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风一起,送走了酷暑,却也悄悄带走了许多人的健康。比起流感和关节疼,真正悄无声息夺命的“杀手”,是脑梗。
秋风一起,送走了酷暑,却也悄悄带走了许多人的健康。比起流感和关节疼,真正悄无声息夺命的“杀手”,是脑梗。
你可能还在担心穿得不够厚,却不知道,一杯冷水、一场晨练,甚至一次情绪激动,都有可能成为压垮血管的最后一根稻草。
根据《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俗称“脑中风”)约330万人,其中脑梗占比超过70%。这不是遥远的数据,而是你我身边的真实风险。
医生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一次次从抢救室里走出来的无奈劝告:天一凉,宁可窝在沙发上看电视,也别做这三件事。
天凉时节,很多人热衷于“养生式勤快”:早起晨跑、冷水洗脸、户外长时间锻炼。他们以为这是健康的表现。现实却是,很多脑梗患者发病前恰恰是在“坚持健康生活”。
这正是讽刺之处——你以为是在“养命”,实则在“送命”。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脑梗是怎么形成的。通俗地说,它就是脑部血管被“堵住”了。大脑缺血缺氧,几分钟内就能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这时候不是靠意志力能挺过去的,而是分秒必争的急救时刻。
那么,为什么天一凉,脑梗发病率就蹭蹭上涨?
因为气温骤降会引起血管收缩,血压波动明显。特别是清晨,人体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液黏稠度升高,极易造成血栓形成。
第一件事:清晨空腹晨练
很多中老年人自信地认为“早起跑步是长寿秘诀”。但研究显示,清晨(尤其是6点前),是脑梗高发的“魔鬼时间”。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一项研究指出,天冷时空腹晨练人群,血压波动明显增加,且心脑血管事件发作率高出日间3倍。
冷空气刺激,会让血管迅速收缩,而运动又会使血压骤然升高,双重叠加,就像给老化的水管突然加压,爆裂只是时间问题。
医生建议,真正安全的运动时间是早上8点以后,最好在吃过早餐、身体充分清醒之后。
第二件事:洗冷水澡或冷水洗脸
很多人喜欢用冷水“提神醒脑”,尤其是男性,总觉得这样更“硬气”。但你知道吗?冷水接触皮肤,尤其是脸部时,会通过三叉神经迅速传导,引发血管剧烈收缩。
中国卒中学会2022年的一项研究表明,洗冷水澡与脑卒中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尤其在气温低于15℃时,风险上升超过2倍。
血管原本就存在斑块或硬化,一经收缩,阻塞几率大大增加。
与其“硬着头皮”洗冷水,不如喝一杯温水,给身体一个缓冲。健康从不靠硬扛,反而需要软着陆。
第三件事:情绪激动或暴怒
你以为发脾气只是“发泄情绪”?事实上,每一次情绪爆发,都是对心脑血管的猛烈冲击。
《中华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年刊文指出,情绪激动是脑梗最常见的诱因之一,尤其在中老年男性中更加显著。
怒火中烧时,血压飙升,心跳加快,血液更稠。这时候血栓如果已经“酝酿”在脑部血管某个角落,一旦脱落,便可能直接堵死血管通道。
所以,别小看了“气到头疼”这句话,它可能是身体最后的警告。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某位“身体倍儿棒”的企业家、教授,突然在会议中晕倒,再也没醒来。事后调查,竟然都是脑梗。
他们的共性不是“不健康”,而是过于自信于自己的“抗压能力”——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情绪起伏剧烈,而忽视了身体的预警信号。
这正是脑梗最可怕的一点:它不是病弱者的专属,而是“高压人群”的沉默杀手。
脑梗的危险不仅仅在于死亡率,更在于“致残率”。据《中国卒中防治报告》披露,我国目前约有1200万脑卒中幸存者,其中近80%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包括语言障碍、偏瘫、行动不便等,直接影响家庭幸福和社会负担。
这不是一场个人悲剧,而是一种社会性健康危机。
很多人对脑梗的认知还停留在“老年病”“突发病”。但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它已不再“专挑老人下手”。
2022年《中华神经科杂志》总结的数据指出,35岁—55岁人群中,脑梗发病率在近十年间增长了近60%。
这正是所谓的“青壮年脑梗潮”。而诱因正是:熬夜、情绪波动、暴饮暴食、过量饮酒。
一句话:不是年龄到了,而是生活方式“提前透支”了健康。
然而,真正的问题在于:我们总是在事后才意识到健康的可贵,在病床上才想起医生说过的话。
当你躺在病房里望着天花板,才明白什么叫“早知道”——可惜,健康从来不给人重新来过的机会。
所以,天凉了,不是你该拼命“锻炼”或“硬抗”的时候,而是该学会顺势而为,保护好身体的关键节点。
窝在沙发上看电视不丢人,反而是对高危时段的一种自我保护;早上多睡半小时,不是懒惰,而是救命;保持平稳心态,不是“懦弱”,而是智慧。
真正的健康不是靠狠劲拼出来的,而是靠理解身体、顺应规律、避免诱因慢慢积累的结果。
不是凡事“坚持”才是对,而是要知道什么时候“放下”才是明智。
在这个越来越冷的季节里,愿你不被“勤奋”裹挟,也不被“坚强”误导,而是用智慧,守住自己的健康防线。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 王陇德. 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23. 中国卒中学会, 2023.
[2] 中华神经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脑卒中流行病学分析报告.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2, 55(4): 256-262.
[3]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天气变化对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研究. 中华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 18(6): 401-407.
来源:任医生谈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