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首。内蒙古检察机关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努力落实最高检部署要求,坚持“四大检察互动、三大协作并行”,将“两山”理念奋力书写在北部边疆的大地上。
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之首。内蒙古检察机关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重要指示精神,努力落实最高检部署要求,坚持“四大检察互动、三大协作并行”,将“两山”理念奋力书写在北部边疆的大地上。
坚持综合履职
在业务共振中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内蒙古是我国北方面积最大、种类最全的生态功能区,但整体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内蒙古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对生态环境进行最严格、最严密的司法保护。2023年以来,部署开展“依法严惩盗采矿产资源犯罪”、“毁林毁草违规违法行为集中整治”等专项活动,审查逮捕破坏生态环境犯罪案件932件、1522人,审查起诉5904件、8230人,让法律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刚性约束和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坚持“谁污染、谁修复”,依法追究损害生态环境民事责任,全区提起民事公益诉讼405件,要求违法行为人承担生态环境修复费用、期间功能损失等21.47亿元。切实监督行政机关依法履职,2023年以来,全区环资领域行政公益诉讼立案7899件,96.85%的问题在审前阶段解决。协同推动高标准农田、矿山地质环境等问题整治,实现了办理一个案件,守护一片草原。
坚持系统观念
在协作共治中提升生态保护水平
针对“上下游不同步,左右岸不同行”问题,2023年,内蒙古检察机关部署开展为期3年的生态检察三大协作统一行动,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保护。“深度”更具穿透力。围绕“三大协作”主场,山林保护拓展到大兴安岭黑土地、森林植物群落,河湖保护深入到地下水资源、再生水利用,草原保护延伸到草原野生植物、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全力守护北部边疆山林之茂、河湖之清、草原之美。2023年以来,全区共办理生态环境检察案件16313件,与统一行动前的3年相比增长23.9%。“广度”更具延展性。深化跨区域跨部门协作,与周边八省区共建生态环境保护跨省共治新格局,与水利、林草、生态资源等部门联合开展多项专项整治,协同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支持呼伦贝尔、赤峰、锡林郭勒等地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协作成果正体现在生态环境保护执法司法办案成效上。“亮度”更具示范性。2023年以来,全区检察机关获评全国指导性案例1件、典型案例40件,与统一行动前的3年相比翻了一番。
坚持人民立场
在生态共享中维护人民群众权益
检察机关努力把体现人民群众利益、反映人民群众愿望、维护人民群众权益贯穿公益诉讼办案始终,依托12309检察服务热线、公益诉讼守护人、“益心为公”志愿者等拓宽线索来源,接收群众反映线索1954件。建立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与公益诉讼线索转化机制,邀请群众参与办案全过程,全区举办公益诉讼听证1476次,听证会开进蒙古包、开在草原上、开到群众心里。2025年7月,15位全国人大代表走访内蒙古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并评价:检察机关以钉钉子精神,回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成绩印证了两句名言:一是“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抓好“生态检察三大协作”,关键要把握好现实脉搏、跟上时代发展,既要用好战略思维的“望远镜”,也要用好问题意识的“显微镜”,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如此方能有方向、有底气、有作为。二是“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做好生态环境保护,要善于把解决具体问题与解决深层问题结合起来,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有把局部利益放在全局利益中去考量,才能把握大势、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两山钤印山河卷,七彩皴染敕勒川!内蒙古检察机关将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提振精神、提升业绩、提高能力,努力创造北部边疆生态环境保护检察新业绩。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李永君
传播检察声音
凝聚正义力量
第8048期
来源:内蒙古检察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