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是否曾留意过,身边的长辈开始频繁忘事、词不达意,甚至在家附近迷路?很多人把这些表现归咎于“年纪大了,自然老糊涂”,却不知道,这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AD)发出的早期信号。
你是否曾留意过,身边的长辈开始频繁忘事、词不达意,甚至在家附近迷路?很多人把这些表现归咎于“年纪大了,自然老糊涂”,却不知道,这可能是阿尔茨海默病(AD)发出的早期信号。
据统计,我国现存阿尔茨海默病及其他痴呆患者约1700万[1]。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患者数量还在持续攀升。这种疾病不仅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能在症状还不明显时,就提前“看见”疾病的存在?
答案是:有。PET-CT正是这样一项关键检查。
PET-CT,中文全称为“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计算机断层成像”,是一种将功能代谢显像与解剖结构影像融合的先进医学影像技术。它不仅能显示器官的形态,还能反映细胞的代谢活性,因此在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和心脏病等领域的早期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具体到阿尔茨海默病,PET-CT 又能查什么呢?
原来,AD有一个核心的病理特征——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Aβ)的异常沉积。这种蛋白像“脑内的垃圾”,从发病前15~20年就开始悄悄堆积,形成斑块,破坏神经细胞功能,最终导致记忆和认知能力下降。
而传统的CT、MRI等检查,主要观察大脑结构是否萎缩,往往在患者已出现明显症状时才能发现异常,诊断明显滞后。有没有办法直接“看到”这些蛋白斑块呢?
可以,这就需要用到一种特殊的PET检查:Aβ-PET显像。
检查时,医生会给受检者注射一种被称为“示踪剂”的微量放射性药物,例如目前国内唯一获批上市的 氟[¹⁸F]贝他苯注射液。这种示踪剂能特异性地结合大脑中的Aβ斑块。随后,通过PET-CT扫描,就能在图像上清晰、直观地看到Aβ在大脑中的分布和沉积程度。
因此,Aβ-PET成像被誉为在活体人脑中确认Aβ病理的“金标准”之[2]。它极大地提升了AD诊断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能够帮助医生:
在痴呆症状出现前,识别出高风险个体;
对疑似AD的患者进行精准鉴别诊断;
为后续可能的靶向治疗提供关键依据。
别再简单地将记忆力下降视为“自然衰老”。当家中老人出现近事遗忘、词不达意、判断力下降等情况时,应及早就诊筛查。现代医学已经为我们打开了早期精准诊断的窗口,Aβ-PET显像等技术让我们有机会在疾病萌芽阶段就采取措施,为患者和家庭赢得宝贵的干预时间。
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这才是面对阿尔茨海默病,我们最应该持有的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1]王刚, 齐金蕾, 刘馨雅, 等.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 2024[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4, 23(03): 219-256.doi: 10.16150/j.1671-2870.2024.03.001
[2]Rabinovici GD, Knopman DS, Arbizu J, et al. Updated appropriate use criteria for amyloid and tau PET: A report from 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 and Society for Nuclear Medicine and Molecular Imaging Workgroup. Alzheimers Dement. 2025 Jan;21(1):e14338. doi: 10.1002/alz.14338.
来源:前沿第一现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