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产品一头连着百姓餐桌、一头连着农业生产,促进农产品消费是兴农富民的关键举措。作为农业大省,黑龙江省要持续擦亮寒地黑土、绿色生态的品牌,发挥物产丰富、多元供给的禀赋优势,以“黑土优品”为统领,有力有效扩大农产品消费,着力把更优、更绿、更香、更安全的农产品献给全
农产品一头连着百姓餐桌、一头连着农业生产,促进农产品消费是兴农富民的关键举措。作为农业大省,黑龙江省要持续擦亮寒地黑土、绿色生态的品牌,发挥物产丰富、多元供给的禀赋优势,以“黑土优品”为统领,有力有效扩大农产品消费,着力把更优、更绿、更香、更安全的农产品献给全国人民。
夯实优质农产品供给基础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吃得健康、吃得安全”。优质农产品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营养、健康和食品安全的核心诉求。黑龙江农产品不仅要保障“量”的充足,更要确保“质”的优良。
生产绿色优质农产品。要以先进的农业科技为支撑,培育专用品种、良种良法配套,提升产品品质;以大食物观为引领,加快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提高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和地理标志农产品供给能力,夯实农产品质量基础;以“黑土优品”为统领,推动生产绿色生态、品质卓越的高端定制农产品,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以“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品质消费引导力。
培育地域特色农产品。要着眼地域特色和优势产区,积极发展食用菌、森林食品、中药材、冷水鱼等特色农产品加工,培育新增长点。鼓励地方多元开发药品、食品、保健品、化妆品和日用品等品类,打造一批市场前景好、富有地域特色的龙江农产品。
构建农产品品质评价体系。紧跟消费者对高质量的需求,用数据支撑品质评价,让绿色有机能够可视化,为市场定制农产品。着力打造全国高端肉牛生产大省,从养殖环境到生产过程,建立肉牛品质评价体系,促进高端肉牛消费。制定伊春蓝莓、抚远蔓越莓等地理标志水果质量分级标准,推动农产品实现优质优价。
促进产供销全链条流通
通过丰富消费渠道、拓展消费空间、完善现代流通网络,推动农业从“生产导向”向“市场导向”跨越,促进农产品消费。
丰富线上线下消费渠道。培育特色农事节庆品牌,活跃城乡消费市场;南北联动,持续开展龙粤两省优质农产品展销会,丰富市场供给,促进消费升级;深化拓展“数商兴农”,推广“直播+农产品品牌”“云端认养”定制农业、数字化供应链升级等模式,开展网络扩消费活动;培育一批有特色有潜力的乡村“电商小能人”,打造有影响力的农产品直播专区。
拓展农产品融合消费新空间。开展“游购乡村”系列活动,以新颖的“赏乡村美景、品乡村文化、购乡村好物”形式,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带动农产品消费作用;打造农事体验、冰雪旅游、民俗文化等特色项目,推介一批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带动农产品地产地销;推进生态与康养、文化、教育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多元化农业生态旅游产品,拓展消费新空间。
加快实现农产品物畅其流。推进产地、销地、集散地农产品市场建设和改造,完善物流分拨、冷链储运、电子结算、检验检测、信息服务等功能;聚焦服务城乡居民便捷消费,打造样板大集、升级集贸市场等,推进“千集万店”改造提升;建设改造信息实时化、可视化的智慧农贸市场、智慧菜市场,升级交易设施设备,优化购物环境,丰富便民、惠民“一站式”服务业态。
激发农产品市场消费潜力
聚焦更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消费需求,激发农产品消费潜力,以市场之力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倡导营养健康的消费观念。向消费者传播营养健康消费理念,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食物消费和营养健康需求;鼓励集体配餐单位开展膳食营养指导、科学配餐,增加优质蛋白食物消费,促进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消费;推广食用有机大米、优质奶制品、富锌食物等新品种以及营养价值更高的功能性农产品。
引导消费者增强品牌意识。聚焦农产品市场能力建设,加强“黑土优品”等省级优质农业品牌的推介推广,讲好品牌故事,强化品牌监管,增强消费信心;定期发布省级目录品牌消费索引,推动品牌目录成为消费目录,不断提升龙江农产品品牌消费引领作用;结合节庆文化、乡风民俗等进行品牌创意策划,提升品牌文化引领作用,激发消费潜力。
调研小结
通过丰富消费渠道、拓展消费空间、完善现代流通网络,推动农业从“生产导向”向“市场导向”跨越,促进农产品消费。
聚焦更高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消费需求,激发农产品消费潜力,以市场之力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
来源:食安黑龙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