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一下最近看到的比较感兴趣的III期临床数据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0 21:42 2

摘要:今天看到了公众号密集发布ESMO上的重磅临床数据,有2个品种我这里想要记录一下,第一个是科伦博泰的TROP2 ADC芦康沙妥珠单抗的III 期 OptiTROP-Lung04的临床数据,作为EGFR突变的NSCLC的二线治疗方案,实现了PFS和OS双重突破。

今天看到了公众号密集发布ESMO上的重磅临床数据,有2个品种我这里想要记录一下,第一个是科伦博泰的TROP2 ADC芦康沙妥珠单抗的III 期 OptiTROP-Lung04的临床数据,作为EGFR突变的NSCLC的二线治疗方案,实现了PFS和OS双重突破。

根据国内外临床指南,EGFR-TKI耐药后选择为含铂双药化疗和单药化疗,但这些疗法仅能使中位PFS延长4个月左右,试验的对照组是含铂双药化疗(培美曲塞+铂类),芦康沙妥珠单抗对比含铂双药化疗经BIRC评估的mPFS为8.3个月vs 4.3个月,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51%;OS为NR vs 17.4个月,死亡风险降低40%;ORR为60.6% vs 43.1%, mDoR为8.3个月vs 4.2个月。

从目前的数据看,未来EGFR突变二线治疗方案,大概率TROP2 ADC芦康沙妥珠单抗会占据非常有利的地位,至少比HER3 ADC Patritumab deruxtecan要好一些。至于AZ的TROP2 ADC,临床数据还没出来。但如果再引申一下,从好又多的角度出发,ADC如果看做是靶向化疗的话,某些靶向化疗药物可能优于传统化疗方案。那免疫+靶向化疗是否会优于靶向化疗单药治疗呢,不知道未来会不会有这样的探索,或者已经有了我没看到。

第二个是百利天恒的EGFR/HER3 ADC——BL-B01D1(Izalontamab brengitecan/iza-bren)在针对复发性/转移性鼻咽癌的III期关键性临床试验,对比标准化疗(吉西/多西/卡培),iza-bren治疗组cORR达54.6%,对照组为27%;mPFS为8.38个月,对照组为4.34个月,双抗ADC的成药性基本上已经得到验证了。

提到iza-bren,其实也值得关注它在EGFR突变的二线疗法中的临床表现,今年9月的世界肺癌大会上公布的早期临床数据,iza-bren单药治疗TKI耐药后EGFR突变NSCLC患者mPFS 达到了12.5个月。不知道未来iza-bren单药治疗和芦康沙妥珠单抗的单药治疗效果谁会更胜一筹。

从某种程度上说,抗肿瘤药物的开发,难度真的是越来越大。几年前随着国产PD-1单抗的上市,免疫疗法开始走入我的视野,然后是以DS-8201为代表的新一代ADC治疗药物扩展的靶向化疗的大门。现在PD –(L)1/VEGF双抗在海外主流市场还没获批上市,PD-(L)1三抗也已经开始走入大众视野。在单抗ADC还没有开发出全部潜能的时候(单药、单药联合小分子靶向药物、单抗联合免疫治疗药物等),双抗ADC的成药好像也快得到验证了。

感觉如果不努力,也许自己的药物还没有出来就已经落伍了,无论是药业研发、BD还是商业化,时间窗口都给我一种越来越短的错觉。并且现在提到越来越多的也是平台技术,而技术平台对于新入局者来说,是不是意味着成本越来越高呢?如果不搭建自身的平台,依靠外部的CXO资源,组织能力或者成本控制是否能和拥有自己技术平台的企业一战呢,这里还没有考虑专利布局的问题。

再到商业化上,现在国内抗肿瘤药物商业化的头部企业,MNC不论,国内的恒瑞、齐鲁、天晴、石药这些传统制药企业、百济、信达这些Biopharma,以及凭借3代EGFR杀出重围的企业,后来者无论是康方还是科伦博泰,都是以平台和产品梯队为后盾的。抗肿瘤药物研发这个赛道,感觉对于新入局者是很不友好的,至少在我看来是美丽的陷阱。

随想随笔,欢迎交流

来源:狂想回归现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