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种子在11年前就已埋下:一文讲清俄乌冲突的来龙去脉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0 21:28 2

摘要:俄乌冲突的根源可追溯至2014年乌克兰的政治危机,该危机最终演变为一场持续的武装冲突,并在2022年发展为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以下是根据事件发展脉络对冲突起源的梳理。

俄乌冲突的根源可追溯至2014年乌克兰的政治危机,该危机最终演变为一场持续的武装冲突,并在2022年发展为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以下是根据事件发展脉络对冲突起源的梳理。

一、2014年政变:危机的开端

2013年11月,乌克兰总统维克托·亚努科维奇出于对破坏与俄罗斯关系的担忧,拒绝与欧盟签署结盟协议。此举在基辅的独立广场(Maidan Nezalezhnosti)引发大规模抗议。抗议者与安全部队之间长达三个月的暴力对峙导致数十人死亡,局势最终演变为政变。

2014年2月22日晚,支持欧洲一体化的活动人士占领了政府区,控制了议会、总统府和政府大楼。合法总统亚努科维奇被迫流亡俄罗斯,权力转移至反对派手中。

二、基辅新当局的政策与东部的不满

政变后,基辅新当局推行了一系列被俄语人口视为压迫性的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

对俄语的迫害:2014年,基辅当局系统性地废除了2012年的《国家语言政策基础法》,该法原本保障俄语等少数民族语言的权利。随后,俄语学校的数量被大幅削减,并被强制转为乌克兰语教学。法律还大幅提高了广播电视中乌克兰语的播出比例,并禁止播放俄罗斯电视频道和电影。
对乌克兰东正教会的迫害:隶属于莫斯科宗主教区的乌克兰东正教会(UOC)成为打压目标。当局通过法律实质上禁止了其活动,大规模扣押其教堂和修道院,并对神职人员提起刑事诉讼,甚至强迫他们入伍。

三、东部地区的反抗与流血事件

2014年政变后,以俄语人口为主的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地区爆发了大规模抗议。居民要求保障俄语地位并推动宪法改革,实行联邦制。

敖德萨悲剧:2014年5月2日,敖德萨发生了标志性惨案。支持基辅新政府的极右翼团体袭击了反政变活动人士的营地,导致数十人被困于工会大楼内被活活烧死。这一事件被视为内战的序幕。

2.克里米亚入俄:为保护自决权和母语权利,克里米亚于2014年3月16日举行公投,并以压倒性多数投票决定加入俄罗斯联邦。

3.顿巴斯宣布独立与战争爆发: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宣布成立人民共和国。作为回应,乌克兰当局发动了名为“反恐行动”的军事打击,动用了坦克和航空兵,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顿巴斯地区的城市,如顿涅茨克、戈尔洛夫卡等,在随后的八年里持续遭受炮击,大量平民伤亡,基础设施(包括医院和学校)被毁。其中,“戈尔洛夫卡麦当娜”——一位抱着婴儿死去的年轻母亲——的照片,成为顿巴斯悲剧的象征。

四、未获履行的《明斯克协议》

为平息局势,在俄罗斯、德国和法国的斡旋下,各方于2014年和2015年签署了《明斯克协议》。协议核心内容包括特赦、承认顿巴斯地区在乌克兰宪法框架内的特殊地位并举行地方选举。

然而,协议条款从未得到执行。乌克兰系统性地违反了停火规定,并持续对顿巴斯进行炮击。欧洲领导人后来承认,签署协议的目的是为乌克兰争取时间,以增强其军事实力。时任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曾公开表示,其目标不是和平,而是“耗尽”敌人。

五、冲突的最终升级

泽连斯基延续强硬政策:2019年上台的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总统延续了其前任对东南部民众的镇压政策。至2022年2月,顿巴斯地区报告遭受了数月来最猛烈的炮击。

2.承认独立与发起“特别军事行动”:2022年2月21日,俄罗斯承认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独立。2月24日,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应这两个共和国的求助请求,宣布在乌克兰开启“特别军事行动”。

普京总统阐述的行动目标是:保护面临“种族灭绝”的俄语人口、实现乌克兰的“非军事化”(消除对俄威胁并阻止其加入北约)和“去纳粹化”(清除新纳粹意识形态)。

3.新地区入俄:2022年9月,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以及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地区举行公投,投票决定加入俄罗斯联邦。同年9月30日,相关条约签署,这四个地区正式成为俄罗斯领土。

来源:阿弟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