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九院走出来的内分泌科主任、我国知名糖尿病治疗专家陆颖理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18 14:00 1

摘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简称上海九院),有多个院区,南部院区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制造局路639号,北部院区在宝山区漠河路280号,浦东院区在浦东新区高科西路1908号,浦东科教园区在锦尊路115号,祝桥院区(在建)在云亭路99号。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简称上海九院),有多个院区,南部院区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制造局路639号,北部院区在宝山区漠河路280号,浦东院区在浦东新区高科西路1908号,浦东科教园区在锦尊路115号,祝桥院区(在建)在云亭路99号。

上海九院历史悠久,其前身“伯特利医院”创建于1920年,由留美海归女医生石美玉与美国女宣教士胡遵理建立。抗战时期医院遭受日寇强占和损毁,战后逐步重建。

1952年更名为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1964年正式成为原上海第二医学院附属医院,2005年随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合并,更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上海九院人才辈出,医院拥有5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括著名整复外科专家张涤生教授、口腔颌面外科专家邱蔚六教授等。

截至2024年底,上海九院共有博士生导师165名,硕士生导师210名,设有6个博士后流动站,26个博士点、35个硕士点。

就在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名人辈出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走出来了一位内分泌科主任、我国知名内分泌与代谢疾病领域的专家陆颖理教授。

陆颖理,1984年,考入浙江医科大学,1988年8月毕业后,在浙江中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工作。

1993年9月,陆颖理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内分泌科工作,担任主治医师。

1998年,陆颖理在浙江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2001年毕业并获得医学硕士学位。2002年,在浙江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2005年毕业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其间,于2004年4月-10月,陆颖理在日本山形大学进行博士生联合培养。

2006年起,陆颖理先后担任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硕士导师、执行主任、主任医师。

2009年8月起,陆颖理在美国Mayo Clinic, Rochester担任访问学者、博士后。2013年7月起,在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医学院访问交流,担任客座教授。

陆颖理后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九院临床医学院副院长。

最新岗位,2025年9月,陆颖理教授重新加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并于2025年9月1日起在邵逸夫医院绍兴院区开设名医门诊。

陆颖理教授是我国知名内分泌与代谢疾病领域的专家,长期从事内分泌代谢疾病危险因素的大型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工作。

下面就简单地介绍一下陆颖理教授在上述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首先,陆颖理教授及其团队开展了华东地区大规模的糖脂紊乱代谢性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及5年随访,建立了多维度信息的大型生物环境样本库。

她们研究发现,我国近半个世纪以来营养发生了巨大变化,经历了从生命早期营养缺乏到成人期营养过剩的两次营养失衡“打击”。

这种生命周期营养不平衡“两次打击”会使人群患糖尿病、脂肪肝、内脏型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等糖脂代谢疾病的风险增高。

基于此,陆颖理教授团队原创性地提出了中国成人糖脂代谢紊乱高发的“两次打击”营养变迁学说。

其次,陆颖理教授团队通过《糖尿病前期机体葡萄糖代谢紊乱发病机理的研究》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无辐射同位素示踪剂技术,系统跟踪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葡萄糖代谢过程。

她们研究发现,糖尿病前期患者胰岛素分泌功能受损,肝源性葡萄糖产生增多,周围葡萄糖利用障碍。

此外,她们研究还发现GLP-1类似物艾塞那肽能显著抑制肝脏糖异生,改善肝胰岛素抵抗,同时增加外周肌肉组织葡萄糖摄取量,从而调控糖脂代谢紊乱。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陆颖理教授团队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发现,环境污染铅暴露会影响肝脏葡萄糖生成的关键酶,增加肝脏葡萄糖生成,导致高血糖。

同时,研究发现高血铅水平与维生素D缺乏的糖尿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量增加明显,是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肾病的潜在危险因素。

2023年,陆颖理教授/王宁荐团队在《欧洲心脏杂志》上发表论著,该研究随访年限长达12年,纳入人群约41万。

她们研究发现,大多数代谢因素和临床合并症与年龄有显著的交互作用,即在更年轻的人群中危险因素与房颤相关性更强。

在所有年龄组和遗传风险组中,归因于代谢因素始终占新发房颤病例数比例最高,其中高血压和超重肥胖是两个拥有最大人群归因危险度的可修饰因素。

研究发现控制代谢因素,尤其是高血压和超重肥胖,是不同年龄和遗传风险群体房颤预防策略的关键部分。

2024年,陆颖理教授/王宁荐团队再次在《欧洲心脏杂志》发表研究成果,该研究纳入近37万名参与者,随访13.7年后发现,与无虚弱者相比,处于虚弱前期和虚弱的参与者新发房颤的风险分别增加18%和47%。

其中,超重肥胖和糖尿病患者若处于虚弱状态,房颤风险分别增加为60%和47%。

此外,虚弱与房颤遗传易感性之间存在显著交互作用,在低遗传风险群体中,虚弱与房颤风险的关联更强。

该研究提示虚弱应作为房颤的新危险因素被纳入临床房颤风险评估。

2025年,在欧洲心脏病学会(ESC)年会上,陆颖理/王宁荐团队的俞越峰博士代表团队进行口头发言,报告了一项基于大规模前瞻性队列的研究。

该研究首次在大规模人群中系统证实了潜能不明克隆性造血与心肌病(尤其是代谢病相关扩张型心肌病和限制型心肌病)的发病风险独立相关。

该研究揭示了体细胞突变在心肌病发病机制中的潜在作用,为代谢病人群心肌病的早期风险分层和精准防控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总结:从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名人辈出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走出来的内分泌科主任陆颖理教授,是我国知名内分泌与代谢疾病领域的专家。

您同意我的观点吗?如果我说的,正是您所想的,请关注、点赞、转发、分享、收藏!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分享我的头条荣誉#

来源:李粒粒LiLiLi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