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点生活|霜降,草木与食俗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2 06:04 1

摘要:从山顶下山,来到玉皇山北麓,漫步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小径,园内栾树已是满树金黄,无数朵黄色小花簇拥,秋风掠过,细碎花雨洒落,小径仿佛铺上了一层天然花毯。栾树深秋迷人之处在于“一树多色”,此时,绿叶渐黄,黄色小花尚未凋尽,枝头已挂起串串红色蒴果。行走树下,黄花簇

潮新闻客户端 ​孟祖平

一缕清霜从天降,草木尽带秋水凉,秋末节气“霜降”来临。此时,登玉皇山顶遥望,峰峦峻秀,秋声渐老,天气清冷,草木凝霜。

从山顶下山,来到玉皇山北麓,漫步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公园小径,园内栾树已是满树金黄,无数朵黄色小花簇拥,秋风掠过,细碎花雨洒落,小径仿佛铺上了一层天然花毯。栾树深秋迷人之处在于“一树多色”,此时,绿叶渐黄,黄色小花尚未凋尽,枝头已挂起串串红色蒴果。行走树下,黄花簇拥如星,酷似桂花绽放;红果随风轻摇,形似灯笼高挂。

木兰芽。

古代,栾树地位仅次于松柏,‌栾树被尊为“大夫树”,栾树嫩芽自古是民间喜食的野菜,《农政全书》记载,其叶淡、甜,可救饥。相传,当年花木兰替父从军,有一次在行军打仗时被困粮绝,靠采摘栾树嫩芽充饥度过了危机。后来人们将这种野菜称之为“木兰芽”。木兰芽焯水除苦味后凉拌或清炒,味道鲜美。栾树的花和叶子是天然染料,栾花是黄色染料,叶子是黑色染料,故民间称栾树为乌叶子树。

乌桕彩叶。

乌桕果。

西溪湿地景区有许多高大的乌桕树,霜降时节,乌桕树叶仿佛被天工染红,有粉红、火红、暗红之色,此时,乌桕椭圆形“蒴果”由青变黑,熟透果实会崩开外壳,晶莹的乌桕籽探出头来,在阳光下泛着银光,如珍珠一般,远望如白梅绽放。乌桕春季花开,花朵有淡淡清香,是营养丰富的食材,食用之时,略带甜味,古人常用来煮汤,熬粥,皆为美食。

霜降时节,西溪湿地野生柿子树上结满了火红的果实,远远看去,好似天上散落的朵朵红色祥云。此时,坐船水中行,可见岸边红柿倒映溪水,景色别致。西溪柿子自古闻名,其中,盘柿甜而不腻,口感柔软,入口即化;火柿个小、味甜,口感绝佳,曾是古代皇家之贡品。

老杭州人有霜降时节吃柿子习俗,柿子有美好寓意,柿与“事”谐音,霜降时节吃柿子,有祈愿“事事如意”吉祥寓意。柿与“世”谐音,古代,民间常把五个柿子放在一起,寓意“五世同堂”,在古代婚俗中,柿子是必备吉祥之果。

霜降过后,菊花盛开。杭州自古有赏菊习俗,早在南宋时期就有“菊花灯会”。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菊花有高洁、长寿、隐修淡泊之象征寓意。屈原以菊入诗,赋予菊花“高洁之美”;陶渊明种菊南山后,菊花被后世文人视为“花中隐者”。菊花在古代是延年益寿药物,《神农本草经》把菊花列为上品。霜降时节,古代民间有酿菊花酒习俗,陈酿菊花酒,清凉甜美,古代传说,喝了这种酒能祛百病、延年益寿,因此,菊花酒被古人视为“长寿酒”,是重阳节必饮的“吉祥酒”。高中之时,胡老师是我的语文老师,他对我后来从事文字工作帮助很大,他健在时喜欢菊花酒,我常带朋友特酿的菊花酒给他送去。有一年重阳节,我去胡老师家之时,他儿子告诉我,父亲得了白血病,已经仙去,我为没赶上送胡老师最后一程,至今遗憾不已。

甘草花。

霜降时节,是甘草采收的最佳季节。清晨,薄雾尚未散尽,农人们扛着铁锹镢头,走向那片生长了三四年之久的甘草地。很多年前,我作为“全民优生活”羊奶连锁品牌顾问,曾去内蒙古调研。内蒙古鄂尔多斯一带所产甘草,皮细色红,断面黄白,为道地药材。有一年,我去当地乡村,正赶上当地人在采挖甘草。在田头,一位老农告诉我,甘草价值全在于根茎,霜降时节的甘草地泥土不粘根,收获之后易于收藏。为不伤根茎,采挖甘草时须十分小心,松土后,待地下主根显露,才能用手连根拔起。新鲜的甘草根茎外皮棕红,洗净,入口初尝有微微苦涩,待细细咀嚼,纯正甘甜会在口中蔓延开来。那天,老农特意将几根品相较好的甘草赠送给我,我到宾馆,将甘草洗净,放入壶中,泡上开水,甘草清香顿时弥漫开来。

甘草自古有“众药之王”美誉,有调和诸药之特性,被中医界尊为“国老”。古代,甘草根茎可作美食调味之用,做卤肉时加上甘草,能起去腥、调味作用。在内蒙,当地人常用甘草炖羊肉,是美味之佳肴。甘草可治咽喉肿痛,我在《连锁经营》杂志担任主编之时,平时出差,常携带甘草含片,喉咙不舒服的时候,含上一片,嗓子顿时会舒服、润滑起来。

霜降时节,新鲜萝卜清脆爽口,有一丝清甜,老杭州人民间有霜降时节吃萝卜习俗,萝卜是秋冬季节食疗养生之食材,霜降时节气候干燥,食用萝卜可行气、除燥生津、清热懈毒,民间有“秋冬萝卜赛人参”之说。萝卜有多种寓意,叶子又称萝卜青,与“老不倾”谐音,有“健康长寿”寓意,古代重阳节人们常用萝卜青作为老人祝寿美食。萝卜又称“菜头”,与“彩头”谐音,有“好彩头”寓意;古代,亲朋好友送礼常送萝卜,有祝福“财运亨通”寓意。

萝卜自古可制成美食,唐代,古人萝卜烹饪以炖汤、腌渍为主,南宋《山家清供》中有一道萝卜做成的“玉糁羹”,为苏东坡首创,用碎萝卜与碎米一起熬粥,不加佐料却别有风味,被东坡先生称为“人间决无此味”之美食。清代美食家袁枚《随园食单》中有一道“熟猪油烧萝卜”,用熟猪油炒萝卜,加虾米煨制,起锅时加葱花,色香味美。小时候,奶奶常在秋冬时节用白萝卜炖排骨汤,温暖、鲜美的感觉,至今难以忘怀。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