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后 500 单!再不下单就没了!” 直播间里主播声嘶力竭喊着,屏幕上 “已售罄” 的红色字样不停闪烁。可你不知道的是,这些 “抢空” 的商品,第二天可能还在架上 ——《法治日报》记者近期调查发现,直播电商里的 “热销假象” 早已形成灰色产业链,后台改库存、
“最后 500 单!再不下单就没了!” 直播间里主播声嘶力竭喊着,屏幕上 “已售罄” 的红色字样不停闪烁。可你不知道的是,这些 “抢空” 的商品,第二天可能还在架上 ——《法治日报》记者近期调查发现,直播电商里的 “热销假象” 早已形成灰色产业链,后台改库存、刷销量、控人数,套路一环扣一环。
北京某高校毕业生赵欣(化名)曾在直播基地实习,她的工作就是 “配合主播演双簧”。“主播说‘剩 100 单’,我就从后台把实际 1000 单的库存改成 100;主播喊‘秒空’,我立马改成 0。等直播结束,商家说要补货,我再改回几百单。” 赵欣还曝了个更离谱的案例:一款连衣裙直播时宣称 “已抢 600 单”,实际真实成交只有 30 多单,剩下的全是系统生成的虚拟订单。
为啥要费尽心机造假?根源在于 “数据绑架”。一位从业 3 年的商家坦言,平台推荐位只看两样:在线人数和销量。“直播间人数不到 2000,连平台的基础流量池都进不去;销量没破万,想找头部主播合作都没人理。” 去年购物节,他花了 4 万多找代刷公司,把直播间在线人数从 2000 推到 12 万,坑位费直接从 5 万涨到 8 万,“不刷就没曝光,没曝光就没生意,这是死循环”。
更让人咋舌的是,造假产业早已明码标价。代刷公司的 “基础套餐” 只要 30 元 / 小时,能刷出不少于 5000 条随机评论和点赞;想更真实?150 元的 “定制套餐” 能安排 “显白吗”“穿什么码” 这类 “水军提问”。销量造假分两种:“空单” 零成本,虚拟账号下单后取消;“实付单” 要商家返货款,但更安全。物流也能造假,“空包” 1.5 元 / 单,“真实物流单号” 3-5 元 / 单,平台查得严时能涨到 10 元。
还有商家玩起 “自导自演”。某工艺品店把 999 元的椅子设了 500 元内部优惠券,员工用券实付 499 元后,公司再全额返还,零成本刷出 “热销几百单” 的记录,就为了冲平台 “新品推荐”。“现在做直播,不刷单根本成不了爆款。” 一位服装商家无奈说。
这些 “看得见的火爆”,藏着多少看不见的套路?你在直播间遇到过 “秒空” 后又悄悄上架的商品吗?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经历。
来源:阿西老板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