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喊中国买大豆 美粮仓倒塌,丢1600万吨订单,豆农再遭重击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2 01:52 3

摘要:当地时间10月15日,美国伊利诺伊州马丁顿镇一座90英尺高的老粮仓,轰隆一声就塌了。

当地时间10月15日,美国伊利诺伊州马丁顿镇一座90英尺高的老粮仓,轰隆一声就塌了。

1972年建的老伙计,扛了这么多年终究没顶住,816吨大豆跟瀑布似的倾泻而出,漫天尘土飞得比房顶还高,周边农户吓得撒腿就跑,那场面想想都窒息。

816吨,听着不多,换算成钱,差不多30万美元,一夜蒸发。

更扎心的是,这30万只是冰山一角。

同一周, USDA悄悄更新库存数据:3400万吨大豆堆在仓库里,创历史纪录,足够全中国人吃三个月还有剩。

仓库爆满,价格跳水,农民把豆子囤到第二年,储存费比卖价还高,越囤越亏。

中国买家早就转身。

今年前八个月,只从美国买走580万吨,比去年少了整整2400万吨。

同一时间,巴西港口灯火通明,7700万吨大豆装船直奔中国。

价差是硬道理:巴西豆到岸价比美国低30美元一吨,一艘船就能省150万美元。

买家用脚投票,谁便宜谁上桌。

美国农民不是没想办法。

有人把豆子送到墨西哥饲料厂,有人联系印度榨油商,加起来不到100万吨,杯水车薪。

更多的选择直接休耕,把地租出去当停车场,一年收点租金,比种地赔本强。

伊利诺伊州中部,今年已有17家农场递交破产申请,比去年翻一倍。

法院门口,拖拉机排长队,拍卖师现场喊价,用了五年的播种机只值新机器三成价,照样没人举牌。

粮仓倒塌那天,现场视频在农民群里疯传。

有人留言:老仓库撑不住,老市场也撑不住。

话虽刺耳,却是实情。

贸易战打了六年,补贴承诺三轮,到账的不到一半。

去年申请低息贷款,银行要求抵押土地,地价却随行情跌掉20%,评估价不够,贷款泡汤。

种地成本一年涨一成:柴油、化肥、种子全线飙升。

一英亩大豆成本650美元,卖价却跌破1100美分/蒲式耳,算完账,每英亩倒贴80美元。

种得越多,赔得越惨。

有人把希望押在明年。

可巴西扩产速度更吓人,2025/26年度产量预计1.63亿吨,比今年再增8%。

新增耕地就在亚马逊边缘,地租便宜到每亩7美元,种一年抵美国三年。

中国企业和巴西农场签三十年长协,港口仓库一起建,锁死供应链。

美国想抢回去,得把价格再降20美元,降到成本线以下,越卖越亏,死循环。

仓库塌了可以重建,市场塌了难复原。

3400万吨库存像悬在头顶的湖,随时倾泻。

价格每跌10美分,全美农民就少进账15亿美元。

跌价消息一出,农业股当天重挫5%,连锁反应到小镇主街,农机行、修理铺、咖啡馆接连关门。

学校预算跟着缩减,橄榄球队买不起新头盔,周五夜赛观众稀稀拉拉。

年轻人毕业后直接搬去芝加哥,留下空荡荡的屋子和更空的口袋。

更隐蔽的危机在土地。

地价下跌,养老金基金开始抛售农田资产,接盘的是华尔街机构和海外买家。

农民从地主变佃户,租金上涨,利润更薄。

再过十年,种地的人可能连地都不是自己的,彻底沦为打工角色。

到那一步,粮食安全、乡村文化、选举版图都会改写,影响比大豆滞销深远得多。

有人提出转种玉米、小麦,可全球谷物都在过剩。

玉米库存同样高企,乙醇需求见顶,转种等于换一条更挤的赛道。

种 specialty crop ?

需要新设备、新认证、新渠道,启动资金从哪来?

银行看到农业报表直接摇头。

留给传统农民的路,似乎只剩缩小规模、兼职打工、靠保险苟活。

保险也不是救命稻草。

联邦作物保险只保产量不保价格,今年风调雨顺,产量达标,赔不了几个钱。

价格暴跌损失得靠额外保单,保费贵,小农场买不起。

大农场有议价能力,越赔越壮大,小农户越赔越出局。

行业集中度加速提升,十年后,中西部可能只剩巨型农场和巨型仓库,散户型农业成为历史名词。

回头看,816吨豆子埋在尘土里,像一声闷雷,把老问题炸到表面:基础设施老化、市场流失、成本挤压、政策缺位,层层叠加。

仓库可以几天内清理,库存却需要几年消化,市场份额可能需要几十年。

农民等不起,乡村也等不起。

下一次倒塌的,也许不只是粮仓。

来源:亭中唱小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