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两度洪峰肆虐而过,邕江水位骤然攀升,江南区江西镇的农田危在旦夕,沿江民房、店铺面临漫灌的危险。危急时刻,扬美村村委会副主任梁彩丽、同良村驻村第一书记何艳芬挺身而出,以女性柔肩扛起党员担当,在洪水中筑起守护家园的“红色堤坝”。
两度洪峰肆虐而过,邕江水位骤然攀升,江南区江西镇的农田危在旦夕,沿江民房、店铺面临漫灌的危险。危急时刻,扬美村村委会副主任梁彩丽、同良村驻村第一书记何艳芬挺身而出,以女性柔肩扛起党员担当,在洪水中筑起守护家园的“红色堤坝”。
梁彩丽与村民一起清理江边的淤泥。何璨汐/摄
坚守 她身先士卒护古镇平安
10月17日上午,扬美古镇的洪水虽已退去,但沿江岸边的淤泥仍泛着潮湿的腥气。梁彩丽踩在没过脚踝的泥浆里,弯腰挥动铁锹,一铲一铲地清理黏稠的淤积物。虽然双手早已磨出厚茧,裤腿裹满泥浆,但是她始终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诠释“我是党员我先上”的誓言。在她身边,村里的妇女们手持铁铲忙个不停。这支由她带领的“巾帼清淤队”自洪水退去便昼夜不停,水退一寸,清淤便进一步。
“清淤必须争分夺秒,水退到哪里,我们就清到哪里,否则淤泥一旦干结,清理难度就会翻倍。”梁彩丽的声音沙哑却有力。连日来,村委干部、保洁员、村民志愿者纷纷加入清淤队伍,沿街商铺的经营者也自发帮忙。大家只有一个目标——尽快让古镇恢复原貌,重现往日的烟火气息。
时间回溯到10月1日,第一次洪水预警拉响后,梁彩丽带领党员群众转移沿江8户商铺的桌椅设备,再护送2户7名群众到安全地带。当发现洪水即将漫灌农田时,梁彩丽带头装沙袋、堵洞口,和村民、村干部一起加固了200多米的防线。“200亩农作物绝不能失收,大家齐心协力堵住了缺口。”回忆起当时的紧迫,她心有余悸。
9日晚,更高洪峰来袭,古镇水位较上次暴涨20厘米。就连村里的八旬老人都摇头感叹:“从未见过如此险情。”
梁彩丽蹚着洪水,再次冲上了一线。她带领村民连夜巡查堤坝、加固险段,洪水稍退,又马不停蹄投入清淤工作。3天3夜连轴转后,泥泞的街巷终于重现整洁。“累得直不起腰,可看到古镇一点点恢复,浑身又充满干劲。”梁彩丽抹了把汗,笑得朴实。
“洪水无情,但我们在洪水上涨期间组织30多名党员和村民巡堤,四处查看沿江低洼处,确保扬美在两次超警戒水位洪峰的考验下安全度过。”扬美村党总支书记许建林说。在这场与洪水的较量中,正是无数个像梁彩丽这样的基层党员,用肩膀扛起了守护家园的责任。
何艳芬在查看水情。 (江西镇政府供图)
逆向 她把初心刻在防汛一线
15公里外的同良村,洪水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吞噬着堤岸线。10月1日深夜,驻村第一书记何艳芬的手机屏幕在黑暗中亮起,工作微信群里跳动的汛情通报打破了假期的宁静。彼时,她正在都安老家与久别的家人团聚。“必须立即返岗!”这个念头闪过,她当即收拾行装。次日,这个瘦削的身影已出现在同良村。“防汛是底线任务,冲锋一线是党员的职责。”何艳芬字字铿锵,她深知自己肩上扛的不仅是责任,更是全村百姓的生命安危。
岜马坡防洪堤的安危牵动着所有人的心。这条守护着2000多亩农田的“生命线”,曾有渗漏隐患。何艳芬一回到村里就换上雨靴,深一脚浅一脚地去巡堤,拍照记录、对照数据,通过微信群和大喇叭实时播报预警。当发现河堤出现小范围渗水,她立刻将相关情况上报,联系镇村干部和党员志愿者,扛着沙袋赶赴现场加固。夜幕降临,镇里调来挖掘机和铲车支援,何艳芬确认隐患排除后才歇脚。
洪水退去后,村内道路积满淤泥,何艳芬又带头投入清淤工作。她脚蹬雨靴,踏入没过脚踝的泥浆,挥动铁锹奋力铲除淤泥,汗水浸透了衣衫。清淤结束后,她顾不上休息,立即组织人员开展消杀工作,背上沉重的消杀设备,在村里各个角落来回穿梭,仔细喷洒药剂。让她感动的是,看到他们的辛苦付出,不少村民主动上门询问“需不需要帮忙”。何艳芬心头一暖:“群众的信任,就是最大的动力。”
从巡逻查险到清淤消杀,何艳芬始终坚守在防汛救灾一线,用“党员带头上”的实际行动,凝聚起党群同心的强大合力,也让“关键时刻顶得上、危急关头靠得住”的党员本色,在抗洪中愈发鲜明。
记者:何璨汐
通讯员:陈梓然
责编:赖俊安
审校:何昀珊
江南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投稿邮箱:jnqrmt@163.com
来源:南宁市江南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