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厦门市妇联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全力推动“美丽庭院”建设提质增效,目前已建设663户省级美丽庭院、3901户市级美丽庭院,行政村(居)覆盖率达到96.2%,发放“美丽庭院”奖补金超300万元。
转自:中国妇女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吴军华
院落变“网红餐厅”打卡地,乡野风味也能卖出“好价钱”。国庆期间,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祥平街道溪声社区的美丽庭院——窑味佳披萨小院内人头攒动,座无虚席。
据介绍,小院平日可接待400名游客,周末日均客流量高达1000人,还入选全国妇联“十村百人千院”典型案例。
近年来,厦门市妇联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全力推动“美丽庭院”建设提质增效,目前已建设663户省级美丽庭院、3901户市级美丽庭院,行政村(居)覆盖率达到96.2%,发放“美丽庭院”奖补金超300万元。
增收致富,家门口挣得“安心钱”
“之前老家的房子都是空置的,我也不怎么回来,现在变得热闹起来。”省级“美丽庭院”户主刘良剑指着身后的民宿说。借助美丽庭院建设契机,他产生了依托家乡的温泉水资源开办民宿的想法。如今,在他的带动下,汀溪隘头村坤泽洋陆续自发建成40余家温泉民宿,建设美丽庭院户24户,年温泉民宿产值超800万元。
小院变“热铺”,守家就能挣得“安心钱”。据了解,如今厦门市打造了高山、温泉、海岛等差异化“庭院+民宿”美丽庭院205户,带动约900名留守妇女就业,庭院民宿年产值超7000万元。
除了“庭院+精品民宿”经济火热,“庭院+特色餐饮”在厦门同样受追捧。不少庭院主人将茶香、咖啡香、药食同源的饭菜香融入庭院建设,也让农户的腰包越来越鼓,全市现有特色美食类美丽庭院272户。
厦门市妇联以“美丽庭院”建设为切入口,串联起精品民宿、特色餐饮、研学体验三大消费场景,打造“乡见过云”等13条“美丽庭院”动线,培育798个庭院经济重点户,全面激活“庭院+”经济链。厦门市庭院经济户年接待游客超40万人次,带动户均增收4.3万元,超5000名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
多元共治,合力让“美丽”持续
为打通各级妇联“单打独斗”的工作盲区,厦门市妇联纵向“四级联抓”,形成“市级督导、区级引导、镇街指导、村居主导”四级齐抓共管机制。同时,依托市妇联“凤凰之约”公益创投项目,实施“美丽庭愿 乡见未来”等18个乡村振兴项目,提供150万余元资金支持。
“黄豆要选粒大饱满的,磨豆子要顺着石磨的方向推,力气得匀着用……”在海沧区一农社区下陈社“欢喜小院”里,女主人吴秀玉手把手教参加研学的小朋友们古法磨豆浆,通过“旧农事新体验”,参与的亲子家庭收获满满。
农家院变“课堂”,乡趣引来“回头客”,这离不开厦门市妇联“四级联抓”及“五社联动”工作法。市妇联串联农业、文旅等资源,鼓励农户将庭院打造成“农事体验和亲子课堂”,把闲置的农具变成“教学道具”,把播种、除草、采摘等寻常农活变成“特色课程”。同时,开展“美丽庭院”研学体验官、“小小推荐官”系列活动,推介20余条“亲子庭院游”研学路线。今年暑假以来,策划30余场亲子庭院游活动“引客下乡”,惠及超500组家庭。
为了手把手指导农户做庭院“主理人”,厦门市、区两级妇联还面向农村妇女骨干、基层妇联干部和返乡下乡创业女大学生推出“巾帼技能培训菜单”,根据“群众点单”,开发民宿运营、闽菜烹饪、咖啡茶艺等30余门课程,举办妇女创新创业技能培训700多场,惠及农村女性2.2万人次。
融合发展,“庭院”涵养好家风
“我们将美丽庭院资源全面导入,嵌入家庭家教、宣讲宣传、普法维权、志愿服务、两岸融合发展等妇联的日常工作中,让美丽庭院在各级妇联组织中用起来、活起来,成为乡村治理的新载体。”厦门市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雪玲说。
将家风文明、移风易俗等全面纳入庭院建设标准,厦门市妇联同步开展“传承家风家训”“最美婆媳”评选等活动,传播孝老爱亲、勤俭持家等理念,打造家庭文明“主阵地”。
海沧区赤土社“美丽庭院培根计划”入选全国妇联特色项目,集美区后溪城内古厝依托台青团队打造两岸婚俗体验馆……厦门市妇联以庭院搭建两岸青年“连心桥”,引入海峡城乡发展基金会、聚融壹家等台湾规划团队,两岸青年携手打造“培根计划”“开门‘乡’见”等美丽庭院品牌;举办“幸福联线 开门‘乡’见”活动,近400名厦台青年走进美丽庭院联谊交友,体验两岸特色婚俗。
来源:新浪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