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相扩充大本营产能,山东轮胎企业此举为何?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0 21:26 2

摘要:近日,山东昊华轮胎有限公司年产280万套全钢、2000万套半钢子午线轮胎改扩建项目,正式获得潍坊市生态环境局环评批复。这标志着这项总投资达2.915亿元的重点轮胎项目即将进入实施阶段,为中国轮胎行业的产能竞赛再添重磅砝码。升级后,全钢胎年产能将新增100万套,

作者:门国锋

近日,山东昊华轮胎有限公司年产280万套全钢、2000万套半钢子午线轮胎改扩建项目,正式获得潍坊市生态环境局环评批复。这标志着这项总投资达2.915亿元的重点轮胎项目即将进入实施阶段,为中国轮胎行业的产能竞赛再添重磅砝码。升级后,全钢胎年产能将新增100万套,半钢胎年产能将新增800万条。

山东轮胎企业扩充国内产能尤其山东大本营产能并非个案,而是众多企业都在参与的常规战略。日前,赛轮集团“年产1260万套高性能子午胎项目”正式获得青岛董家口经济区管理委员会颁发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向正式开工迈出重要一步。此外,奥诺、有道、金富、优越、长路虹、君乐等具备一定规模的山东轮胎企业均公布了产能扩充计划。

业内人士认为,环保政策收紧在迫使轮胎企业工厂升级的同时,也将使优质企业有机会蚕食落后产能淘汰后的市场空缺,技术改造和建设新厂殊路同归。数据显示,2024年山东轮胎可统计产量达5.08亿条,占全国总产量的40%以上。可以想见,随着这些新增产能陆续投产,未来的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鲁企纷纷升级扩产

山东昊华轮胎有限公司子午胎改扩建项目总投资达2.915亿元,计划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技术升级与产能扩张,建成后将形成年产280万套全钢子午线轮胎及2000万套半钢子午线轮胎的生产规模。其中,在全钢子午线轮胎生产线,将对硫化机进行大幅度淘汰、新上、改造升级,把蒸汽硫化工艺全面升级为氮气硫化工艺,并引入MES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在半钢子午线轮胎生产线,将淘汰、新增成型机、裁断机等,并配套实施MES智能化系统。

不难看出,此次改扩建的核心并非简单的产能叠加,而是一场深刻的技术工艺革新。通过此次智能化、绿色化的技术改造,昊华轮胎不仅将实现产能的飞跃,更将在产品品质、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上构建新的竞争壁垒,为其全球化布局(包括已全线贯通的越南工厂)提供坚实的国内制造支撑,进一步巩固其在国内外市场的行业地位。

昊华是中国轮胎产业领域低调的实力派,偏安于潍坊寿光,被外界关注较少,在美国权威媒体《Tire Business》发布的2025年全球轮胎75强中,昊华位居第35位,在山东排在赛轮、玲珑、浦林成山、三角、森麒麟、金宇、华盛之后,实力可见一斑。

而原本产能规模相对落后的轮胎企业则是索性通过直接建设工厂狂飙产能。今年以来,地处青岛平度的奥诺轮胎总投资10.74亿元推出“年产770万套高性能半钢子午线轮胎扩建项目”,计划把年产能从现有的530万套提升至1400万套,奥诺旗下艾力特橡胶有限公司的60万套高端非公路轮胎项目也已完成备案;山东优越橡胶有限公司三期工程总体规划年产能达1500万套获批;山东长路虹轮胎有限公司年产1200万套高性能半钢子午线轮胎改扩建项目完成备案;骑达橡胶轮胎(潍坊)有限公司年产1000万套高端子午线轮胎项目完成备案;威海君乐轮胎有限公司斥资19亿元,备案“220万条高性能全钢子午线轮胎扩建项目”。

为何逆势扩产能?

本轮山东轮胎巨头的产能提升,之所以引起业界的高度关注,原因在于山东轮胎的产能太过庞大,加之中国轮胎产业的原材料、主体市场两头在外的格局,足以让新增产能在不远的将来产生一系列的蝴蝶效应。

众多周知,山东轮胎产业具有三大特点:

一是总体产能高。据统计,山东轮胎产能超8亿条(含轿车胎、卡车胎、工程胎等),规模以上轮胎企业超 300家,山东轮胎产能相当于美国+欧盟的总和,全球每5条轮胎中就有1条产自山东。

二是本土企业多。据统计,山东轮胎产业90%以上为本土企业,在2025年全球轮胎75强榜单中,24家山东企业上榜,总销售额占全球75强总份额的12%,形成了千亿级的销售规模。

三是海外建厂多。中国轮胎企业的工厂已覆盖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等多个大洲,其中赛轮、玲珑、双星、森麒麟等山东企业建设的工厂遍布泰国、越南、柬埔寨、印尼、塞尔维亚、摩洛哥、墨西哥、埃及、阿尔及利亚等国家。

强手过度集中于一地,让山东轮胎企业的竞争越发激烈,出口订单由海外工厂承担,也加剧了国内工厂的市场压力。青岛海关统计显示,山东省1-6月份橡胶轮胎出口金额458.9亿元,同比下降0.3%,尽管是微微下降,但这可能是近十年来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具体在当月,山东2025年6月份橡胶轮胎出口金额为77.8亿元,而2024年6月同期出口交货值为91.3亿元,同比去年下降了14.79%,两位数下滑实属少见。

在这种背景下,山东轮胎企业庞大的产能需要通过国内市场来消化分担。众所周知,轮胎是一个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产能规模越大则产品单体成本越低,进而越能获得市场竞争的优势。对工厂进行技术改造和建设效率更高的工厂,不仅可以降低成本、保障质量,而且有利于在环保政策中获得有利位置。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崛起等下游因素的改变,也刺激轮胎企业改变生产线。这些因素使得轮胎企业竞相对工厂“下手”,实施技术改造和新建生产线。

中策橡胶董事长沈金荣曾透露:“2024 年行业70%利润集中在 5-6家头部企业,剩下的都在‘给房东和工人打工’。”从中长期来看,中国轮胎产业必然走向规模化竞争阶段,经过未来几年的大鱼吃小鱼,头部企业将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这也是轮胎企业纵然面对市场竞争激烈依然扩大产能的原因所在。头部企业之争将在未来几年逐渐分晓,通过提升产能和质量壮大市场份额是必经之路。从这点来看,轮胎企业选择在大本营改扩建工厂只是战术之一。

来源:山东财经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