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3日,第五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正式于浙江美术馆拉开帷幕。作为亚洲地区最具规模的当代纤维艺术展览项目,本届三年展由施慧担任艺术总监,姜俊、黄燕、阿萨杜尔・马克洛夫(Assadour Markarov)、许嘉担任策展人,以“重构星空”(Re-Constell
纤维艺术三年展
9月23日,第五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正式于浙江美术馆拉开帷幕。作为亚洲地区最具规模的当代纤维艺术展览项目,本届三年展由施慧担任艺术总监,姜俊、黄燕、阿萨杜尔・马克洛夫(Assadour Markarov)、许嘉担任策展人,以“重构星空”(Re-Constellations)为核心主题,汇集了来自17个国家和地区的45位杰出艺术家。他们共同在杭州这座古老的丝绸之城,通过纤维艺术这一独特媒介,编织出一个全新的文化天穹,探讨在全球化退潮、价值重构的时代背景下,“全球南方”的文化崛起与当代艺术的未来走向。
在现场,阿萨穿着简单的衬衫,神情专注而温和,一口略带保加利亚口音的中文,平实而真诚。当我们请他介绍自己时,他只是简单地说:“我叫阿萨杜尔・马克洛夫,是编织家、教育家、艺术家。”然而,这短短的头衔背后,是一段跨越三十余年、连接起保加利亚与中国、交织着艺术、教育与个人命运的漫长旅程。这根旅程的“线”,一头系着东欧的索非亚,另一头,则深深扎根在了中国的杭州。
以下“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专访报道。
01 溯源:万曼与杭州的种子
故事的开端,要追溯到1987年。那一年,年轻的阿萨作为保加利亚政府奖学金的获得者,第一次踏上了杭州的土地。当时的“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对他而言,是一个充满神秘与吸引力的东方艺术殿堂。他此行的目的,是跟随一位传奇人物——万曼先生(马林·瓦尔班诺夫,Maryn Varbanov)学习。
万曼先生在创作
万曼,这位保加利亚的国宝级艺术家,是现代纤维艺术领域无法绕开的名字。他在60年代于索非亚创建了“软雕塑”系,将传统的编织技艺从工艺美术的范畴中解放出来,赋予其独立的、前卫的艺术生命。80年代,他来到杭州,将这颗艺术的种子也播撒在了这片拥有悠久丝绸与纺织传统的土地上。
阿萨在学校
“那时候我跟万曼先生在一起,”阿萨回忆道,“他说你要学一点中国话,还有书法。”于是,万曼为他安排了两位老师,一位教工笔花鸟,另一位教书法。书法老师王冬龄甚至会亲自到他的房间,一教就是两三个小时,而且是免费的。在那个纯粹而热忱的年代,这种无私的艺术交流,给阿萨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1989年,万曼先生离世。阿萨的学习也暂告一段落。彼时,阿萨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他可以选择回国,也可以在杭州继续深造。他最终做出了一个让许多人意外的决定——转入国画系书法专业。
阿萨的书法作品
“我想了想,觉得中国书法是最地道的艺术,”阿萨解释道,“所有的东西都是从书法来的。”这个选择,看似是一次专业的跨界,实则是一次深刻的溯源。他没有停留在纤维的“形”与“技”上,而是选择深入中国文化的“根”与“魂”。在日复一日的临摹与书写中,他领悟的不仅是线条的力度、墨色的浓淡,更是东方哲学中关于气韵、节奏与生命流动的内在精神。这段经历,为他日后理解纤维艺术“不止于材料,更在于概念”的理念,埋下了最重要的伏笔。
阿萨作品《动物系列》
02 织就未来:回归与传承
从浙江美术学院毕业后,阿萨回到了保加利亚,并在母校的美术学院任教九年。他教授的,正是万曼先生开创的纤维艺术。然而,地理的距离并未切断他与杭州的联系。那颗万曼种下的种子,始终在他心中等待着一个再次发芽的机会。
2009年,这个机会终于来临。时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的许江策划了万曼的回顾展,并邀请阿萨来杭参加活动并授课。在杭州的两周里,阿萨与许江进行了一次长谈。他们聊起了万曼先生未竟的理想,比如建立一个集教育、产业、艺术、交流于一体的“万曼研究所”。
“我们聊起来了,然后他说,我们就可以做一个双年展或者三年展,那时候就有80年代的这个想法。我说好。但是他说,你要来。”阿萨的语气平静,但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这次机遇的珍视。为了回到杭州,他甚至需要向保加利亚教育部申请,以“提高教学水平”为由,获得长期出国的许可。
课堂上的阿萨
