嘀咕:“道长,我家里这么穷,连自己都快养活不起了,怎么还能布施给别人呢?”
老道长笑了笑,说道:“施主此言差矣。布施不在于钱财多少,在于是否有这份心。比如你有两个馒头,分一个给快饿死的人,这便是布施;你有一件旧衣服,送给衣不蔽体的人,这也是布施。行善不分贫富,只要有心,人人都能做到。”
阿牛恍然大悟,连忙说道:“道长,我明白了,您继续说第五件善事吧。”
“第五件善事,是宽容待人,化解矛盾。” 老道长说道,“人与人相处,难免会有摩擦和矛盾,若能心胸宽广,不斤斤计较,原谅他人的过错,甚至主动化解他人之间的矛盾,让彼此和睦相处,也是在行善。一个宽容的人,身边的人脉会越来越广,遇到的贵人也会越来越多,命运自然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老道长说完,看着阿牛:“施主,这五件善事,你可记住了?若能用心去做,相信你的命运一定会有所改变。”
阿牛站起身,对着老道长深深鞠了一躬:“多谢道长指点,我一定记住您的话,多做善事,积累福报!”
老道长点了点头,说道:“施主不必客气,只要你有这份心,福报自会降临。老道还有事,先行告辞了。” 说完,便背着布囊,沿着青溪岸边,慢慢走远了。
阿牛看着老道长的背影,心里重新燃起了希望。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践行这五件善事,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天,阿牛去镇上给母亲抓药,路过镇东头的石桥时,看到一个小女孩掉进了河里。河水湍急,小女孩在水里挣扎着,眼看就要被冲走,周围的人都吓得不敢上前。阿牛见状,想都没想,立刻脱下外套,跳进了冰冷的河里,奋力向小女孩游去。
河水很冷,阿牛冻得浑身发抖,可他不敢停下,拼尽全力,终于抓住了小女孩,把她抱上了岸。小女孩的母亲闻讯赶来,看到女儿平安无事,对着阿牛连连磕头:“恩人,多谢您救了我的女儿,您就是我们家的救命恩人啊!”
阿牛连忙扶起她,说道:“大姐,您别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换成别人,也会这么做的。”
小女孩的父亲是镇上的木匠,为人忠厚老实,得知阿牛救了自己的女儿,心里十分感激。他听说阿牛家里贫困,母亲还病着,便主动提出,让阿牛去他的木匠铺学手艺,管吃管住,每个月还能给些工钱。阿牛大喜过望,连忙答应了。
从此,阿牛一边在木匠铺学手艺,一边照顾母亲。他学东西很勤快,很快就掌握了木匠的基本技能,木匠师傅对他十分满意,给他的工钱也越来越多。阿牛把大部分工钱都用来给母亲抓药、买营养品,母亲的身体渐渐好了起来,能下床走动了。
有一天,阿牛从木匠铺下班回家,路过村外的树林时,听到一阵微弱的 “呜呜” 声。他顺着声音找过去,发现一只小狼崽掉进了猎人挖的陷阱里,腿被陷阱里的尖刺划伤了,正在痛苦地挣扎。阿牛想起老道长说的 “怜惜生灵,不害性命”,便找来一根长树枝,小心翼翼地把小狼崽从陷阱里救了出来,又从布囊里拿出给母亲擦伤口的草药,嚼碎了敷在小狼崽的腿上,用布条包扎好,然后把小狼崽放在树林里安全的地方。
小狼崽似乎通人性,对着阿牛 “呜呜” 叫了几声,才一瘸一拐地走进了树林深处。阿牛看着小狼崽的背影,心里暖暖的,觉得自己又做了一件善事。
木匠铺里有个叫李四的学徒,为人小气,还喜欢斤斤计较,经常因为一点小事和其他学徒吵架。有一次,李四不小心把阿牛刚做好的木盆摔碎了,李四不仅不道歉,还反过来指责阿牛没有放好木盆。其他学徒都为阿牛抱不平,让阿牛找李四算账。
可阿牛却笑着说:“没事,不就是一个木盆吗?我再做一个就是了,李四也不是故意的,大家都是学徒,互相体谅一下就好了。”
李四没想到阿牛会这么宽容,心里十分愧疚,主动向阿牛道歉:“阿牛哥,对不起,是我不对,我不该摔碎你的木盆,还反过来指责你,我以后再也不这样了。”
阿牛拍了拍李四的肩膀,说道:“没事,过去的事就别再提了,咱们以后好好相处,一起把手艺学好。”
从那以后,李四不仅不再和别人吵架,还经常主动帮助阿牛和其他学徒,木匠铺里的气氛也变得越来越和睦。
阿牛坚持做着这五件善事,日子也渐渐有了起色。他的木匠手艺越来越精湛,木匠师傅把很多重要的活都交给了他,给他的工钱也越来越多。后来春桃也怀上了孩子,家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这天,阿牛带着母亲、春桃和儿子,回到青溪村探亲。村里的人看到阿牛如今的模样,都十分惊讶,纷纷向他打听致富的秘诀。阿牛笑着说:“我能有今天,全靠一位老道长的指点。老道长告诉我,真正能改变命运的,有五件善事,分别是救急救难、敬养老人、怜惜生灵、布施穷困、宽容待人。我只是坚持做了这五件善事,福报就降临了。”
村民们听了,都深受启发,纷纷表示要向阿牛学习,多做善事,积累福报。
阿牛在村里待了几天,准备回城里的时候,又遇到了那位老道长。老道长看到阿牛一家幸福美满的样子,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施主,看来你已经践行了那五件善事,福报也已降临了。”
阿牛对着老道长深深鞠了一躬:“多谢道长当年的指点,若不是您,我现在还不知道在哪个困境里挣扎呢。我一定会继续做善事,把这份福报传递下去。”
老道长点了点头,说道:“施主能有这份心,实在难得。行善积德,不分大小,只要坚持下去,不仅能改变自己的命运,还能造福他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说完,老道长便背着布囊,慢慢走远了。阿牛看着老道长的背影,心里充满了感激。他知道,自己的命运之所以能改变,不仅仅是因为做了那五件善事,更因为在行善的过程中,自己变得更加善良、勤劳、宽容,而这些品质,才是真正能让人生走向美好的根本。
阿牛的故事,也在青溪村和城里流传开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践行那五件善事,积累福报。人们渐渐发现,当自己用心去帮助他人、孝顺长辈、善待生灵、分享所得、宽容待人时,不仅能给他人带来温暖和帮助,自己的生活也会变得越来越美好,命运也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而那五件善事,也像一颗种子,在人们的心里生根发芽,开出了善良的花朵,结出了福报的果实,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了善的力量,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来源:小橘子励志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