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57万人死亡!中国风油精成“救命稻草”,涨价20倍仍卖爆非洲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2 11:29 2

摘要:你绝对想不到,中国市场的“过气”产品,在非洲居然成了能当彩礼的硬通货。之前刷到过这样的视频,一非洲老哥拿着瓶绿色液体,放到鼻子底下猛吸一口,表情瞬间飘了,仿佛体验了人间极乐。而这瓶让他着迷的东西,就是咱国内几块钱一瓶、如今没多少人用的风油精。

你绝对想不到,中国市场的“过气”产品,在非洲居然成了能当彩礼的硬通货。之前刷到过这样的视频,一非洲老哥拿着瓶绿色液体,放到鼻子底下猛吸一口,表情瞬间飘了,仿佛体验了人间极乐。而这瓶让他着迷的东西,就是咱国内几块钱一瓶、如今没多少人用的风油精。

在国内,风油精早就成了“怀旧老物件”,药店货架上随便摆着,想买随时能买到,没人当回事。可一出国门到了非洲,它的身份直接实现“阶级跨越”。当地年轻人要是能拿出几瓶风油精当彩礼,女方家都得高看一眼,说是能帮着跻身上层社会都不夸张。

这可不是瞎吹,从数据来看,近几年我国风油精每年出口量都稳定在4000吨以上,其中一大半都流向了非洲。2021年更是创下了巅峰,光对非洲的出口量就超过4000吨,硬生生赚回1.63亿元外汇。更有意思的是价格,国内几块钱的东西,到了非洲能卖到60元一瓶,翻了20倍还抢着要。

非洲人对风油精的用法,简直把“物尽其用”发挥到了极致。你见过喝咖啡加风油精的吗?当地不少人冲完咖啡,必然滴上几滴,说这样提神醒脑效果翻倍。往假发上抹两滴,既能降温驱蚊,还能盖掉身上的体味,一举三得。更硬核的是直接口服或者猛吸,那种清凉感能从鼻子直通天灵盖。

在非洲,风油精早就不是简单的药品了,完全是硬通货级别的社交货币。去景点没带钱?掏瓶风油精说不定能抵门票;饿了想买点吃的?用风油精换顿饭也不是新鲜事;想跟邻居处好关系,送几瓶风油精比递烟还管用。说它是非洲版“东方茅台”,那是一点不夸张。

你肯定会问,不就是瓶风油精吗,至于这么疯狂吗?这背后其实全是非洲人实实在在的生存需求。非洲的蚊子问题,严重到咱们难以想象,那些蚊子品种多、毒性大,密密麻麻的,被叮一口就是个又红又肿的大包,严重的直接染上疟疾,要是没及时治疗,真能要命。

2023年的数据更是触目惊心,非洲地区的疟疾病例高达2.46亿例,占了全球总数的94%;死亡病例近57万人,全球95%的疟疾死亡人数都在非洲。更残酷的是,非洲承担着全球22%的疾病负担,可医护资源只占全世界的3%,看病难的问题比咱们想象的更严重。

世界卫生组织在2025年的报道里还提到,虽然全球疟疾死亡病例数在持续下降,但非洲的情况依然严峻。而且现在疟疾防治还面临两大难题:资金缺口越来越大,气候变化让蚊子更嚣张。

极端天气多了,蚊子的繁殖场所也变多了,疟疾传播风险直线上升。2022到2023年,马拉维因为自然灾害,疟疾病例增加了3.1%,莫桑比克更是涨了3.9%。在这种情况下,驱蚊产品对非洲人来说根本不是生活用品,是实实在在的“救命稻草”。

风油精刚好踩中了所有需求点。它的弱酸性配方能中和蚊子分泌的碱性毒液,被咬了涂一点,红肿很快就消了。而且里面的薄荷脑和桉油带来的清凉感,在48℃的高温天里,简直是“续命神器”。关键是价格还便宜,只要6美元一瓶,比起那些动辄几十美元的西药,性价比很高。

说到这就有个有意思的问题了,印度不是仿制药大国吗?这么大的市场,他们为啥不跟风仿造风油精?这里藏着个冷知识:风油精的配方是中国的国家保密技术,别人想学都学不到核心。

印度其实也试过仿造,技术上看着没问题,可造出来的东西一推向市场就翻车了。非洲消费者一用就说味道不对,清凉感不足,效果差远了。你别以为风油精看着简单,里面的门道可深了。

薄荷脑的提纯度要达到多少,樟脑得用哪种结晶方式,桉油萃取的温度精确到几度,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差。差一点效果就天差地别,这些可不是写在配方上的,是中国香料工业几十年积累下来的“隐性知识”,这才是真正的技术壁垒。

而且这门生意里还有印度学不来的“蚊子腿上的生意经”,之前就有媒体报道过,有人靠做灭蚊相关的生意,一年能赚超10亿,中国风油精就是其中的核心玩家。

中国做风油精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子,就拿水仙药业来说,一年能生产13亿瓶,单瓶利润就几毛钱,看着不多,但架不住量大人多,而规模上去了,成本自然就摊薄了。

技术壁垒加上完整的工业和物流配套,印度想抢市场根本没门。其实风油精这种在国内“过气”却在海外爆红的国货,可不是孤例。老干妈辣酱、六神花露水、蝴蝶牌缝纫机,各个都备受老外欢迎。

之前有媒体报道过,俄罗斯人迷上了中国的套圈游戏,街头到处是中国产的套圈摊位;美国人则爱上了咱们的“三蹦子”,觉得它又便宜又实用,在街头特别受欢迎。这些你平时看不上眼的小物件,在国外都成了香饽饽。

平时咱们聊中国制造出海,总爱提华为、大疆、比亚迪这些高科技产品,觉得那才是咱们的底气。可全球有40亿人月收入不足1000元,对他们来说,最需要的不是多先进的技术,而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便宜好货。

就像非洲人需要风油精防蚊救命,俄罗斯人喜欢套圈找乐子,美国人需要“三蹦子”代步,这些小物件刚好戳中了他们的需求。这么看来,中国制造的出海其实是“两条腿走路”:一条是华为、大疆这样的高科技“面子”,靠技术实力让世界敬畏。

而另一条是风油精、老干妈这样的小商品“里子”,靠实用贴心让世界依赖。这两条腿缺一不可,少了哪个都不算完整的中国制造。想想也挺有意思的,当年谁能想到,姥姥床头柜里的小绿瓶,能在非洲闯出这么大的名堂?

现在非洲人离不开风油精,欧洲人排队买比亚迪,美国人为泡泡玛特疯狂,这些场景凑在一起,是不是突然觉得,“中国化就是全球化”这话,其实离我们一点都不远了?

来源:苏荨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