2010年,阿萨正式成为施慧的第一位博士生,重返中国美术学院。这一次,他的身份不再是学生,而是一位建设者。他与同仁一起开始着手筹备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纤维艺术展览。2013年,第一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成功举办,同年,中国美术学院纤维艺术系独立建系。十年间,一个展览、一个系科,在杭州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阿萨是这一切的亲历者,更是核心的推动者之一。
阿萨在第五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展览现场
如今,阿萨不仅是一位教授,更是一位心系后辈的“守护者”。他发现,许多从国美纤维艺术系毕业的年轻人在离开校园后,面临着创作方向不明、缺乏平台的困境。于是,他创建了一个名为“Fiber Media”(纤维媒介)的工程师研究所,旨在为这些年轻艺术家提供一个持续创作和交流的空间。
“纤维它是一个概念,而不是一个材料,不是一个技术,”阿萨反复强调。他创建这个平台的初衷,正是希望引导年轻人突破对“纤维”的狭隘理解,将其视为一种可以与任何媒介(如数字、影像、声音)相结合的思维方式,从而在更广阔的当代艺术领域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A white color” 2013,©阿萨杜尔·马克洛夫
the animals ,©阿萨杜尔·马克洛夫
03 策展之道:对话而非标准
在本次三年展中,阿萨负责邀请了十余位国际艺术家,作品分布在各个展厅。当我们问及他挑选艺术家的标准时,他的回答出乎意料地简单:“没有什么标准。”
他进一步解释道:“这里我们这个纤维艺术三年展的目的、目标,就是纤维不是一个材料或者是一个技术,它是一个艺术。”因此,他选择的艺术家,大部分背景并非传统的编织或纺织。他们用布料、用金属、用影像,用一切可以表达观念的材料,来呈现一个核心的“概念”。
阿萨在第五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展览现场
“标准”的缺失,恰恰意味着“对话”的至上。阿萨的策展方法,更像是一位艺术世界的“旅行者”与“沟通者”。他会因为多年前在洛桑双年展上看过一位法国艺术家的作品,而念念不忘,特意飞往巴黎的工作室,与艺术家聊上三四个小时,最终促成其参展;他会与一位韩国艺术家相识十年,持续关注其创作动态,并邀请他结合中国的元素,在杭州创作全新的装置作品。
“如果你策划一个展览的话,你必须要跟艺术家要认识,要交流。因为如果你不交流的话,你不知道……你不能就看图片就……你必须要跟他聊,了解一下他为什么做这样,他为什么用这个材料,他为什么是想说这些话。所以这是策展人的一个工作。”阿萨的这番话,道出了策展工作的本质——它不是基于冰冷的数据和客观的评分,而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温暖的、充满信任的理解之上。每一次邀请,都是一次深入的对话;每一件作品的诞生,都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与共鸣。
04 “重构星空”:变动世界中的艺术
“‘重构’,是因为现在世界真的在发生变化,”他缓缓说道,“地理有变化,人也有变化。年轻人现在有完全不一样的需求,生活方式完全不一样。不止是中国的,是整个世界都这样。所以这是一个‘reconsideration’(重新审视)。同时,“星座”里的每一颗星(艺术品)的位置,看似是固定的,但实际上,它的光芒和意义,却在不断变化。
阿萨提出了一个极具哲学思辨的观点:“一件艺术作品本身没有什么变化。但是,你今天早上可能喝了咖啡来看,第二天喝了茶来看,看到的作品面貌就是不一样的。你的整个生活就是不一样的。”
阿萨在第五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研讨会上
我们总习惯于将艺术品视为一个被动的、静止的客体,而我们是主动的、不变的主体。但阿萨提醒我们,真正的艺术体验,是一种主客体之间动态的、相互生成的关系。艺术品是一面镜子,它映照出的不仅是创作者的意图,更是观者此时此刻的生命状态、情绪记忆和全部的人生经验。因此,重构星空不仅是策展人对艺术世界的重新排列组合,更是邀请每一位观众,在每一次观看中,完成一次对自我和世界的“重构”。
netting series ,©阿萨杜尔·马克洛夫
in+the+air,©阿萨杜尔·马克洛夫
采访的最后,我们请他用保加利亚语做一次自我介绍。他略带腼腆地笑了笑,然后用我们听不懂的语言,清晰地说出了自己的名字和来历。那一刻,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来自遥远国度的青年,带着对艺术的赤诚,第一次踏上杭州土地的样子。三十多年过去,身份在变,环境在变,但那份赤诚未变。
重构星空:2025第五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
Re-Constellations:5th Hangzhou Triennial of Fiber Art
