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解决活活烧死人的问题,忙着抵制水军,惹怒媒体行业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0 21:56 1

摘要:最近,某个著名的造车企业出现了状况,这个企业在一年之内不断发生致命事故,并且经常出现有人被活活烧死的惨案。最让人不寒而栗的莫过于他们并没有正面回应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事故发生,是谁的责任?而是以高调的姿态宣布打击所谓的“水军”“黑公关”,试图转移大众视线。这种

最近,某个著名的造车企业出现了状况,这个企业在一年之内不断发生致命事故,并且经常出现有人被活活烧死的惨案。最让人不寒而栗的莫过于他们并没有正面回应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事故发生,是谁的责任?而是以高调的姿态宣布打击所谓的“水军”“黑公关”,试图转移大众视线。这种过度宣传的举动不但没能减轻舆论压力,反倒由于躲避问题而惹得众人议论。

不久以前《第一财经《钱江晚报》等权威媒体对这件事进行了报道》,并对此事的企业行为提出了批评,认为他们想通过模糊的方式来掩盖公众对安全问题的关注。此类行为遭到了舆论的一片声讨,很多行业人士也都各自抒发了自己看法,一位经验丰富的媒体界同行就说到,企业想要摆脱所谓的“黑公关”,但却没有注意到用户最关心的地方,也就是汽车的安全程度。这种评论让事情越炒越大,舆论场上到处是质疑声、追责声。

事故最根本的原因引起了很大的讨论,根据了解发现事故发生大多是由于撞上东西后开始燃烧,而且车门的把手为隐藏式设计也是造成车内人员不能逃脱的主因导致死亡。半年内出了两次这样的事,这设计的安全性就被怀疑,第二次的时候,现场救人的那些人想把车门撬开都没成功,只好作罢,眼睁睁看着车里的人被大火烧死。这被围观群众用手机拍摄下来,在网上疯狂传播,人们的愤怒随之升级。

事实上隐藏式车门设计的风险早就是共识,今年3月的一次事故就讨论过汽车安全的设计问题。当年工信部还要求车企对隐藏式门把手进行专门的机械结构设计来保障逃生的便利性。对于这个企业是否整改完毕,业内还是有争议的。从不断的事故来看他们并没有把这个缺陷彻底消除。

除了隐藏门把手之外,新能源汽车行业还有其他的创新设计也被诟病。有些车企取消了传统的实体按键,取而代之以触屏,有些甚至出现了一些非常规的、奇怪的设计方向盘。这些看上去能吸引人眼球的创新其实并不能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很多时候它们反而是对驾驶员的安全驾驶的一种威胁。企业的一些营销手段,比如“零重力座椅”之类的宣传,虽然能够引起一些注意,但是实际上对于安全问题的改善来说,微乎其微。这背后却是藏着大问题。

新造车企业发展之初,大胆的创新就为自己赢得了许多人的关注。很快成长起来。更多人使用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各种问题冒出来。以往被宣传的所谓创新设计变成了安全上的漏洞,特别是车辆频发致命事故后,消费者对相关品牌慢慢失去了信任。这些事故暴露了企业对安全问题的投入不够,一些浮躁的创新更是让用户体验大打折扣。

对比以下,不少传统汽车品牌新能源车销售快速上扬,最新市场数据显示,销量排到前十位的新能源车企,一半都是传统车企。这一变化也意味着消费者对于传统品牌的商品有着更高的信任度。消费者的选择从侧面也反映出了市场对于安全性的重视程度,这也值得新造车企业重新思考以下自己的发展路线,在汽车行业中,生命安全永远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企业在事件中的行为也受到了很多质疑,有人认为当年是靠着打造粉丝社区、靠网络宣传才起来的公司,如今却开始说要“打击水军”,这本身就是个很搞笑的说法。很多人会觉得把用户标签化、直接甩锅的做法既搞笑又推卸责任,面对多家媒体和行业的分析人士的指责,如此强硬的态度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

针对事故和企业所犯下的事,舆论也给出了自己的反思,在他们眼中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解决发声的人身上,而是应该解决这桩事故发生的事。生命安全问题是汽车行业的大事,只嘴上含糊的表态不能让用户打消顾虑。汽车是大家重要的财产投入,出了事故对家庭来说也是不小的打击。受害者的家属肯定会去维权,而且对于安全问题一直会有网友的关注,她想逃也逃不了啊。

消费者对汽车产品支持的基础心理是安全,企业要想获得市场就要有好的技术,但更重要的是把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现在有些新造车企业好像忘记了这一点。这些企业想用一种粗暴的方式逃避自己的问题,可他们忘了品牌形象的塑造离不开用户的信任。如果说,企业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上不去正视它、去改善它,最后就会丧失市场、丧失口碑。

通过这件事情,我们能看出来,在汽车行业最起码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安全问题,这是企业必须得去履行的一种责任。希望能够对整个行业敲响警钟,让更多企业重视起来创新的根本不是花里胡哨的,是安全。新能源车发展潜力非常大,但必须前提是严格规范管理和保障人的生命权益。

来源:正直松鼠BQrd73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