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十月,皖北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安徽省涡阳县的广袤田野里,金黄的豆田绵延不绝,农户们正忙着收割颗粒饱满的黄豆。2017年6月,“涡阳大豆”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自此以来,涡阳县围绕“涡阳大豆”地理标志品牌积极制定扶持政策,如今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
金秋十月,皖北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安徽省涡阳县的广袤田野里,金黄的豆田绵延不绝,农户们正忙着收割颗粒饱满的黄豆。2017年6月,“涡阳大豆”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自此以来,涡阳县围绕“涡阳大豆”地理标志品牌积极制定扶持政策,如今已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带动种植、加工、文旅全链条发展,为农业强县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千年豆乡焕发新生机
涡阳种植大豆的历史可追溯至汉代,得益于北纬33°黄金种植带、涡河冲积平原的肥沃土壤和四季分明的气候,这里出产的大豆以“粒大脐黄、蛋白含量超42%”闻名。2017年,“涡阳大豆”正式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标志着这一传统农产品迈入品牌化发展新阶段。
“过去大豆每斤卖2块多,现在能卖到3.5元,精品豆甚至突破5元。”涡阳县市场监管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县大豆种植面积已突破80万亩,建成22个万亩高产示范片,带动5.6万户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高炉镇种粮大户李胜利算起增收账:“今年采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新模式,亩产大豆260斤、玉米1200斤,综合收益比单作提升40%。”
产业链延伸激活“豆经济”
地理标志认证带来的不仅是身价倍增,更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在涡阳经济开发区,由中粮集团投资3.2亿元建设的年产10万吨大豆深加工项目即将投产。“我们研发的低温豆粕蛋白含量达46%,每吨售价比普通豆粕高1500元。”项目负责人表示,这条智能化生产线可消化全县30%的大豆产量。
从田间到舌尖,涡阳大豆的“七十二变”令人惊叹:绿色食品认证的豆油走进长三角商超,豆渣制成的膳食纤维饼干成为网红产品......全县现有大豆加工企业47家,开发出8大类60余种产品,2024年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0亿元。
品牌强农绘就振兴蓝图
在“皖美农品”直播间,“涡阳大豆”区域公用品牌标识格外醒目。“扫码就能追溯种植地块、施肥记录,消费者吃得放心。”电商运营主管王倩展示着新包装。当地政府连续三年投入2000万元用于品牌建设,建成从种子、种植到加工的全流程质量追溯体系。
如今,“豆乡游”成为文旅新名片。天静宫街道打造的大豆主题旅游村落里,游客可体验传统石磨豆腐制作,参观大豆文化博物馆。农业农村局局长纪永表示:“我们正筹备首届中国涡阳大豆节,未来将建设大豆种质资源库,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让‘小黄豆’持续释放乡村振兴大能量。”
从“土特产”到“金名片”,涡阳大豆的蝶变印证了地理标志的品牌力量。在科技赋能、三产融合的发展路径下,这颗传承千年的金色种子,正在新时代的沃土上孕育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来源:安青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