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日系车造"油电混动",而我国却造"插电混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30 15:09 1

摘要:前几天在4S店溜达,一个哥们指着丰田凯美瑞双擎问销售:”这车能充电不?”销售小哥愣了三秒,憋出一句:”大哥,这是油电混动,不用充电的。”

前几天在4S店溜达,一个哥们指着丰田凯美瑞双擎问销售:”这车能充电不?”销售小哥愣了三秒,憋出一句:”大哥,这是油电混动,不用充电的。”

那哥们瞬间懵逼:”啥?不能充电还叫混动?”

没错。

这就是现在汽车圈最有意思的现象了。日系车死磕油电混动快30年,我们国产车却玩命卷插电混动。一个不用充电桩,一个离不开充电桩。

太有意思了。

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内行人告诉我,原因就三个。狠狠地扎心了。

一、政策导向:国产插混的”政策红利”VS日系油混的”佛系玩法”

先说政策这块。

国内新能源汽车政策,那叫一个给力。PHEV插电混动直接享受免购置税,绿牌秒批,限号城市畅通无阻。2023年插混卖了280多万辆,增幅84%。这数据,真的吓人。

你想想,一辆30万的插混车,免购置税就省了2.6万。再加上绿牌不限号,在北京上海这种地方,那就是真金白银的优势。

日本那边完全不一样。

政策就两个字:佛系。主推HEV油电混动,对插混不温不火。补贴力度跟咱们比?差了十万八千里

丰田本田日产,全都押宝油电混动。为啥?因为日本政府觉得,这技术靠谱。不用大搞基建,不用担心电网压力,用户省心。

政策不给力,企业当然不急。

所以你看到的结果就是:国内满大街的比亚迪DM-i、吉利雷神、长城DHT,日本满大街的普锐斯、雅阁锐混动、轩逸e-POWER。

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二、技术路线:日系的”深耕细作”VS国产的”换道超车”

再说技术底子这块。

丰田的THS混动系统,从1997年普锐斯开始,搞了快30年。发动机、电控、电池、变速箱,全套自研。专利堆成山,技术壁垒高得吓人。

这就是技术积累的威力。

丰田的油电混动,电池小,成本低,不用大改产线。一套下来利润高,风险小。全球卖了2000万辆,闭着眼都能赚钱。

咱们国产车呢?

发动机技术确实没日系那么厚。但是!咱们换了个赛道。直接卷电池、电驱、电控

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华为的电驱系统,玩命堆料。PHEV大电池,大功率电机,发动机都快成”增程器”了。

结果怎么样?

比亚迪DM-i,油耗能做到2.9L,综合续航2100公里。王传福直接吹爆:”插混技术全球最牛逼。”

这叫换道超车。

日系车有日系车的路,国产车有国产车的招。谁说一定要跟在别人屁股后面跑?

三、市场需求:中国消费者的”全都要”VS日本用户的”够用就行”

最后说市场需求。

中国消费者啥都要。想省油,想不限号,要纯电还得没里程焦虑。这就是中国式需求。

PHEV插混直接满足:市内通勤纯电走,长途出差油箱兜底。还能享受新能源政策,买车过户都便宜。

一车两命,谁不爱?

所以PHEV火到不行。比亚迪汉DM-i,理想L9,吉利银河L7,卖得比纯电车还好。

日本市场完全不一样。

充电桩少,家用电费贵,用户不信任插混。日本人认死理:“复杂的东西不可靠。”

HEV油电混动不用插电,省心。买菜接娃就要这个调调。简单,可靠,够用。

两个市场,两种逻辑。

中国用户:”我全都要!”
日本用户:”够用就行。”

所以技术路线自然不同。

说到这里,你可能要问了。

到底谁的技术更牛逼?

实话实说,各有各的强。

日系油电混动:技术成熟,可靠性高,全球通吃。但是电池小,纯电续航基本没有,城市里还得烧油。

国产插电混动:电池大,纯电续航长,政策友好。但是成本高,保险贵,没充电桩就抓瞎。

现在的局面就是:

全球市场,日系HEV还是老大中国市场,国产PHEV已经起飞未来趋势,谁也不敢打包票

比亚迪、吉利、长城、奇瑞,在插混技术上已经不是跟跑了。是真正的领跑者

日系HEV再稳,插混慢半拍,中国市场份额眼睁睁看着丢。2024年,丰田在华销量下滑20%,本田下滑12%

数据不会骗人。

懂车的都懂。

这不是简单的技术PK,是三重逻辑的博弈:政策导向、技术路线、市场需求。

日本本土守着老本行,全球输出HEV。中国本地为了补贴、限号、用户体验,PHEV直接上天。

真不是谁比谁高端。

是各自的路子和环境决定的。

后面啥趋势?

没人敢拍胸脯。只知道汽车圈这场混动大战,才刚刚开始。谁能卷得更狠,谁就能活得更久。

你觉得日系油混和国产插混,谁更有前途?欢迎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洒脱橙子yk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