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写论文就像打游戏,艰难地把实验做完了,数据跑出来了,但是到了讨论(Discussion)部分,一不小心就“翻车”。很多研究生都以为,讨论就是"再来一遍结果",或者疯狂吹自己的研究有多牛,甚至干脆绕开问题走。导师或者审稿人看到这些讨论的写法,都要摇头。
写论文就像打游戏,艰难地把实验做完了,数据跑出来了,但是到了讨论(Discussion)部分,一不小心就“翻车”。很多研究生都以为,讨论就是"再来一遍结果",或者疯狂吹自己的研究有多牛,甚至干脆绕开问题走。导师或者审稿人看到这些讨论的写法,都要摇头。
一、讨论的三大“翻车”现场,你有中招吗
1. 复读机型讨论
这类讨论写得就像个复读机,Results里写了什么,Discussion里再重复一遍。比如:“实验组的产量比对照组高了15%”,然后Discussion里又说一遍"实验组确实比对照组高了15%"。读者内心OS:我是来看分析的,不是来听回音的。
2. 吹牛大师型讨论
这类讨论特别会“画大饼”。明明只是实验室里的小突破,却要吹成"改变世界"的大发现。"本研究将颠覆整个行业!"读者一看:你这实验才做了三个月,样本量还不够开一次组会,哪来的自信?
3. 逃避现实型讨论
遇到不符合预期的结果,直接装看不见。比如有好几个样本数据明显异常,但Discussion里只字不提。读者:你这是在写童话故事吗?现实世界哪有这么完美?
实际上,Discussion不是复读机,也不是吹牛大会,更不是躲猫猫游戏。它真正的任务是:讲清楚你的研究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跟别人的研究比有什么不同;还有哪些地方不够完美,以及接下来可以怎么搞。
二、讨论需要包括哪些内容
1. 说清楚研究发现是什么
开头先简明扼要地总结一下你研究的核心发现,别再重复图表和数字了,重点是提炼出那几条最有价值的结论。
2. 解释为什么会这样
你观察到了现象,那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有没有理论能支持?机制是否说得通?这才是Discussion该干的事。
3. 跟前人的研究成果碰一下
与前人的研究相比,你的研究是是一致的还是打架的?如果是矛盾的,是不是因为方法不一样?样本不同?别怕冲突,关键是要有理有据地分析。
4. 坦诚说出研究的短板
没有完美的研究,只有诚实的科研人。指出局限性不是自黑,而是负责任的表现。比如样本太小、时间太短、变量没控制好等等。但记得强调:虽然有瑕疵,但核心结论依然站得住脚。
5. 给未来方向一个展望
最后可以提一些建设性的建议,比如哪个方向值得深入、哪种方法可能更好,或者实践中要注意什么。这不仅显得你格局大,还能让读者觉得你"想得远"。
Discussion不是炫技场,也不是甩锅区,而是一个展现你科研思维深度的地方。不吹不黑,合理解释,文献对话,正视短板,展望未来,这才是Discussion的正确打开方式。
研知有术,让每个科研梦想都有支点。
来源:PaperAcce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