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游灯会,一场流动的光影盛宴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1 04:11 1

摘要:暮色四合时,我跟着爸爸妈妈走进了城郊的“锦绣中华”主题灯会。远远地,还未见灯影,先闻人声——人群的欢笑声、摊位的吆喝声混着远处隐约的古筝曲,像一锅热腾腾的糖粥,把冬夜的寒气都熬化了。

暮色四合时,我跟着爸爸妈妈走进了城郊的“锦绣中华”主题灯会。远远地,还未见灯影,先闻人声——人群的欢笑声、摊位的吆喝声混着远处隐约的古筝曲,像一锅热腾腾的糖粥,把冬夜的寒气都熬化了。

穿过挂着红灯笼的入口拱门,第一盏撞进眼帘的便是“百鸟朝凤”。十几米高的凤凰立在山坡上,金红色的羽毛层层叠叠,尾羽垂下来几乎扫到地面,每一片都缀着细小的LED灯珠,随着山风轻轻摇曳,仿佛下一秒就要振翅飞上天。凤凰脚下围着一圈蓝绿相间的孔雀、火红的朱鹮,连最不起眼的麻雀都提着小灯笼,歪着头冲游客眨眼睛。妈妈举起手机连拍,爸爸则指着凤凰冠上的明珠说:“那颗主灯有五百瓦,晚上十点前都不会暗。”

沿着青石板路往深处走,灯光突然暗了下来。转角处竟是一条“星河”——浅蓝色的灯带从头顶垂落,像被风吹散的瀑布,又像夏夜的银河倒悬。两侧的荷花灯漂浮在水雾缭绕的池塘里,粉白的花瓣透着柔和的光,荷叶上还蹲着几只“萤火虫”,一闪一闪地亮着黄绿色的小灯。妹妹蹲在栏杆边伸手去够“萤火虫”,却被爸爸笑着拉回来:“别碰,那是感应灯,碰坏了要赔的。”我望着水面上自己的倒影,和灯影叠在一起,倒像是走进了一幅会动的水墨画。

最让我挪不开脚的是“盛世长安”灯区。朱红色的宫墙下,整条街都还原成了唐朝的模样:穿着汉服的“仕女”提着莲花灯走过,发间插着珍珠步摇;“胡商”牵着骆驼,驼铃叮当响;最热闹的是中心广场,一座十米高的“灯楼”拔地而起,每一层都雕着不同的故事——一层是李白举杯邀月,二层是杨贵妃赏牡丹,三层竟还有我们课本里的“张骞出使西域”。妈妈说这灯楼用了三千多盏灯,师傅们花了一个月才组装好。我仰着头数灯楼上的小人儿,脖子都酸了,却听见旁边一位老爷爷感叹:“我小时候过年就盼着看灯,现在这灯啊,比画本子里画的还好看!

逛累了,我们在小吃摊前歇脚。烤红薯的香气混着糖炒栗子的甜味飘过来,爸爸买了一串冰糖葫芦,红艳艳的山楂裹着透亮的糖衣,在灯光下亮晶晶的。咬下去时,酸甜的汁水溅出来,我突然觉得,这灯会的甜,大概就藏在这些热乎乎的小吃里,藏在妹妹举着兔子灯蹦蹦跳跳的笑声里,也藏在每个人眼里闪烁的光里。

离园时已近深夜,回头望见入口处的“福”字灯依然亮堂堂的,像一颗温暖的星星。妈妈说:“你看这些灯,亮一个晚上要费多少电?可大家还是年年都来,因为这里头装着对团圆的盼头,对美好的向往。

我摸了摸口袋里的小兔子灯(是灯会送的纪念品),忽然懂了——所谓灯会,哪里只是看灯?那是无数双手捧出的光,是无数颗心攒下的暖,是我们中国人独有的,把日子过成诗的方式。

那夜的灯光,至今仍在我记忆里明明灭灭。每当冬天来临,我总会想起那片流动的光海,想起那些被灯光照亮的笑脸,以及藏在光影背后的,人间最朴实的期盼。

来源:七彩陵城V孙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