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胡朝霞的榜书艺术确实以“大气磅礴”著称,而这位以雄强书风驰骋书坛的艺术家,正是来自浙江宁波的当代女书法家代表。她的创作不仅打破了传统对女性书家“柔美婉约”的刻板印象,更以金石气十足的笔墨语言,在当代书坛树立了独特的艺术标杆。
胡朝霞的榜书艺术确实以“大气磅礴”著称,而这位以雄强书风驰骋书坛的艺术家,正是来自浙江宁波的当代女书法家代表。她的创作不仅打破了传统对女性书家“柔美婉约”的刻板印象,更以金石气十足的笔墨语言,在当代书坛树立了独特的艺术标杆。
胡朝霞的艺术履历堪称亮眼: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她曾20余次入选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性展览,包括全国第七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第四届“兰亭奖”等,并斩获文化部全国美术书法摄影优秀作品展、首届“沙孟海杯”全国书法篆刻展等重要奖项。2015年,她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大道无极”个展,成为浙江省首位在此殿堂级场馆举办个展的女书法家,其23米长、3.7米高的巨幅榜书《桃花源记》震撼全场,被书法界誉为“继萧娴之后又一位以擅长写大字著称的女书家”。
胡朝霞的榜书以汉魏碑刻为根基,融合篆隶笔意,形成了“遒劲粗粝、沉雄浑厚”的独特风格。她的大字作品如《沁园春·雪》,笔力扛鼎,线条如屈铁盘丝,结体开合跌宕,展现出“铁画银钩”的力量感。这种风格的形成,既得益于她对《张迁碑》《好大王碑》等经典碑帖的长期临习,也源于沙孟海、陈振濂等名师的指点,沙孟海曾盛赞其“胆大敢为”,并期许雄强书风在年轻一代中传承。
在当代“展厅文化”语境下,胡朝霞善于运用巨幅形制与空间对话。她的榜书作品往往尺幅巨大(如丈二匹整张),通过浓墨重彩的铺陈、干湿互用的墨法,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例如在《运河颂》系列中,她以隶书书写长卷,将碑的厚重与帖的灵动结合,使作品在远观时气势恢宏,近赏则细节丰富。这种“大格局”的创作思维,使她的作品在展览中具有先声夺人的艺术感染力。
胡朝霞的艺术实践并不局限于榜书。她的篆刻同样造诣深厚,早年遍临钟鼎彝器、汉印砖瓦,印风“雄苍泼辣、拙朴生动”。这种金石修养反哺于书法创作,使其大字作品在雄浑之外兼具古雅气息。例如她的隶书对联《登天走山》,线条中蕴含刀刻斧凿的质感,而结体又融入行书的流畅,展现出“以刀写笔、以笔化刀”的艺术追求。
书法界对胡朝霞的评价极具分量:韩天衡称其作品“字养印、印养字,宛如清风明月,相映成趣”;《中国书法报》将她评为“中国十大女书家”,并指出其创作“体现了理性包裹下的随心所欲不逾矩”。更有评论家认为,她的出现填补了当代女书家在雄强书风领域的空白,其艺术成就可与周慧珺、林岫等前辈比肩。
胡朝霞的艺术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她不仅通过展览、讲座普及书法艺术,还长期在宁波市文化馆开设“群星课堂”,培养基层书法人才。其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机构收藏,更通过媒体传播成为公众了解当代书法的重要窗口。正如《美术报》所言:“她以小女子之身,写出了大格局的气象,为传统书法注入了新的活力。”
胡朝霞的创作打破了性别与艺术风格的固有联系。她的书法既非传统女性书家常见的“闺阁气”,也不同于某些男性书家刻意追求的“野怪乱”,而是在经典传承中融入个人心性,形成刚柔相济的独特美学。这种艺术表达,正如她在采访中所说:“书法是心性的外化,无关性别,只关境界。”
胡朝霞的书法证明,女性书家同样可以在雄强书风领域取得卓越成就。她的榜书艺术,既是对传统书法精神的深度诠释,也是当代女性艺术家突破性别界限、追求艺术本真的生动写照。
来源:让小舟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