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销量方法:同一款产品换个说法,销量居然能差 3 倍?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0 17:48 2

摘要:同一款产品换个说法,销量居然能差 3 倍?如何通过包装和描述,让顾客觉得商品值 3 倍?下面几个技巧欢迎收藏,全面提升商品价值感和成交率。

同一款产品换个说法,销量居然能差 3 倍?如何通过包装和描述,让顾客觉得商品值 3 倍?下面几个技巧欢迎收藏,全面提升商品价值感和成交率。

一、优化产品描述,吸引顾客注意力

改了描述,销量提升。同样是卖猫粮,如果你主打长毛、美毛 / 护理,是一个比较庸俗的描述;但是改成 “爆毛”,把猫粮改成 “爆爆桶”,顾客就会一下子被你吸引。

具体化描述 + 情绪联想,更容易打动顾客大脑的 “感性判断区”。

二、设置套餐价格,让顾客感觉 “赚了”

告诉顾客 “他赚了”,设置套餐价格,不要理解为 1+1=2。比如 138 元的双人套餐价,附上对比价格:单点 168 元,套餐 138 元,顾客就会明白自己立省 30 元。

顾客大脑更关注 “损失” 而非 “支出”,用差值制造 “赚了” 的错觉(损失厌恶心理)。

示例:【满 299 减 210】百草味香烤系列,商品详情直播中,售价 ¥35.4,买 3 件 ¥28.74 / 件,已选奥尔良味,22 人评价 “质量很好”“味道很棒”,口味有蜂蜜味、奥尔良味(热销),数量每天限购 5 件。

三、营造感官联想,增强顾客价值认同

让顾客看得见、闻得着。同样是卖牛排,如果你只说 M6 牛排,顾客可能没有任何的感知;改成 “炭火慢烤澳洲牛排滋滋作响,168 元”,顾客就会联想到吃牛排的场景。

触发感官联想(画面、声音、味觉),顾客更容易产生食欲和价值认同。

示例:【满 299 减 210】百草味麻辣牛板筋,描述为 “入味耐嚼,块块都带劲”,辽宁省鞍山市精 ** 购买了该商品,直播中,减后参考价 ¥15.9,原价 ¥53.5,买 2 件 ¥43.5 / 件,已售 20610,剩余 1.8 万,满 68 包邮,查看优惠 >

四、利用社交证明,激发顾客购买欲

用社交证明,让顾客认可。在售卖商品的时候,不要只说 “人气爆款”,而是让已经购买的顾客有参与感,比如在社群让顾客去晒图、打卡分享,反而能够激发其他顾客的购买欲。

顾客更相信 “其他顾客”,而不是商家,社交证明让选择更有 “安全感”。

示例:贝亲官方宠粉福利群(410 人),进入店铺,群内互动有 “炫完无鸭梨~来晒晒图吧”“打卡签到送好礼”。小红薯 66670D10 完成了第 18 次打卡,留言 “宝贝 4 个月啦,240ml 奶哐当,炫完无鸭梨~来晒晒图吧”;还有用户完成了第 1 次打卡,留言同样为 “宝贝 4 个月啦,240ml 奶哐当,炫完无鸭梨~来晒晒图吧”,下方有 2 条通知展开。

五、降低价格敏感度,聚焦产品价值

去掉价格中的 “元” 字,如 48.00 元→48;使用推荐标签替代价格,如 “主厨推荐”;把价格放在 “注意力死角” 上,能够降低顾客的警惕,减少价格敏感度,让顾客注意力集中在 “产品价值”,而非价格本身。

2005 年,消费心理学家罗宾特尔特通过研究发现,同样的价格,字号越小,感知价格越低,觉得更便宜。

把 9 元 / 19 元等改成 9.9 元 / 19.5 元。同样的商品,卖 9 元和卖 9.9 元,销量不会差太多,但营收却能增长 16%。标价 9.5 元会让消费者更觉得真实,而标价 9 元整,消费者第一反应可能会觉得贵,因为整数定价更容易产生价格警觉,不利于成交,非整数定价则让人感觉更合理、更真实、更可信。

示例:紫薯芋泥饼 306g,描述为 “粗粮代餐,轻甜不腻”“添加真实紫薯和芋头,甘甜软糯,绵密细腻”,售价 ¥9.9,限时券后 ¥4.9,热销 234 件,剩余 1762,距结束仅剩 01:48,日常秒杀,满 68 包邮,查看优惠 >,超百人加购,服务为退货包运费、收货后结算..

