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徽某居民家中出现陌生流浪汉。餐厅坐着不速之客,还坐着吃饭,随后还跑到卧室床上打滚。
安徽某居民家中出现陌生流浪汉。餐厅坐着不速之客,还坐着吃饭,随后还跑到卧室床上打滚。
图片来源于网络
老婆把这个画面通过手机传送给正在外聚餐的丈夫。
丈夫看到后立即报警。民警火速赶往现场。经过核实,这些画面全是虚拟产物。
妻子使用AI图像生成工具制造了这场闹剧。她本想看看丈夫反应,没想到引发警方出动。
图片来源于网络
类似的整蛊行为正在社交平台上蔓延。国外有一博主用同样手法把视频发给父亲。
他发送流浪汉站在家门口、坐在沙发、使用牙刷的系列图片。父亲连续回拨七通电话,惊呼“不要用我的牙刷”。这条视频获得810万次播放。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种整蛊模型有固定的模板。拍摄家庭环境照片,输入“无家可归者”指令,AI工具立即生成逼真图像。
有人制作动态视频,画面中出现四个不同容貌的流浪汉,包括外国面孔。这些漏洞在老年人眼中难以辨识。
整蛊对象从家人扩展到同事。某员工生成流浪汉在办公区徘徊的图片发送给老板。老板回应:“客户即将到达,不处理就卷铺盖走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警方确认此类行为浪费公共资源。民警在事后提醒当事人,虚假报警将承担法律责任。
有律师指出,明知可能引发误判仍制作虚假信息,构成“间接故意”。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最高可处10日拘留并罚款500元。
编造虚假险情面临更严厉惩罚。刑法明确规定,编造虚假险情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图片来源于网络
造成严重后果的,刑期可达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这场闹剧折射出现在的AI技术滥用的隐患。亲人间的信任变成测试工具,社会资源成为玩笑代价。
某个等待救援的生命可能因虚假报警失去机会。
我们平时的娱乐不应该破坏基本信任。将弱势群体塑造成恐怖符号,加剧社会偏见。
图片来源于网络
技术创新的边界也需要约束。
《狼来了》的故事不是寓言。那个反复欺骗村民的牧童,最终在真实危险中孤立无援。
现代版的AI技术恶作剧,正在消耗人们珍贵的社会信任。
妻子在面对民警的质问低头认错。她没想到几张虚拟图片会招来真警察。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虚拟与现实界限正在模糊。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整蛊类的视频或图片值得我们警示。
有网友在评论区留言写道:“你测试的是感情,消耗的却是人生最重要的真诚。”
技术赋予了我们创造的自由,同时我们也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每一个发送虚假警报的手指,都可能掐断另一条生命线。
法律条文背后,是人类社会千百年来建立的信任契约。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场闹剧最终以批评教育收场。
没有罚款,没有拘留,但留在亲人心间的裂痕需要时间修复。
丈夫在警局沉默不语,妻子眼中满是悔意。
不要消耗夫妻之间的信任,也不要浪费公共资源,最后想想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来源:那一抹温柔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