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答案并不复杂,去做那些能让你产生正向的、生理层面的、符合道德的愉悦感的事。
#在头条安利我的兴趣#
作者:富叔
我们常听到一句话:“要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可问题是喜欢的事那么多,哪些才是能陪你走一辈子的?
其实答案并不复杂,去做那些能让你产生正向的、生理层面的、符合道德的愉悦感的事。
人生,本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
你要不停去尝试、去体验,才能摸索出什么事能让你浑身充满力量,什么事又让你从内心深处抗拒。
当你发现,有些事需要靠“自律”逼自己去做,而另一些事却让你不自觉地想投入、越做越爽、时间飞快流逝——那后者,多半就是你的天赋所在。
比如,有人一写作就灵感涌动,一坐就是几个小时;
有人拍视频拍得通宵都不累;
有人一谈项目就血液沸腾,仿佛被点燃。
这种让你心跳加速、全身微微发热、越干越兴奋的感觉,正是身体在告诉你——你在做“对的事”。
但这里要特别强调:这并不是在鼓励你沉迷短视频、无脑躺平或刷剧逃避。
我们要区分“消耗性愉悦”和“建设性愉悦”,前者是麻醉感,让你爽完就空虚,后者是成长感,让你越做越充实。
刷短视频若是为了学习内容创作、洞察趋势,那是积累;
打游戏若是研究策略、参赛、直播变现,那是锻炼;
但若只是沉溺于即时快感,那只会让时间蒸发、激情枯萎。
人生最明智的选择,不是盲目“追随热爱”,而是去寻找能让你既开心,又能创造价值的事。
哪怕暂时赚不到钱,也能为未来积累技能。
真正的热爱,最终要转化为一项“能养活自己”的能力。
做有正向生理反应的事,是一个起点,而把它打磨成一门生存技能,才是通往自由的那一步。
要让热爱成为立身之本,光靠激情是不够的,还得用理智来雕琢。
人一旦太舒服,就容易原地踏步,唯有在挑战中寻找新乐趣,热爱才能延续。
假如你喜欢养花,那就别只是浇水施肥,可以记录植物的生长、拍下照片、写下心得,分享到社交平台,与更多同好交流。
这一过程不仅让你更享受花草的生命力,还会意外发现自己在写作、摄影、表达上都有提升。
假如你喜欢做饭,那就别只是做给家人吃,你可以拍下烹饪过程,写下食谱、调味秘诀,分享在短视频平台上。
当你能把热爱持续产出内容时,就能形成复利效应——既提升了技能,又积累了人气,甚至能变现。
俞敏洪曾说:“人要尽量做自己喜欢的事,哪怕难,也要想办法做。”
喜欢的事,并不一定要马上变成谋生的手段。
你完全可以把它当“副业”,先在下班后的时间慢慢养。
控制支出、降低生活成本,用自由时间去打磨爱好。
等它长成可持续的技能,自然能带你跳出打工循环。
正如《明朝那些事儿》中写的:成功就是按自己的方式过一生。”
而把热爱打造成赚钱的本事,就是你“按自己方式活”的最大底气。
所以,不要满足于做个“有兴趣的人”,要让热爱成为“能立命的事”。
给自己的热爱增加难度、设定目标、持续精进,才不会在激情退潮时,被现实打败。
很多人以为“找到热爱”就能走上人生巅峰,其实不然。
热爱只是火种,行动才是燃料。
以下3条是让热爱落地、让梦想具象化的关键,坚持3个月,你会发现自己正在发生变化。
第一条:先行动,再思考
很多人习惯等准备充分、计划完美再出发。
但现实告诉我们:完美计划是不存在的。
想太多,反而让行动力归零。
拖延、犹豫、设想“更好的开始”——最终都变成了停滞。
成长的真相是:坑,必须自己跳进去;弯路,必须亲自走一遍。
所有的经验与捷径,都隐藏在“做”的过程中。
不要怕出错,不要等万事俱备,边做边学,边学边改。
真正的高手,不是没走弯路,而是走在弯路上也不停下来。
你若总想着“怎么避免弯路”,那本身就是最大的弯路。
第二条:把时间用在刀刃上
热爱的人,最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忙得很累,却收效甚微。
原因不在努力不够,而在时间乱用。
要想提升效率,就要学会时间管理。
一个简单又高效的方法——番茄工作法。
