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地方看着是个现代化度假村,实则是他的“黄金牢笼”,海拔2112米,孤悬在亚平宁山脉的山脊上,除了一条1.2公里的缆车线,再没别的路能上去。
1943年8月底,一架水上飞机悄悄落在意大利海岸,把墨索里尼送到了大萨索山上的坎波酒店。
这地方看着是个现代化度假村,实则是他的“黄金牢笼”,海拔2112米,孤悬在亚平宁山脉的山脊上,除了一条1.2公里的缆车线,再没别的路能上去。
近一个营的宪兵守在这儿,电话线全给掐了,山下道路也封得严严实实,当时没人觉得这地方能被突破。
其实墨索里尼早不是啥独裁者了,两个月前他就栽了。
1943年7月,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说实话,意军当时早没心气儿了,之前北非打输了、希腊也撤了,碰上盟军的攻势,根本扛不住。
就39天,这座地中海最大的岛屿就丢了,这对墨索里尼的政权来说,跟断了根基似的。
国内反战情绪一下就炸了,连法西斯自己人都不待见他。
7月24号到25号,罗马威尼斯宫里开了场会,法西斯大委员会吵了半天,最后19票赞成、7票反对,通过了对墨索里尼的不信任动议。
25号下午,墨索里尼还按惯例去萨沃亚别墅见国王维克多・伊曼纽尔三世,本来想改组政府平息事儿,结果国王直接说“你是意大利最遭人痛恨的人,我不能再支持你了”。
这话一说完,他就被抓了,统治意大利21年的独裁生涯,就这么没了。
国王随后让彼得罗・巴多格里奥元帅组新政府,这新政府表面喊着“跟德国并肩作战”,背地里早跟盟军谈停战了。
墨索里尼被抓后,关押的地方换了好几个。
一开始关在罗马宪兵总部,后来被转移到加埃塔军港的“佩罗娜”号巡洋舰上。
德军侦察机老在附近晃悠,新政府怕了,又把他送到蓬扎岛,接着是拉马达莱娜岛。
每一次转移都跟赶时间似的,直到8月底被送到大萨索山的坎波酒店。
新政府觉得这地方准保安全,山势又险又偏,守兵也足,可他们忘了,希特勒根本不会放着墨索里尼不管。
1943年9月3号,《卡西比莱停战协定》在西西里岛签了,意大利要倒向盟军的消息传到柏林,希特勒气得不行。
他怕啊,墨索里尼要是落到盟军手里,不光可能说出纳粹的罪行,还得让轴心国剩下的士气全散了,所以立马下令“不惜一切代价救回墨索里尼”,同时还搞了个“轴心行动”,准备解除意大利军队的武装,防止他们倒戈。
希特勒把营救计划交给了库尔特・施图登特将军,又让奥托・斯科尔兹内少校去查墨索里尼的下落。
斯科尔兹内这人不一般,身高超两米,脸上一道刀疤,被称作“欧洲最危险的人”,看着就透着股狠劲儿。
他为了找墨索里尼,用伪造的英国假钞收买意大利线人,还派德国医生以“建疟疾医院”的名义去大萨索山侦察。
1943年9月7号,德军截获了一份意大利加密报告,终于确认墨索里尼就在坎波酒店。
斯科尔兹内还亲自驾着侦察机飞过大萨索山,把酒店的地形看了个明白。
一开始大家想了不少方案,从山下强攻肯定不行,山顶面积小、风又大,伞兵空降跟自杀没区别。
最后施图登特将军定了主意,用DFS-230滑翔机。
这种滑翔机没声音,还能精准着陆,能载1个飞行员和9个士兵,之前法国的埃本-埃马尔要塞,就是靠它载着空降兵攻下来的。
为了这次行动,伞兵和党卫军突击队练了好久滑翔机操作、突袭战术,连飞行员都挑了最厉害的,赫尔曼・施密特中尉,他看了航拍照片后,沉默半天才说“能降落”,可见这任务多难。
1943年9月12号中午过后,10架DFS-230滑翔机从罗马附近的空军基地起飞,每架都由亨舍尔Hs-126飞机牵引着。
斯科尔兹内带的人坐第四、五架滑翔机,目标是冲进酒店救墨索里尼,莫尔斯少校则带着人去夺山下的缆车站,保证撤退的路通畅。
下午2点,莫尔斯少校先动手了,他带两个伞兵连突袭了缆车山谷车站,很快就控制了站台,还切断了所有电话线。
整个行动里,就两个意大利士兵死了,这是唯一的战斗伤亡,这运气已经够好了。
