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谢岳又上热搜了,这次不是因为“找到了”,而是因为他把“找孩子”做成了可持续的生意。12 月 15 日,“宝贝回家”年终答谢直播结束,后台跳出两条弹窗:谢岳账号涨粉 38 万,许建华公司单日 GMV 破 500 万。
谢岳又上热搜了,这次不是因为“找到了”,而是因为他把“找孩子”做成了可持续的生意。12 月 15 日,“宝贝回家”年终答谢直播结束,后台跳出两条弹窗:谢岳账号涨粉 38 万,许建华公司单日 GMV 破 500 万。
评论区瞬间分裂——一半刷“谢爸牛”,一半刷“吃人血馒头”。
同一晚,谢岳在直播间里撂下一句话:“明年我要让 100 个还没上岸的家庭也开上直播。
”屏幕外,有人鼓掌,有人关机,有人默默把“寻亲”标签改成了“带货”。
故事得从流量说起。
流量像一条河,谁先到岸边谁就能先喝水。
谢岳不是第一个到的人,却是第一个把河水引到自家田里还能卖票的人。
过去 12 个月,他出现在解清帅婚礼、叶锐聪认亲宴、孙海洋生日会,几乎成了“寻亲圈年会”的固定嘉宾。
网友调侃:别人随份子,他随热搜。
调侃背后,是算法对“情绪密度”的偏爱——失散、重逢、眼泪、拥抱,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平台立刻给流量开闸。
谢岳看懂了:只要“故事”不断更,平台就不会断流。
但流量只是门票,变现才是核心。
许建华的“建华网络科技”像一条暗线,把眼泪换成了人民币。
公司注册在 2022 年 6 月,最初只有 3 个人,一台二手补光灯,卖的是“同款寻亲 T 恤”。
一年后,公司签约 10 位寻亲家属,形成“家属矩阵”:有人讲日常,有人讲做饭,有人讲孩子丢失那天的天气。
双十一当天,10 个直播间同时开播,后台像烟花一样炸开:500 万 GMV,毛利率 32%,退货率不到 8%。
数据摆在桌上,投资人递来一份 2000 万估值的 TS,许建华没签字,先给财务发消息:把 10% 利润划进“寻亲基金”,截图留底,以防被骂。
有人骂,就有人学。
大女儿谢玮琳 11 月开了穿搭号,第一条视频是“失踪当天我穿的就是这件外套”,播放量 4800 万。
品牌方排队等在私信里:一件大衣报价 15 万,口红 8 万,珠宝 30 万。
她没急着接,先问律师:能不能在合同里加一条,“甲方不得要求我在直播间哭”?
律师愣了三秒,回了一个“可”。
第二天,#谢姐不哭# 冲上热榜,又涨粉 20 万。
网友发现:原来“悲情 IP”也能拆成“时尚 IP”,只要故事够硬,标签想贴哪儿都行。
平台也在悄悄改规则。
抖音 2024 年 Q1 公告:对“寻亲”类带货直播间实行“双审”——先审故事真实性,再审商品关联度。
一句话:不许把丢孩子当促销道具。
谢岳团队连夜开会,把直播脚本拆成三栏:左栏“故事”,中栏“商品”,右栏“公益”。
商品栏里,羽绒服链接上方加了一行小字:每卖出 1 件,捐 9.9 元给“宝贝回家”。
数据后台显示,加上这行字,转化率反而涨了 12%。
运营小哥在群里发了个“狗头”表情:原来“良心”也能 A/B test。
质疑声没停。
有人说“消费苦难”,有人说“贩卖同情”。
谢岳把直播间背景换成一句话:“苦难如果不能变现,就只剩苦难。
”弹幕瞬间刷屏。
心理学家朋友提醒我:这叫“道德脱敏”——当公益与商业反复同时出现,大脑会把两者合并成同一个按钮,按下去既做了好事也买了东西,情绪被中和,负罪感消失。
换句话说,观众需要“买得心安”,谢岳刚好把价签贴在了良心上。
但真正的变量不在直播间,而在纪录片。
《寻亲之路》剪完 3 集,导演把谢岳叫到机房,给他看最后一幕:镜头扫过仓库,成箱的待发货羽绒服旁边,贴着一张 2005 年的寻人启事。
导演问:要不要把这段剪掉?
谢岳沉默 10 秒:留。
播出那天,卫视收视率 1.8,微博话题阅读 4.2 亿。
有人评论:原来“生意”也可以成为“证据”——证明那些年没放弃。
谢岳截图保存,把评论设成了手机壁纸。
闭环至此完成。
流量—故事—商品—公益—再流量,像一条咬住自己尾巴的蛇。
谢岳的家庭从“被看见”到“被购买”再到“被讨论”,完成了个人叙事向公共叙事的升级。
对别的寻亲家庭来说,路径被跑通:先讲清故事,再选对商品,最后把利润的一部分送回公益池,就能在算法里“长生”。
难点只剩两个:第一,你得有持续更新的故事;第二,你得舍得把利润的一部分放回池子。
谢岳用 300 万粉丝和 2000 万估值证明:这两个难点,恰恰也是护城河。
直播结束那晚,谢岳在后台看到一条私信:
“谢爸,我孩子还没找到,但我不会直播,能教教我吗?
”
他回了一个语音,只有 5 秒:
“先学会把眼泪留到镜头外,剩下的我教你。
”
语音发出,屏幕上方跳出系统提示:
“对方正在输入……”
谢岳盯着那行字,忽然想起 2005 年自己贴在街头的第一张寻人启事,浆糊是冷的,风是热的。
他关掉手机,对团队说:
“明年把基金比例提到 15%,咱们还得走很远。
”
话音落下,办公室灯暗了一半,墙上的红色横幅还亮着:
“让找不到家的孩子,先看到希望。
”
灯影里,那行字像未完的剧本,也像已写好的结局——
故事只要继续,流量就会继续;
流量只要继续,寻找就会继续。
来源:a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