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我院心胸血管外科何子林主任团队成功完成1例严重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实施冠脉搭桥术(CABG)+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该手术突破多系统疾病叠加的技术挑战,病例术后恢复良好,现已转入康复阶段。
近日,我院心胸血管外科何子林主任团队成功完成1例严重冠心病合并心脏瓣膜病实施冠脉搭桥术(CABG)+二尖瓣生物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该手术突破多系统疾病叠加的技术挑战,病例术后恢复良好,现已转入康复阶段。
冠心病合并多瓣膜病变,
八种基础病叠加致手术高危
该病例情况如下:
性别:男
年龄:65岁
疾病信息:
▪ 冠心病(左主干+三支病变)
▪ 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
▪ 三尖瓣中度反流
▪ 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颈动脉/颅内动脉/股浅动脉狭窄
术前检查关键数据:
▪ 冠脉造影:左主干及三支主要血管严重狭窄
▪ 心脏彩超:二尖瓣大量反流,左心室扩大
▪ 血管增强CT:全身多发性动脉狭窄
病情描述:
近2年冠心病反复发作,冠脉病变累及心脏核心供血血管,同时心脏瓣膜功能严重受损,日常活动明显受限。8项基础疾病叠加,手术风险显著高于常规心脏手术。
从MDT评估到阶梯康复:
复杂心脏联合手术实现平稳恢复
治疗过程
▪ 多学科评估(MDT)
▪ 联合脑病科、肾脏内科、麻醉科、ICU深度会诊
综合评估心、脑、肾功能及手术耐受性
手术方案
▪ 心脏不停跳冠脉搭桥术:规避体外循环对脑肾的损伤
▪ 二尖瓣生物瓣置换:解决重度关闭不全(选用生物瓣避免终身抗凝)
▪ 三尖瓣成形术:术中探查发现继发性反流,同期修复
手术实施
▪ 手术时长:6小时
▪ 搭桥血管:4支(左乳内动脉+大隐静脉)
▪ 术中出血:200ml(未输异体血)
术后管理
▪ ICU监护4天,循环呼吸功能稳定
▪ 术后第5天转普通病房并下床活动
▪ 康复计划:阶梯式心肺功能训练
技术突破亮点
▪ 高危患者个体化策略
▪ 对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心脏不停跳搭桥技术,减少脑卒中风险
▪ 肾功能不全患者全程精细化容量管理
▪ 复合手术精准操作
▪ 单次手术同期解决血管梗阻与瓣膜结构问题
▪ 生物瓣膜置换避免抗凝治疗加重出血风险(尤其适合老年患者)
你的小心脏“堵车”又“漏风”?
聊聊冠心病合并瓣膜病
想象一下,你的心脏是一座精密的“四居室豪宅”(四个心腔)。它有两套关键系统:
▪ “水路”(血管)系统: 冠状动脉就是给心脏自身供血的“专属水管”。冠心病就是这些水管里长了“水垢”(斑块),堵住了水流(心肌缺血),心绞痛、心梗就是这么来的。
▪ “门窗”(瓣膜)系统: 心脏有四个关键的“单向阀门”(瓣膜),确保血液只往前流,不往回漏。瓣膜病就是这些“门”出了问题:要么门关不严(关闭不全/反流),血“哗啦”漏回去,心脏得加倍干活;要么门框钙化变硬,门打不开(狭窄),血流受阻,心脏憋得慌。
怎么办?医生是“心脏工程师”
别慌,现代医学手段多着呢!关键是精准评估哪个问题更严重、更紧急:
▪ “修水管”优先 (处理冠心病): 如果血管堵得很厉害,是主要矛盾,医生会考虑:
▪ 药物: 阿司匹林、他汀等是基础,控制危险因素(降压、降糖、降脂、戒烟!)。
▪ 支架 (PCI): 用微创方法撑开堵死的血管,恢复血流。
▪ 搭桥 (CABG): 如果堵点多或复杂,就“另开新路”,绕过堵塞段。
▪ “换门窗”同步 (处理瓣膜病): 如果瓣膜问题很重(尤其是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或者在做心脏搭桥时发现瓣膜问题需要处理,医生可能一起修/换。在搭桥手术时,同期修复或置换病变瓣膜(一次麻醉,解决两大问题,这是常见策略)。
▪ 微创换瓣 (TAVI): 对于高龄、开胸风险高的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现在可以通过导管,像放支架一样送入新瓣膜(微创!恢复快!)。
▪ 单独手术: 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先处理哪个。
▪ 药物是“后勤保障”: 无论是否手术,药物都至关重要,用于控制症状、保护心功能、预防血栓等。
关键点敲黑板:
这不是“老古董”专属: 虽然多见于老年人,但不良生活习惯会让它提前“敲门”。
“闷、痛、喘、晕”别硬扛! 这些信号是心脏在“呼救”,赶紧看医生,做检查(超声心动图是看瓣膜的“金眼睛”,冠脉造影是看血管的“高清地图”)。
“后勤部长”要做好: 戒烟!健康饮食!规律服药!控制三高!定期复查!这是守护心脏“豪宅”长治久安的根本!
冠心病合并瓣膜病,是心脏的“双重打击”。重视身体信号,积极配合医生这个“心脏工程师”进行精准评估和治疗,同时自己当好“后勤部长”,才能让小心脏这座“豪宅”住得安稳舒适,远离“老破小”的危机!
来源:北京市健宫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