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高位震荡!铜接棒实锤:电动车用铜涨3倍,库存仅够1周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2 14:23 1

摘要:最近打开财经新闻,总能看到金银价格在高位震荡的消息,不少投资者靠着这波行情赚了不少。但圈里有个新说法越来越火:“金银的行情还没散,铜的接力棒已经举起来了”。

最近打开财经新闻,总能看到金银价格在高位震荡的消息,不少投资者靠着这波行情赚了不少。但圈里有个新说法越来越火:“金银的行情还没散,铜的接力棒已经举起来了”。

甚至有机构直接断言,铜会是下一个站上大宗商品“C位”的品种。

这话可不是空穴来风,要知道,铜这东西外号“铜博士”,历来是全球经济的“晴雨表”,比经济学家的分析还准。

而现在,新能源革命正给这个“老江湖”注入新活力,再加上供应端掉链子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铜价的上涨逻辑已经堆得明明白白,今天就好好聊聊,为什么说“金银之后就是铜”。

1、

有人可能会问,金银是硬通货,避险属性拉满,铜就是工业金属,怎么能跟金银比?

其实这两年的市场逻辑早就变了,金银涨靠的是避险和货币宽松,而铜涨靠的是实打实的“刚需爆发”,而且这种需求增长是长期的,比短期情绪驱动更靠谱。

咱们先看一组直观的数据,就知道铜的需求有多猛。

万家基金的基金经理贺方舟算过一笔账:一辆传统燃油车大概用20公斤铜,而一辆纯电动车的用铜量能达到80公斤,有些高端车型甚至更多。

这是由于电机需凭借铜绕组生成磁场,电池包亦离不开铜箔传导电流。甚至充电桩与电网相连接,同样需借助铜电缆来实现。

不止是电动车,风电、光伏这些新能源领域更是“吞铜大户”,陆上风机单台用铜量约3吨,海上风机因电缆更长,用铜量骤增至8吨,光伏电站每兆瓦用铜约5吨,用量为传统火电站的3倍,可见新能源领域对铜的需求颇为可观。

现在全球都在搞“双碳”,这些领域的装机量每年都在涨,铜的需求自然跟着飞。

更关键的是,铜还悄悄“抢”了金银的饭碗,最近银价涨得厉害,光伏行业正面临“减银”压力,而铜就是银的最佳替代材料。

新南威尔士大学的研究显示,只要设计合理,减少太阳能电池里的银用量,换成铜,完全不影响组件质量,这意味着光伏行业对铜的需求又多了一个新增长点。

除了新能源,人工智能热潮也在给铜“加戏”,AI服务器功率大,对供电稳定性要求极高,必须用导电性能更好的铜排替代铝线。

亚马逊AWS在俄勒冈州的新数据中心,单栋建筑用铜量就超过150吨,相当于3000辆电动车的用铜总和。

必和必拓的CEO韩慕睿都直言,能源转型和数据中心建设正让铜需求呈“复合式加速”增长。

伍德麦肯兹的预测直截了当:至2035年,全球铜需求预计增长24%,总需求量将攀升至4270万吨,展现出铜市场未来可观的增长态势。

光是能源转型这一项,未来十年就会额外催生200万吨/年的铜需求,再加上数据中心扩张、印度等新兴市场工业化,这四大因素还会再增加300万吨需求,占总增量的40%。

这么看,铜的需求端根本不愁“动力”。

2、

如果说需求是铜价的“发动机”,那供应端的情况就是“踩油门”的脚,不仅没给油,反而在踩刹车,现在全球铜市的供应短缺已经不是短期问题,而是实打实的“结构性矛盾”。

最让人揪心的是头部铜矿接连“掉链子”,全球前三大铜矿最近全出了状况:智利的埃斯康迪达矿,2026年实际产量预计比额定产能少20万吨;印尼的格拉斯伯格矿因为泥浆涌入事故,2026年产量要骤降35%,光这一个矿就会让全球缺口扩大27万吨,够造300万辆新能源汽车;刚果(金)的卡莫阿-卡库拉矿也因为渗水问题,把产能目标从60万吨下调到55万吨。

老牌产铜国的产量也在下滑,智利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8月智利铜产量同比骤降9.9%,创两年多最大跌幅,其中最大的铜矿企业Codelco产量直接跌了25%。

秘鲁8月铜产量也同比减少1.6%。国际铜业研究组织下调今年全球矿山产量增长预期,从2.3%降至1.4%。

这一调整折射出行业态势变迁,或在铜市场供需格局中激起微澜,进而催生新的市场动态。

更要命的是,新铜矿“挖不出来、建得太慢”,过去10年,全球连一个特大铜矿都没发现,最近的一个还是2014年在刚果(金)找到的卡库拉矿。

就算现在发现新矿,从勘探、审批到投产,至少要6-8年时间,根本赶不上眼前的需求爆发。

而且现有矿山越挖越深,矿石品位越来越低,30多年来品位下降了40%,开采成本却越来越高。

这些问题直接反映在了“加工费”上,铜精矿加工精炼费(TC/RC)是判断供应松紧的关键指标,现在已经跌到了-580美元/吨以下,远低于历史平均的+559美元/吨。

这意味着冶炼厂不仅赚不到加工费,反而要倒贴钱,不少厂已经开始减产检修,今年10月国内就有6家炼厂检修,影响产量近5万吨。

库存数据更是触目惊心,全球三大交易所的铜库存总量虽然有56万吨,但分布极不均衡:美国COMEX库存堆了34.56万短吨,可这些铜大多被“仓库融资交易”锁死了,不到目标价格不会流通;而伦敦LME仓库库存只有13.72万吨,几乎是空仓状态。

