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10日—11日,为期两天的第八届初心榜青年视听展在京举办。今年的活动继续以青年创作者为核心参会群体,锚定“促创新、谋合作”的办会初心,构建集长剧、中剧和短剧内容播出方与内容供应方的交流合作平台、产业上下游资源合作平台、青年人才及其作品展示互鉴平台为一体的
10月10日—11日,为期两天的第八届初心榜青年视听展在京举办。今年的活动继续以青年创作者为核心参会群体,锚定“促创新、谋合作”的办会初心,构建集长剧、中剧和短剧内容播出方与内容供应方的交流合作平台、产业上下游资源合作平台、青年人才及其作品展示互鉴平台为一体的“影视产业生态大会”。
优秀青年导演、编剧、制片人,平台及头部制作公司负责人,文化产业法律领域的优秀律师、法务,以及产业链上下游、行业媒体等,共同参与此次盛会,与会嘉宾围绕行业议题发表各自观点并提出建议,共同推动行业向好发展。
1
开幕主题演讲:
一线创作者直面行业变革
过去一年,微短剧爆发式增长,AIGC飞速发展,面对新时代提出的新挑战,多位影视行业领军人物在10月10日举办的第八届初心榜青年视听展开幕式“行业领军人·年度之答”主题演讲中,分享了实战经验。
柠萌影视董事长苏晓在演讲中提出,微短剧与长剧并非互相取代的关系,观众对于两种类型作品均有收视需求。主管部门提出的“广电21条”核心是“创作松绑”“管理提效”,在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影视行业仍然具有较强发展潜力。但从业者也要注意到,行业进入剧集“极品主义”时代,爆款作品需要具有“极致长板”才能获得关注。他建议年轻创作者不要贪恋大成本、大制作,而是将审美、人物与想象力发挥到极致;要学会抓住年轻人普遍的底层情绪,要主动拥抱AI技术,创造前所未见的视听想象。
长信传媒董事长郭靖宇在演讲中直言,目前影视行业存在“流量鸦片症”:依赖大IP +小鲜肉,部分从业者成为“码盘子的流量乞丐”。“路径依赖症”与“短视收割症”:目光短视,盲目复制爆款,不考虑IP的长远开发。他提出,长期主义是“优先考虑可持续价值创造的思维方式”。“IP长生”要学愚公移山,要静下心来长期培育;要学精卫填海,意志坚决持续耕耘;要学墨子悲丝,赋予IP深厚的哲学思考与精神内核,让创作者与IP合为一体。
华策集团总裁傅斌星表示,周期对弱者是天堑、对强者是阶梯。她建议创作者要向外看,关注AI对行业的重塑,关注“广电 21 条”对于突破流量困局的作用,看到观众从求爽感到求共鸣、从仰望传奇到关注身边、从被动观看到深度参与的变化,希望从业者能够以定力应对波动、以深度创造价值。
北京洲际兄弟影视董事长孔令斌表示,公司投资原则是找商业与社会价值最大公约数,不做流量玩家,如《飞驰人生 2》《八角笼中》皆传递向上力量。投资者的决策逻辑是看项目是否贴合时代情绪、有独特表达、有扎实团队,要让影视传善念,深耕现实题材、探索IP长线开发。
编剧翁良平认为,微短剧“制作周期短、成本低、节奏快”,长剧优势在塑造人物;长剧可借鉴微短剧“极致人设、快节奏、情绪爆点前置”的优点,但要守住“人物、人性剖析、社会思考”之魂,要相信“内容为王永远不变”。
于今无量创始人李峻丞表示,微短剧是基于短视频发展的产物,打造爆款微短剧要先确定自我定位、要理解受众、抓观众的核心需求;创作需精准把控情绪节奏、做好差异化人设、注重内容细节,可以使用“需求倒推法”,先满足观众需求再谈艺术。
2
长短剧爆款创作者“巅峰”论坛:
长短互鉴的意义超越长短之争
随着微短剧市场不断壮大,关于影视创作长短之争的讨论也愈演愈烈。在长短剧爆款创作者“巅峰”论坛上,多位青年编剧代表认为,长剧和短剧并不存在激烈冲突,二者正在互相影响,为彼此带来新的创作理念和创作方向。
长剧编剧代表南镇认为,微短剧“以情绪为支点,将戏剧冲突发挥到极致,能够很好地利用碎片时间,更适应互联网土壤”,在微短剧影响下,长剧的甲方常提长剧向短,但长剧节奏不能盲目快,要避免混淆戏剧节奏和剪辑节奏,创作需先找“母题材”再创新。
编剧刘芳表示,长剧需要浸润式情感、人物长期相伴,节奏要快慢结合。在她看来,长剧创新可以尝试题材融合(探案+武侠)、角色视角转变、高概念题材等(规则怪谈、软科幻)。
编剧房远认为,长短剧是不同产品,长剧如向微短剧学习要注意题材的不同,长作品创新要考虑题材、人物、桥段、风格等多个层面,建议新人多看片、多实践。
短剧编剧代表彭雨虹表示,微短剧早期聚焦下沉市场,特点是短平快,追求爽感,后期则关注题材的多样化,校园、古装题材逐渐增多。微短剧的发展需要先留住观众。新人要多看、多思考、多总结、找擅长赛道。
编剧李奕兵认为,微短剧是“内容生产机制革新”,微短剧不应向长剧学,而应向好内容学、向用户学。李奕兵提到,公司要求编剧“先抓共性(用户喜欢的套路)再发挥个性”,微短剧编剧要“尊重用户,先让用户看到再表达自我”。
编剧叶非夜认为,长短剧仅时长不同,并无差别。微短剧用户垂直细分,影视行业未来“无长短之分,只看故事是否符合市场需求”。新人要多看剧、多总结、多交流。
来源:综艺报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