时间
Time
2025年9月23日至11月02日
September 23 to November 02 , 2025
地点
Location
浙江美术馆
Zhejiang Art Museum
参展艺术家名单
Artist
【国外艺术家】
安妮•威尔逊
(Anne Wilson,美国)
阿齐扎•卡迪里
(Aziza Kadyri,俄罗斯)
赵素熙
(Cho Sohee,韩国)
崔真、夏因
(Choi +Shine,美国)
戴安娜•谢勒
(Diana Scherer,德国)
荒川医
(Ei Arakawa,日本)
格尔加娜·塔巴科娃
(Gergana Tabakova,保加利亚)
易卜拉欣•马哈马
(Ibrahim Mahama,加纳)
朱利安·克鲁泽
(Julien Creuzet,法国)
卡里·迪尔达尔
(Kari Dyrdal,挪威)
凯特·伊根
(Kate Egan,英国)
金守子
(Kimsooja,韩国)
莱昂纳多·奇亚奇奥& 丹尼尔·贾诺内
(Leonardo Chiachio & Daniel Giannone,阿根廷)
莱昂纳多·乌利安
(Leonardo Ulian,意大利)
莱拉·卡德纳斯
(LeylaCárdenas,哥伦比亚)
露西·奥尔塔+ 豪尔赫·奥尔塔
(Lucy +Jorge Orta,英国)
玛娜尔·阿尔多瓦扬
(Manal AlDowayan,沙特阿拉伯)
玛丽尔·克莱蒙特
(Mariel Clarmont,法国)
派翠西亚·伊斯塔柯
(Patricia Perez Eustaquio,菲律宾)
索尔维格·阿尔伯格
(Solveig Aalberg,挪威)
康瑞璟
【国内艺术家】
陈若璠
陈芷豪
陈丽云(中国香港)
丁乙
高入云
郭锐文
何启如
林岚(中国香港)
李军毓& 郭建平
李青
李娜
刘嘉琛
毛宇
孙艺芸
王杉羽
王小松
徐戈
徐向真
应歆珣
杨安
2025年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组织架构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the Hangzhou Triennial of Fiber Art in 2025
展览总监
Exhibition Director
应金飞
Jinfei Ying
艺术总监
Artistic Director
施慧
Hui Shi
策展人
Curators
姜俊、黄燕、阿萨杜尔·马克洛夫、许嘉
Jun Jiang, Yan Huang, Assadour Markarov, Jia Xu
助理策展人
Assistant Curator
李军毓、刘嘉琛、任喆、曾朝炜
Li Junyu, Liu Jiachen, Ren Zhe,Zeng Chaowei
平面设计
Graphic Design
陈孟琦 Chen Mengqi
指导
Official Director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
Publicity Department of the CPC Zhejiang Provincial Committee
主办
Host
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
Zhejiang Provincial Department of Culture Radio Television and Tourism
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Zhejiang Provincial Federation of Literary and Art Circles
中国美术学院
China Academy of Art
承办
Organizer
浙江省美术家协会
Zhejiang Artists Association
浙江美术馆
Zhejiang Art Museum
中国美术学院当代纤维艺术研究所
Contemporary Fiber Art Institute of China Academy of Art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School of Sculpture & Public Art, China Academy of Art
支持
Supporter
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
Zhejiang Provincial Arts Fund
中国美术学院教育基金会
China Academy of Art Education Foundation
德英基金会
De Ying Foundation
赞助
Sponsor
(凤凰艺术 杭州报道 采访/王家北 曹依婷 编辑/dbk 曹依婷 责编/dbk)
来源:凤凰艺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