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费双征第1天,中国拿“首血”,但漏洞已出,第三国从中谋利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1 11:35 1

摘要:62。7万美元,一夜之间从账上消失。没人签字,没跑流程,卸完就扣。不是乌龙,是生效。10月14日,中美特殊港务费落地的第一天,美森的Manukai号停在宁波港,系统自己把钱拿走了。

62。7万美元,一夜之间从账上消失。没人签字,没跑流程,卸完就扣。不是乌龙,是生效。10月14日,中美特殊港务费落地的第一天,美森的Manukai号停在宁波港,系统自己把钱拿走了。

真正的规则,不在公告,在代码里。

第二天,更狠。上海港,Matson Waikiki号净吨位30224吨,按每净吨400元,直接1200万元。两天230万美元,美森没改航线,继续发船,继续接单。有人嘀咕这是硬撑,其实是算过账。

有些公司不转身,因为转身比挨一刀更贵。

这事不只是一笔钱。它把两个系统的差别摆在台面上。美国那边,50美元每净吨,单航次有封顶,农业、能源的船不收。中国这边,每净吨400元起步,2026年4月17日涨到640元,2027年4月17日涨到880元,中国造的船不收。一个平着收,一个往上走。一个给行业留口子,一个给产业链留方向。

豁免写在建造地上,选择写进十年账本。

美森以为要主动申报,结果中国港口用的是“无感”模式。在结算那一秒,系统把“特殊港务费”带出来,谁也别想拖。你可以骂贵,不能说看不懂。港口的信息化,不是花架子,是手伸到每一票账里,伸得快,伸得稳。

系统一上线,谈判就失效。

有人换路。马士基动得最快,Potomac Express和Maersk Kinloss不进宁波了,绕去韩国釜山。宁波的进口,先卸到釜山,再用自家网络转回宁波;从宁波出去的货,先到韩国光阳,再换上那两条跨太平洋线去美国。赫伯罗特和它结盟,同步调整。避费,付的是时间和装卸的钱。比起一次一次的港务费,划算。

韩国的釜山、光阳笑了。墨西哥的曼萨尼约、加拿大的温哥华也接住一部分。货到了这些地方,再走陆路进美国。不是一步到位,但能绕开收费口子。

绕开不是零成本,是换一种付钱。

不绕的也有。美森连续两船被扣,还宣布按原计划走。原因简单,中美航线是它的生命线,丢了靠谁活。短痛可见,长痛更吓人。有些船还是美国旗,有些还是韩国造,卡在中国豁免外,你说换旗,不是一周的事;你说换船,造价和交付期摆在那里;你说改港,客户时效立刻出问题。

这场仗,速度是筹码,稳定也是筹码。

数字很冰。两边都真收的话,行业一年多出39亿美元的成本,中国端约23亿美元,美国端约16亿美元。钱要么航司吞,要么货主接。吞得下一时,吞不下一年。接得住一票,接不住一季。价格往上顶,时效往后拖,单子在群里来回问,今天问运价,明天问到港,后天问有没有新通知。

最害怕的不是贵,是不确定。

有人盯住“涨”。400到640,再到880,不是一把子掀桌,是告诉你下一步在哪天。美国四月先喊,中国十月跟进,14日同时生效。前面铺垫,后面执行,时间点咬得紧。不是脾气,是节奏。

这不是一次性收费,是时间表。

有人盯住“免”。中国造的船不收,这一句改变的是造船地图。船是十几年、二十年的资产,年年省,复利可见。“韩国造且挂美国旗”的船最难受,豁免没吃到,还被双边规则夹住。于是船东开始翻家底,哪些船能调,哪些船能租,哪条线能替,能不能把新单放到中国船厂。有人甚至考虑改造,但改造能不能让你进豁免,规矩写得清楚不清楚,得看细则,得看审核。

行业的算盘,越打越细。

转运的港口热闹了,仓库更满,卡车更忙。每多一次装卸,多一点破损风险,多几小时等待。有货主咬牙认了绕路,因为有单在催;也有货主宁可加钱,求个直达,因为有生产线在等。屏幕里刷新消息,线下的人去排队,决定永远不在最舒服的时刻来。

最后买单的人,不是最会吵的人,是最不能躲的人。

有人说这只是一次对抗。看费率的阶梯,看系统的上线,看企业的改线,这更像是一次重排。港口不只是码头,是数据平台,是清算入口。规则不只是纸,是程序,是接口。谁把复杂的事做成默认,谁就握住了无声的权力。

行业懂这个,用户慢慢也会懂。

美森的Manukai号净吨位11149吨,停过宁波;Matson Waikiki在上海卸过货。两艘船的名字,将来可能只是脚注,真正留在账本上的,是那几行数字后面的动作:谁在付,谁在绕,谁在等,谁在建。

中美两边都留了口子。美国给农业、能源免,中国给中国造免。表面上像是给自家产业装了防护罩。实质上,是把压力导向供应链的薄弱处,看谁的缓冲更厚,看谁的协同更快。有人当天改港,有人坚持原线,有人观望一周。时间成了测试工具。

当系统把“特殊港务费”自动跳出来,抱怨就变成了成本科目。你可以写进报价单,可以摊到一车货上,可以摊到一个季度的预算里。没人喜欢这个项目,可它不会自己消失。它不讲情绪,只讲规则。

行业的乐趣,正是在这种不舒适里找确定。找确定的方式很多:签长期合同,对冲一部分费;绑定新的港口,把绕路的时间做成固定窗口;把船舶资产迁到更有利的造船地;把客户沟通改成日更,让对方知道你在盯。每个动作都不漂亮,但有用。

别等风停,先学会走路。

船在跑,港在转,费在升,系统在扣。谁的韧性强,谁活得久。谁把选择变成默认,谁握住主动。谁先眨眼,谁就输。

来源:正大光明荷叶tlEB5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