美银预测,到2026年全球铜库存将降到54.6万吨,只够覆盖1周的全球需求,库存的“缓冲作用”基本消失,只要再出点供应问题,铜价很可能被疯抢。

3、

供需缺口摆得这么明显,机构们早就坐不住了,纷纷上调铜价预期,态度比看待金银还乐观。

美银最近直接把2026年铜价预期从1.01万美元/吨上调到1.13万美元/吨,2027年更是看到1.35万美元/吨,涨幅分别达11%和12.5%。

他们给出的理由很实在:供应端扰动没解决,需求端欧洲在复苏、中国有支撑,再加上低库存,三重因素叠在一起,铜价想不涨都难。

高盛的观点更激进,直接把印尼铜矿事故定性为“黑天鹅”,预计未来12-15个月全球铜供应会损失50万吨,占全球产量的2%。

据其预估,自明年起,铜价将迈入全新交易区间,届时,1万美元/吨会成为“新下限”,价格上限更有机会攀升至1.1万美元,市场或迎来新的价格格局。

而且高盛特别强调,2026年铜价必须维持在1.05万美元/吨以上,才能让智利等国的产能稳定下来,这说明铜价高位运行是“刚需”。

国内机构也持同样看法,万家基金的贺方舟明确表示,新能源产业的高速发展对铜是长期利好,以铜为主要业务的企业会持续受益。

新华财经的分析也指出,虽然短期沪铜会高位震荡,但供给端收紧的大趋势没变,下方支撑很强,关键支撑区间在8.4万-8.42万元/吨。

可能有人会问,8月全球精炼铜不是还有25.65万吨过剩吗?这其实是“假象”。

世界金属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球精炼铜过剩184万吨,但这主要是因为冶炼产能集中释放,而铜精矿的短缺早就存在了。

随着冶炼厂因为亏损减产,这种“表面过剩”很快会消失,ICSG就预测,2025年全球铜市场会从过剩转向短缺5.55万吨。

4、

既然铜的行情这么确定,普通人该怎么参与?不是让大家去囤现货铜,而是要找对方向,避开风险。

第一个方向是关注铜矿企业,即便铜价持续攀升至高位,那些坐拥矿产资源、具备生产能力的公司,才是最为直接的受益者。

它们凭借自身优势,在价格上涨的浪潮中尽享红利,国内的“矿茅”紫金矿业是行业龙头,不仅铜矿储量大、成本低,技术也领先,而且还兼具金矿业务,相当于有了“双保险”。

还有玉龙铜矿,二期已经投产,今年上半年就完成了全年计划的112%,三期投产后产能还会翻倍,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利润增长点。

不过要注意,铜矿企业的股价会受铜价波动影响,追高容易被套,最好长期跟踪。

第二个方向是有色金属ETF,如果不想单独押注某家公司,买铜相关的ETF是更稳妥的选择,比如工业有色ETF,能分散风险,还能紧跟铜价的整体走势。

万家基金的贺方舟就在直播里提到,这类ETF能直接受益于新能源带来的铜需求增长,适合普通投资者布局。

第三个方向是警惕短期波动风险,尽管从长期逻辑来看,铜价具有较为坚实的支撑,但就短期而言,其价格存在回调的可能性。

比如最近沪铜主连价格就在8.49万元/吨左右震荡,一天跌了0.62%。这是因为宏观面还有不确定性,比如美联储的降息节奏、国内下游对高铜价的接受度等。

新华财经就预测,沪铜会以高位震荡为主,不会一路直线上涨,所以千万别追涨杀跌,最好逢低布局。

5、

回头看,金银的上涨更多是靠避险情绪和货币宽松,而铜的上涨靠的是新能源革命带来的“刚需重构”,这种逻辑更扎实、更持久。

伍德麦肯兹曾言,铜乃“全球能源转型的战略性瓶颈”,矿业巨头必和必拓亦作出预测,至2050年,全球铜需求将激增70%,凸显铜资源在能源变革进程中的关键地位。

现在的铜,就像10年前的锂,需求端有爆发点,供应端有硬约束,机构还集体看多,对于投资者来说,与其纠结金银接下来涨不涨,不如好好研究铜的机会。

毕竟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这个“铜博士”的行情,可能才刚刚拉开序幕。

当然,投资没有稳赚不赔的,无论是买股票还是ETF,都得结合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在“双碳”目标和全球电气化的浪潮下,铜的重要性只会越来越高,“金银之后就是铜”的说法,或许用不了多久就会被市场验证。

来源:笔杆先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