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昆区第一实验小学开展数字劳动项目化学习实践活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0 22:18 2

摘要:包头市昆区第一实验小学依托内蒙古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的师资和教学资源建设,积极探索基于劳动与科学学科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将学生深度学习与生活实践场景密切结合,效果显著。近日,内蒙古科技大学“科创引领·智启未来”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项目组的师生们,来到包头市昆区第

包头市昆区第一实验小学依托内蒙古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的师资和教学资源建设,积极探索基于劳动与科学学科的跨学科项目化学习,将学生深度学习与生活实践场景密切结合,效果显著。近日,内蒙古科技大学“科创引领·智启未来”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项目组的师生们,来到包头市昆区第一实验小学为学生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3D打印课。学生走入教室后,发现在讲桌和第一排的桌子上摆放着很多五颜六色的精致小巧的龙型玩具,讲台上还有一台陌生的黑色机器,旁边的智慧黑板上写着——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

内科大的刘洪建老师向孩子们介绍了自己和团队成员,刘老师告诉孩子们这节课要讲的是3D打印,而教室里的这些玩具都是用3D打印技术做出了的。听完刘老师的讲解后,学生们的兴趣瞬间被点燃。徐天华老师为学生们讲解3D打印技术的具体内容。徐老师拿出提前用3D打印机打印出的玩具伸缩剑、拖鞋,向学生展示3D打印的神奇。

徐老师通过成龙的电影《十二生肖》中与3D打印有关的片段,帮助学生认识3D打印技术,向学生解释3D打印技术的原理。徐老师还播放了一段新闻视频:新一代载人飞船实验船成功完成首次太空3D打印。打印演示正式开始,学生分批到3D打印机前,近距离观察打印过程。观察完后,内科大的师生一起为学生分发用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大炮模型的零件,并近距离指导学生如何组装。临下课时,刘老师和徐老师让孩子们去教室前面挑选自己喜欢的3D打印玩具,将学生组装的大炮也送给了孩子们。

10月18日下午,包头市昆区第一实验小学六年级部分学生走进内科大工程训练中心,这里是自治区首批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同学们首先参观了内科大工程训练中心的实训基地,刘老师为大家介绍了机械臂与部分产品。

紧接着,同学们兵分俩路,第一组同学在3D打印教室具身体验。徐老师首先为同学们讲解了3D打印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从传统制造到现代增材制造,从简单模型到复杂构件,3D打印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3D打印就像是‘层层堆叠’的制造过程,通过将材料一层一层地叠加,最终形成三维物体。”徐老师用生动的比喻让复杂的原理变得通俗易懂。最让同学们兴奋的是实操环节。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亲自操作3D打印机,打印了自己的小物件。从建模到切片,从预热到打印,每一个步骤都让同学们大开眼界。六年9班的李同学兴奋地说:“太神奇了!我刚刚设计打印了一条小龙,现在它真的被打印出来了!这简直像变魔术一样!”

第二组同学在激光雕刻体验教室,这种高科技制造技术同样让同学们叹为观止。激光雕刻技术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束对材料进行精确切割,可以加工出各种复杂图案和零件。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激光雕刻机的工作过程。一束看不见的激光在材料上游走,所到之处,材料被精准切割,边缘光滑平整,无需后续处理。

同学们亲自设计了简单的图案,并观摩了激光雕刻机将这些图案转化为实物的全过程。当看到一个个简单的零件通过拼插组装成一件件复杂的工艺品,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成就感满满的笑容。

此次研学活动不仅让同学们体验了3D打印和激光雕刻的技术原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他们对科学技术的浓厚兴趣。“我以后也想学习机械工程,制造更先进的设备!”一位同学在活动结束后坚定地说一位同学则表示:“原来科技可以这么有趣!我回去要继续学习3D建模,设计更多好玩的东西。”

科技引领未来,创新驱动发展。包头市昆区第一实验小学此次与内蒙古科技大学携手,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让同学们亲身体验了前沿科技的魅力,感受到了劳动创新的力量。相信这次经历将在同学们的心中埋下科学的种子,激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来源:雅雯教育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