六、创新优惠方式,提升客户留存与复购

把打折改成 “付 1 元抵扣 X 元”。全场打七折,消费者没感知,即便全场满 100 打 7 折,消费者或许都不会买单。“百亿补贴” 已经是常态的当下,消费者已经对简单的打折免疫,不会觉得更优惠。

案例:烘焙品牌优惠活动

一家烘焙品牌为当月到店消费过的客户,提供定向优惠。只要客户在门店或者小程序商城消费满 100 元,就可以定向获得到 1 元购买 75 元抵用券的链接。该优惠券设置了客户在 1 个月内消费满 100 元时才可以购买,避免了被薅羊毛。

通过这个方式,烘焙品牌把原来只到店消费 1 次的客户,通过加私域和营销活动的奖励,让这群客户到店 2 次以上。而到店率达到 3 次的客户,留存率就能提高 75%。

好的生意,都要做好老客户留存和复购,只有这样,在获得新客户环节上花的营销费用,才能让后续的客户到店消费变成可持续的利润。

两种优惠方式利润对比

满 100 享七折:

顾客支付:70 元(100 元的七折)

成本(假设为 40%):40 元(100 元的 40%)

利润:70 元 - 40 元 = 30 元

满 100,加 1 元兑换 75 元抵扣券:

顾客支付:101 元(100 元商品 + 1 元兑换券)

顾客获得的价值:175 元(100 元商品 + 75 元抵扣券)

抵扣券成本(假设也是 40%):30 元(75 元的 40%)

实际商品成本:40 元(100 元的 40%)

总成本:40 元(商品成本)+30 元(抵扣券成本)=70 元

利润:101 元 - 70 元 = 31 元

七、商品详情页优化技巧

在商品详情页上,要把冰冷的规格参数变成 “有温度”“有画面” 的体验,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利用锚定效应:不要直接写 “单价 ¥168”,而是先标出 “原价 ¥198”,再显示 “现价 ¥168”,让顾客瞬间感受到 “省了 30 块” 的实在优惠。先给出一个更高的参照点,再露出真实价格,省钱的满足感才会油然而生。

故事化、画面化呈现卖点:把产品的功能和卖点用故事化、画面化的语言呈现。与其写 “真皮沙发,耐磨防污”,不如写 “精选欧洲进口头层牛皮,触感柔和细腻,翻身时还能听到轻微的皮革摩擦声”,让人仿佛已经坐上去体验那份奢华与质感。

制造紧迫感和独特感:制造紧迫感和独特感,才能让流量迅速转化为订单。当在库存一栏简单写 “有货” 时,顾客只能得到模糊的安全感;不如写 “仅剩 20 件,下单即将售罄” 或者 “本月已脱销 3 次,现补货限量发售”,一旦 FOMO(害怕错过)心理被激活,点击 “加入购物车” 就成为自然而然的选择。

强化社交证明:社交证明同样不可或缺。如果只是简单写 “好评如潮”,效果远不及 “累计 5,000 + 好评,4.9 分好评率” 或者 “连续三年电商节销量冠军”,当顾客看到大多数人都在买、都在赞,他们的安全感和购买信心会被大幅提升。

明晰价值差异:让价值差异一目了然,是推动下单的又一关键。把单买各配件或服务的价格拆开,比如配件单买合计 ¥500,再告诉顾客 “套装仅 ¥420,立省 ¥80”,省钱的逻辑就像算术题一样清晰可见,让顾客立刻产生 “占了便宜” 的成就感。同样,最贵的版本或最高配选项先置于页面上方,当用户往下滑动时,看到中配产品售价反而更容易接受 —— 反向锚定把高毛利选项衬托得更加划算。

遵循视觉动线法则:页面设计上,要遵循 “视觉动线” 法则。将主推产品的高质感图放大、使用彩色边框或徽章标识,置于屏幕视觉黄金区域(右上或屏幕中央偏上位置),让用户第一眼就能看到。去掉干扰性的货币符号,或把价格写作 “420.00” 而非 “¥420”,都能在潜意识里降低消费者的价格敏感度;而用 “官方推荐”“爆款”“限时抢购” 标签,则能把注意力从冰冷的数字引向想强调的卖点。

八、底层逻辑

归根结底,无论卖的是餐厅菜单还是电商商品页,底层逻辑都是一致的:通过锚定效应对比框架先设定参照点,利用稀缺感和社交证明制造紧迫与信任,再借助对比明晰价值,最后用视觉动线和标签操控注意力。

这套方法能让用户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决策,把高毛利、高转化率的产品自然地推到最前面。只要在 “90 秒” 内完成上述信息传达,就能大幅提升客单价和成交量。

来源:小林看科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