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娃当上开国皇帝,恶地主跪地求饶磕破头,朱元璋却说出一句话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2 13:52 1

摘要:一个皇帝一生中最大的一笔赏赐,给的不是攻城拔寨的猛将,也不是运筹帷幄的谋臣。

一个皇帝一生中最大的一笔赏赐,给的不是攻城拔寨的猛将,也不是运筹帷幄的谋臣。

这笔赏赐,给了一个差点让他父母曝尸荒野的老地主。

这事发生在洪武二年,朱元璋刚在南京坐稳龙椅没多久,就办了一件大事——回老家。

皇帝的仪仗从京城出发,浩浩荡荡开进了濠州凤阳。

这地方,是他朱元璋的根。

他在这里出生,在这里给地主放牛,也在这里沿街要饭。

如今,他穿着一身龙袍回来了。

全县的老百姓都跑出来看热闹,乌泱泱跪了一地,山呼万岁的声音能把天都给震个窟窿。

就在这一片喧嚣里,朱元璋的眼睛毒得很,一眼就从人堆里揪出了一个老头。

那老头正拼命往后缩,想把自己塞进土里,可皇帝偏不让他如意。

“刘德,你躲个什么劲儿?

滚到我跟前来。”

皇帝的声音不大,但周围一下子就静了,所有人的目光都刷地一下,全钉在了那个叫刘德的老地主身上。

刘德当时就软了,被人半拖半拽地弄到朱元璋的马前。

他整个人抖得像风里的落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顾着磕头,砰砰作响,没几下额头上就见了红。

这刘德是谁?

他是朱元璋心里一根扎了二十多年的刺。

时间倒回去二十五年,那时候朱元璋还叫朱重八,天下还是元朝的。

至正四年,濠州遭了大灾,先是旱,地都裂了口子,后来又是蝗虫,黑压压一片飞过去,连树皮都啃不剩。

地里没收成,饿死人是常事,紧接着瘟疫就来了。

朱重八他们家,就是这么没的。

半个月里头,他爹朱五四,他娘陈氏,还有他的大哥,一个接一个地倒下,连口水都喝不上。

屋里停着三具尸首,外面是两个饿得眼发绿的半大小子。

按规矩,人死了得入土为安。

可朱重八和他二哥朱兴盛,穷得叮当响,别说棺材,连块埋人的地都没有。

他们家是佃户,给谁家种地?

就是给这个刘德。

没办法,兄弟俩只能硬着头皮去求地主。

朱重八跪在刘德家门口,磕头,说尽了好话,只求刘德能发发善心,给块没人要的烂地,让他们把爹娘埋了。

刘德当时是怎么说的?

他叉着腰,一脸嫌弃地把他们往外轰:“你们家欠我的租子还没给呢,今年遭灾,我没上门逼你们,就算天大的恩情了。

还想要我的地埋人?

想得美!”

这几句话,比刀子还伤人。

对于一个快要活不下去的少年来说,这是把他最后一点做人的念想都给掐灭了。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专门给爹娘立了块碑,叫《御制皇陵碑》,碑上亲手刻了八个字:“田主德不我顾,呼叱昂昂。”

意思就是,那地主刘德根本不搭理我们,还大声呵斥把我们赶走。

这事,他记了一辈子。

当年要不是刘德的族亲,一个叫刘继祖的,心肠好,看不过去,给了他们一小块地,朱元璋的父母兄长,真就只能扔在荒郊野外喂狼了。

也正是因为这事,朱重八彻底没了活路,才跑到皇觉寺出了家,后来又去要饭,再后来,才有了造反的洪武大帝。

现在,二十五年过去了。

当年那个求地不得的放牛娃,成了天下的主人。

当年那个趾高气扬的地主,正跪在他脚下,命悬一线。

凤阳的乡亲们都伸长了脖子,等着看好戏。

在大家伙看来,皇帝今天把刘德给剐了,都不解恨。

朱元璋就那么冷冷地看着他,看了很久。

他心里在想什么,没人知道。

也许是想起了爹娘临死前那干裂的嘴唇,也许是想起了自己裹着破草席埋葬亲人的那个下午。

那股子从骨子里透出来的恨,只要他嘴皮子一动,就能让刘德人头落地。

可最后,朱元璋开口了,说出来的话让所有人都傻了眼。

“起来吧。”

他的口气平静得吓人,“谁说朕要办你的罪了?

朕这次回来,是封赏故乡的。

你也是乡亲,自然有份。”

他顿了顿,对旁边的太监说:“传旨,赏刘德田三十顷,免除他家十年的徭役赋税。”

这一下,不光是乡亲们,连刘德自己都懵了。

赏田?

还三十顷?

免十年的税?

他以为自己听错了,是不是皇帝在说反话,要先赏后杀?

直到太监把盖着玉玺的文书塞到他手里,他才反应过来,这不是做梦。

劫后余生的狂喜让他爆发出更大的力气,他把头磕得更响了,嘴里含糊不清地喊着:“谢主隆恩!

陛下圣明!

陛下仁德!”

朱元璋真的就这么原谅他了?

当然不是。

那份屈辱,已经刻进了他的骨头里。

可他现在不是朱重八了,他是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他做任何事,都不能只凭自己高不高兴。

他杀刘德,那是朱重八报了私仇,爽快是一时的。

可他不杀刘德,还赏他,这就是洪武大帝在下一盘大棋了。

这出戏,是演给全天下人看的。

那时候大明朝刚建立,看着江山一统,其实底下暗流汹涌。

北边,元朝的势力还没彻底完蛋;南边,张士诚、方国珍的地盘上,人心还不稳。

最关键的是,全天下那些读书人、地主、前朝的官,他们都在偷偷看,看你这个泥腿子出身的皇帝到底要干什么。

他们最怕的,就是朱元璋搞“秋后算账”,把他们这些有钱有地的人都给清算了。

现在朱元璋这么一搞,效果立竿见影。

消息传出去,那些心里打鼓的地主士绅一下子就踏实了。

你想想,皇帝连当年那样羞辱过他、差点让他连父母都无法安葬的仇人,都能一笑泯恩仇,还给那么多赏赐。

那我们这些跟皇帝无冤无仇的人,还有什么好怕的?

这等于告诉全天下:都把心放回肚子里,好好给我当顺民,以前的事,翻篇了。

当然,有仇不报,有恩得赏。

当年那个给了他一块坟地的刘继祖,朱元璋也没忘。

他派人找到刘继祖的后人,直接追封刘继祖为“义惠侯”,让他的子孙后代世袭官职。

一个赏,一个罚(不杀就是赏),朱元璋把“恩”和“仇”这两件事,办得明明白白。

他是在用刘德和刘继祖这两个活生生的例子,给天下人立规矩:谁对我好,我让他全家跟着沾光;谁得罪过我,我看在更大的局面上,也能放你一马。

这其中的标准,全在皇帝一人。

这一赏一罚之间,那个曾经卑微、屈辱、满心仇恨的朱重八,算是彻底死在了凤阳的土地上。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懂得如何用皇权、用人心来巩固江山的洪武大帝。

那三十顷地,对拥有整个天下的朱元璋来说,算不了什么。

但这三十顷地换来的政治稳定和“仁君”名声,却是多少金山银山都买不来的。

刘德领了赏,战战兢兢地回了家,成了凤阳县数一数二的富户。

而当年那块埋着皇帝父母的坟地,被朱元璋下令扩建,最终成了一座威严肃穆的明皇陵。

本文创作初衷在于传播正能量,无任何侵犯他人权益的意图。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积极配合处理。

来源:千年一弹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