五分钟后,天上传来一阵呼啸,10架滑翔机跟猛禽似的往山脊上冲。
预定的着陆点是酒店旁边的滑雪场,可地上全是石头。
第一架滑翔机着陆时撞了岩石,机组人员受了伤,其他滑翔机在混乱里找地方落,其中一架居然停在了离酒店正门只有20米的地方,这准头也是没谁了。
舱门一打开,斯科尔兹内和突击队员就冲了出来,直奔酒店二楼。
他们早提前挟持了意大利将军费尔南多・索莱蒂,这人是亲法西斯的,索莱蒂对着宪兵喊“放下武器,不然按叛国罪处理”。
200个宪兵犹豫了一会儿,真就把枪放下了,斯科尔兹内带人冲进酒店,先砸了无线电设备,然后推开墨索里尼的房门。
当时墨索里尼正坐在窗边,看着没精打采的,斯科尔兹内敬了个纳粹礼,说“领袖,元首派我来救您,以表他的忠诚友谊”。
墨索里尼激动得抱了抱他,嘴里还念叨“我就知道希特勒不会抛弃我”,从冲进去到救出来,总共就用了十分钟,一枪都没开。
本来想坐缆车把墨索里尼送到山下,再换飞机走,可莫尔斯少校怕意大利援军过来封路,就决定坐“鹳”式短距起降飞机撤离。
当时施图登特将军的私人飞行员格拉赫上尉,正驾着“鹳”式飞机在酒店上空盘旋。
这飞机本来就只能坐两个人,可斯科尔兹内非说“要确保领袖安全”,硬要跟着一起走,最后飞机里挤了三个人。
他体重超100公斤,这么一挤,飞机起飞都成了难题,无奈之下只能少带燃油减轻重量。
大家都捏着把汗看着飞机往斜坡上滑,最后在斜坡尽头堪堪离地,机轮擦着山崖边飞了起来,这画面后来成了“橡树行动”最标志性的场景。
莫尔斯少校则带着剩下的人修好缆车,分批撤到山下,跟接应的德军会合后安全返回。
当晚,飞机在普拉蒂卡迪马雷机场紧急降落,墨索里尼换了亨克尔He-111轰炸机去维也纳,第二天到了慕尼黑。
9月14号,他在“狼穴”总部见了希特勒,希特勒看到他都愣了,眼前的墨索里尼没了以前的嚣张,脸色苍白,看着跟个“流亡者”似的。
但为了政治需要,希特勒还是扶持他在意大利北部建了“萨洛共和国”,说白了就是个傀儡政权,全靠德军撑着,墨索里尼根本没多少权力。
纳粹的宣传机器随后开足了马力,在戈培尔的策划下,斯科尔兹内成了“橡树行动”唯一的英雄。
他和墨索里尼的合影登在所有德国报纸上,新闻影片也反复放他“单枪匹马救领袖”的画面。
斯科尔兹内还被升了官,希特勒亲自给了他骑士铁十字勋章。
主导行动的施图登特将军、莫尔斯少校,还有那些执行突袭的空降兵,全被刻意淡化了。
亲历行动的空降兵奥斯卡・洛佩斯后来都说“斯科尔兹内是纳粹宣传造出来的‘虚假解放者’,德国空降兵才是真主角”,这话确实在理,功劳总不能全算在一个人头上。
尽管“橡树行动”在战术上挺成功,可没扭转轴心国在意大利战场的颓势。
1945年4月,德军全面溃败,萨洛共和国也垮了。
墨索里尼想逃去瑞士,结果被意大利游击队抓了,4月28号,他和情妇克拉拉・佩塔奇在科莫湖畔被处决,尸体被运到米兰,倒吊在洛雷托广场上任人唾弃。
这个从雪山之巅逃出来的独裁者,最后落得这么个下场,也算是罪有应得。
斯科尔兹内的结局要复杂点,二战结束后他被美军抓了,因为“虐待战俘”受审,可最后因为证据不足被判无罪。
1948年,他从拘留营逃了出来,去了西班牙,后来还参与了纳粹残余的“敖德萨计划”,帮战犯找逃跑的路。
1975年他在马德里去世,直到晚年,他还在回忆录里夸大自己在“橡树行动”里的作用,想维持“传奇突击队员”的形象,也是够能装的。
现在的大萨索山帝王台成了旅游景点,还是个热门的滑雪胜地。
游客们坐现代化缆车轻松到山顶,享受着阿尔卑斯的阳光和雪景,只有酒店墙上的照片,还在默默讲着当年那场十分钟的惊险突袭。
“橡树行动”对后来的特种作战影响挺大,它展示了特种部队执行高风险任务的优势,不少军事院校都在研究它的经验,也给后来的特种作战提供了不少借鉴。
这场行动看着挺“传奇”,但本质上是为独裁者和侵略战争服务的。
不管战术多厉害,也没法挽救违背历史潮流的政权,这大概就是“橡树行动”留给后世最实在的教训吧。
来源:鉴史观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