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浩瀚宇宙中,银河系就拥有2000至4000亿颗恒星,其中许多与太阳相似,甚至比太阳古老数百万年,周围还环绕着类地行星。然而,我们至今没有发现外星生命的确凿证据。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恩里科·费米一句简单的“他们都在哪儿?”,引发了科学界对这一矛盾的深刻思考——这就
浩瀚宇宙中,银河系就拥有2000至4000亿颗恒星,其中许多与太阳相似,甚至比太阳古老数百万年,周围还环绕着类地行星。然而,我们至今没有发现外星生命的确凿证据。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恩里科·费米一句简单的“他们都在哪儿?”,引发了科学界对这一矛盾的深刻思考——这就是著名的“费米悖论”。外星生命真的存在吗?如果存在,为何我们从未相遇?让我们一同探索这些引人入胜的假说。
据估计,银河系单是恒星就有2000至4000亿颗。其中许多与太阳相似,比太阳古老数百万年,且在其轨道上存在与地球类似的行星。
尽管存在无限可能,但多数人认为,目前尚无外星生命存在的确凿证据。那么,事实究竟如何?外星人真的在我们周围吗?
恩里科·费米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因参与首座核反应堆的研发及曼哈顿计划而闻名。1950年,他在一次午餐时随口问了一句:“他们都在哪儿?”,无意间引发了这场科学争论。这句话起初引人发笑,却促使一些科学家深入思考。
这个问题成了费米的执念。据他的同事赫伯特·约克回忆,费米曾对存在外星生命的概率进行过一系列计算。约克写道:“根据这些计算,他得出结论——我们早就应该被外星生命多次造访了。”遗憾的是,费米于1954年因癌症去世。
1961年,天文学家弗兰克·德雷克提出了“德雷克方程”,为估算银河系中文明的数量提供了一种方法。首次围绕这一方程的研讨会(卡尔·萨根等知名人士参与)估计,银河系中的文明数量约在1000到1亿之间。然而,持怀疑态度者认为这一数字被严重夸大。
我们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吗?这个问题宏大而迷人。由于缺乏确凿证据支持或反驳外星生命的存在,人们提出了许多假说,解释为何我们尚未(至少未正式)迎来外星访客。以下是一些推测……
恒星之间的遥远距离对星际旅行构成了难以逾越的挑战,这或许能解释为何尚无外星文明登陆地球。这是物理层面的不可能吗?根据科学计算,若星际旅行可行,殖民整个银河系只需500万至5000万年。
或许我们在浩瀚宇宙中真的是孤独的?或者至少是唯一拥有先进技术的智慧文明?正如天文学家查尔斯·莱恩威弗所指出的,智慧并非“不可避免”。这座奇妙的地球仅孕育了一个能进行太空旅行的物种——人类。未能达到所需的智慧水平,这被称为“大过滤器”。
图片来源:Planet Volumes / Unsplash
一个令人不安的假说与20世纪核武器的发展及气候变化的威胁相关:任何拥有如此先进技术的文明,或许都已自我毁灭。1966年,萨根与苏联天文学家奇洛夫斯基提出,技术文明在掌握星际通信能力后的一个世纪内,要么倾向于自我毁灭,要么克服这种冲动并存活数百万年。
或许,认为外星文明可能试图殖民银河系其他区域(或至少进行通信)的假说,只是我们自身社会的投射。正如美国进化生物学家斯蒂芬·杰伊·古尔德所写:“我连身边最亲近之人的计划和反应都难以预测……若说能确切知道外星智慧生命会做什么,那真是见鬼了。”
地球的偏远位置宇宙的浩瀚几乎难以想象。赫伯特·约克认为,费米对地球为何未被外星访客造访的最佳推测之一是:地球及我们所在的银河系“距离星系中心的‘核心区域’非常遥远”。
根据这一理论,先进的外星文明可能已知晓我们的存在,但选择远距离观察,尽量不干预,以避免扰乱我们的自然进化。
图片来源:Kellepics/Pixabay
黑暗森林假说可以想象,外星生命可能更倾向于孤立,出于自身原因选择隐藏或避免与其他文明接触,这使得费米悖论更加复杂。这就是所谓的“黑暗森林假说”。
模拟理论正如模拟理论的提出者尼克·博斯特罗姆(照片中人物)所暗示的,最先进的生命或许已完全摆脱物理形态,专注于创造大型虚拟环境。
模拟假说科幻作家斯蒂芬·巴克斯特提出,我们在宇宙中所看到的一切,包括所有科学计算,都可能是更高级文明创造的幻象。换句话说,我们没看到外星人,是因为他们刻意不让我们看到。我们甚至可能生活在一个模拟中,身处一个完全虚拟的宇宙。
像SETI这样的项目正积极探索宇宙,寻找外星生命的迹象。它们使用精密设备监听不同于宇宙背景噪声的信号,希望有朝一日能与其他文明建立联系。但萨根认为,即便外星生命试图通信,我们当前的技术可能也无法探测或理解他们的信号——这些信号可能与我们预期的截然不同。
一些理论家认为,外星生命可能已存在于地球,以我们尚未察觉的形式——比如微生物或非生物智能,等待我们达到更高的理解水平。他们真的已在我们之中吗?如果是,从何时开始?
来源:悠悠趣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