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西安碑林博物馆中轴线上一处重要的建筑,是一个重檐攒尖顶的亭子,匾额上的“碑林”二字是林则徐所写。笔力雄健,浑厚圆润,体现出欧体的严谨法度,又有自身刚劲硬朗的风格。
西安碑林博物馆中轴线上一处重要的建筑,是一个重檐攒尖顶的亭子,匾额上的“碑林”二字是林则徐所写。笔力雄健,浑厚圆润,体现出欧体的严谨法度,又有自身刚劲硬朗的风格。
亭子是为了保护李隆基的《石台孝经》而建。
我不知道李隆基怎么有脸写《孝经》,他爱美人,误江山,是对祖宗最大的不孝。不孝之人写《孝经》,也够讽刺的。
他想拿《孝经》压儿子们,其实他自己才是最不孝的人。
就因为他,唐朝由盛转衰,后面的历代帝王,再也没有能力扶大厦之将倾,大唐走向灭亡,又进入生灵涂炭的五代十国。
孝经见证了大唐由盛转衰,也见证了这个天子从高高在上到狼狈不堪,痛失挚爱。
爱,没有错,可为了爱,不顾一切,痛失江山,最后也痛失挚爱,就是错,错到离谱。
春宵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不早朝可以啊,退位、让贤,当太上皇不就得了?
美人、江山不能兼得,爱美人舍江山就是了。
碑额上刻有唐肃宗李亨(唐玄宗第三子)所书“大唐开元天宝圣文神武皇帝注孝经台”十六字篆书。
古代皇帝,除了那些开国皇帝,励精图治,殚心竭虑,努力治理国家,还真有部分守成皇帝,就是在“玩票”,这个李隆基,就把治理国家当玩票,你看他的字,多好!这不花时间练吗?
更何况他还通音律,这些也要花费大量时间吧?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这些事情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可不治理国家就没时间,没精力了呗。
不可否认,这个字是真的好,是唐代隶书的典范,用笔大气、结构庄严、整体丰腴,在汉代隶书基础上使文字结构更宽腴平整、笔画具装饰修饰性,体现了其书法的精妙。
就因为李隆基酷爱隶书,唐代的书法进程还顿了一顿。这个时期隶书大量涌现。河南博物院石刻厅崔祐甫、崔暟、王媛等墓志就是隶书。
他想歌舞升平,他想红袖添香,都没问题,那就过太上皇的日子。
他最大的错误就是身居天子之位,却想过着闲散王爷的生活。
治理大国如大海行船,舵手太重要了。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
来源:彭保红B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