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4年6月,韩国海洋水产部公开说,要在下半年把自主水下机器人、浮标、无人机全塞进这片海,巡逻从每月一次改成每周一次,还要把东海大陆架的新数据递到联合国。737亿韩元已经写进预算,花到哪一步,就把“实际存在”钉到哪一步。中国2020年扔下“深蓝1号”,202
韩国把水下机器人扔进苏岩礁,中国把养殖网箱扔进苏岩礁,两边都在扔,扔的不是石头,是以后谈判桌上的砝码。
2024年6月,韩国海洋水产部公开说,要在下半年把自主水下机器人、浮标、无人机全塞进这片海,巡逻从每月一次改成每周一次,还要把东海大陆架的新数据递到联合国。737亿韩元已经写进预算,花到哪一步,就把“实际存在”钉到哪一步。中国2020年扔下“深蓝1号”,2024年“深蓝2号”下水,位置一样选在中韩专属经济区重叠区,网箱里养的是鱼,水面留下的是“我天天在”的痕迹。两边都不喊占领,却天天把东西放下去,放得越密,以后越难让对方拔掉。
韩国急着把AUV送下去,是因为水下机器人能24小时测水温、盐度、鱼群、船影,数据自动传回釜山。这些数据不是科研笔记,是法律证据:看,我监测得比谁都细,这片海我管得比谁都久。每周一次的巡逻把海警船、科研船、无人机捆在一起,船一到,飞机一起飞,雷达就能拍到中国渔船在不在、网箱有没有扩建。拍到的画面存进硬盘,硬盘交给外交部和律师,以后坐在谈判桌旁,把硬盘往桌上一放,就是“事实管辖”的幻灯片。
中国把“深蓝2号”做成比1号大两倍的铜墙铁壁,网箱周长扩大,吃水加深,锚链更粗,台风来了也刮不走。韩国议员在国会质询时直接说“那是海上要塞”,话难听,却提醒首尔:网箱不拆,韩国的海上平台就显得孤单。于是韩国政府把737亿韩元从2021年散到2030年,平均每年73亿,买设备、雇船员、烧油出海,烧钱速度比烧柴快,烧的是纳税人的钱,换的是“别在我的眼皮底下长脚”。
韩国还要在2024年把东海大陆架补充数据递到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这份材料里会塞进苏岩礁附近的海底地形图,想把礁盘画进自家大陆架延伸。中国一贯态度是:专属经济区重叠区,单方面递件不算数。韩国知道不算数,却偏要递,递上去不是为了立刻获批,是为了留下“我早说过”的签字,十年后若国际仲裁真的开庭,这份签字就是时间戳。中国若沉默,等于默认;中国若抗议,韩国就把抗议信附在同一卷宗,证明“争议存在”,为以后“各管各”打桩。
中国农业农村部2020年发布的深远海养殖规划里写得很白,网箱可以“模块化推进”,意思是可以像拼积木一样,把1号、2号一路拼到N号,只要鱼能活,平台就能留。鱼是活的,平台是钢的,钢不动,人就得常去,人常去,海警就得护航,护航就留下航行记录,记录攒多了就是“我在现场”的日记本。韩国现在把巡逻频率提到一周一次,就是要在日记本里插自己的页码,不让中国写满整本。
韩国海警与科学技术院捆在一起,是因为单靠执法船拍的照片,法庭认,国际舆论不认;加上科研院的logo,照片就成了“科研数据”,带坐标、带盐度曲线,看上去比单纯执法录像更中立。韩国议员催促政府“对抗”,对抗的牌面不是开炮,是数据:数据越冷,越像真理。中国若只派渔船,韩国就用科研加执法的双重身份压;中国若派海警船护航,韩国就把镜头对准船影,剪辑成“海上对峙”短片,拿回国会放,预算就能再涨一截。
737亿韩元摊到十年,听着多,算细账并不多:一艘中型科考船烧油出海一天就要两千万韩元,一周一次,一年五十二次,十艘船分头跑,预算就吃掉一半。剩下钱买AUV、买浮标、买无人机,还要给工程师发工资,钱没进腰包,全扔进海里,扔进海里的不是铁,是“以后别跟我抢”的保险单。韩国政府敢把保险单越写越厚,是因为知道中国也在写自己的保单,双方比的不是谁更狠,是谁更先把保单塞满抽屉。
中国下一步若把“深蓝3号”放到更靠近韩国现有平台的位置,韩国就只能把巡逻再缩到三天一次,船和人都会累,累就会出错,错就可能撞船,撞船就要谈判。谈判桌上,谁手里的硬盘重,谁就能少退一步。韩国现在把硬盘提前加重,中国也把网箱提前加大,两边都在抢“先放先赢”的秒表。
美国第七舰队若借机来“航行自由”,秒表会变得更烫。韩国官方不会主动喊美军进来,但海警船拍的画面若“恰好”显示中国海警船靠近,韩国议员就会用“共享价值”四个字暗示美国盟友:你看,我顶在前线。美国一旦派驱逐舰穿过这片重叠区,中国外交部的回应速度会比台风还快,台风还能预报,外交风暴不会预报。到那一步,737亿韩元买的就不只是AUV,还有“我有盟友”的扩音器。
台风季一到,网箱和平台都要让路,谁先把锚链放松,谁就先丢面子。中韩曾在2001年签过“临时措施水域”,说好台风来了互相通知,但协议只写到“合作”,没写“谁让谁”。韩国现在每周巡逻,就是提前踩点,把台风路径记录攒成数据库,以后若真发生碰撞,韩国可以把记录甩出来:我提前一周就告诉你台风走向,你偏不放锚,责任在你。中国若也攒一份数据,两份数据对不上,就又回到“谁硬盘大”的较量。
网箱、AUV、无人机、硬盘、预算、时间戳,这些冷冰冰的词堆在一起,就是一场不动声色的拔河。绳子不是缆绳,是数据链;裁判不是法官,是时间;观众不是网民,是以后谈判桌旁那排椅子。现在两边都在把椅子往自己这边拉,拉得越快,绳子越紧,紧到谁都松不了手,就只能坐下来谈,谈的不是鱼,是谁的硬盘先满。
韩国把机器人放下去,中国把网箱扔下去,谁先把东西拿回来,谁就先输。你想让哪一边先收手?
来源:枫林坡上赏红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