做法很简单:用手机或APP设置一个25分钟的倒计时,在这25分钟内,专注做一件事,不被打扰。时间到了,休息5分钟——可以喝水、伸展,但不要刷手机。每完成4个“番茄钟”(约2小时),休息15-30分钟。
这个方法背后的原理是:人的专注力有“时间阈值”,25分钟是人类注意力的高峰段。
如果你能每天用3个小时的高效专注时间,哪怕其余时间平平无奇,长期积累下来的成果,也会令人惊叹。
用3天时间试试看,你会惊讶地发现:效率提升,焦虑减少,生活重新进入掌控感。
第三条:把学到的东西“教出去”
很多人努力学习,却迟迟没有进步,原因是知识只停留在输入阶段。
只有输出,才是真正的掌握。
可以试着这样做:把你学到的内容讲给别人听,或者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学习心得。
比如写一篇“我用番茄工作法三周后的变化”,或者拍个短视频“如何高效养花不烂根”。
这样做有两大好处:
一是能帮助你梳理思路,把模糊的知识变得清晰;
二是能收到反馈,不论赞美还是批评,都是推动力。
这就是“费曼学习法”的精髓——用教别人的方式逼自己更深刻地理解。
刚开始时,你可能会被质疑、被嘲讽,但只要持续输出,曝光多了、作品多了,影响力自然会积累。
在《持续行动》一书里有句话说得好:
“一件事做满1000天,自然会有人认可你,你也能成为别人的榜样。”
记住:保护注意力,比赚钱更重要。
少看无意义的信息,少浪费在焦虑的内容里。
当你能长期专注在一件事上,热爱就会长出成果。
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提出了“心流”概念。
他说:“当一个人极度专注地投入在一件事上,完全沉浸其中,感到时间飞逝、充满满足感时,他就在心流之中。”
进入心流的条件很简单:目标清晰、有挑战性、能力匹配。
你既不能太轻松,也不能太吃力。
恰到好处的难度,才让人既有紧张感,又有掌控欲。
番茄工作法,就是帮助人快速进入心流的工具之一。
当你持续专注于一件事时,大脑会进入“深层加工”状态,效率提升数倍,创造力也被唤醒。
这不仅仅是效率提升的技巧,更是突破自我边界的关键。
正如王阳明所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当你把全部注意力放在当下,你不仅能做好眼前的事,也能收获一种深层的宁静。
人生最舒服的状态:热爱+行动+心流。
回望历史上那些伟大的创造者,他们的成功,都源于“热爱”与“长期沉浸”。
牛顿在物理世界中忘我钻研;
梵高在画布前穷尽生命表达色彩;
袁隆平在稻田里一待就是几十年。
他们都在热爱的领域里,做到了“极致”。
我们或许无法成为他们那样的伟人,但能在自己喜欢的事上坚持下去,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不要急着追结果,当你走在正确的路上,成果总会在不经意间到来。
去做那些让你有生理反应的事,当你因热爱而专注,因挑战而成长,因心流而沉浸,人生自然会找到自己的节奏。
愿你永远跟着身体的悸动与心的方向走,在平凡的日子里,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让生活不再是生存的忍耐,而是一场有温度、有力量的奔赴。
作者简介:富叔,你的事才是头等大事,生活就是哄自己开心,睡前原谅一切,看似原谅他人,实则放过自己,富书第5本新书《睡前原谅一切》已出版,你的生活,需要允许万物穿过自己,和500万人一起升级生活认知,本文: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本文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注:本文章图片来源网络或富书豆···包AI,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富书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