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疆博物馆文创展厅的一角,一组融合龟兹壁画色彩的文创产品吸引游客驻足。石青与石绿交织的书签上,龟兹乐舞的曼妙身姿跃然其上。翻开取自石窟纹样的笔记本,仿佛能窥见汉唐遗址的烽燧余晖。这便是新疆博物馆与龟兹博物馆联名推出的“绮梦千年”系列文创,也是新疆博物馆文创部
在新疆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时关懿的工作照。(受访者供图)
新疆网讯(记者陈彦仿)在新疆博物馆文创展厅的一角,一组融合龟兹壁画色彩的文创产品吸引游客驻足。石青与石绿交织的书签上,龟兹乐舞的曼妙身姿跃然其上。翻开取自石窟纹样的笔记本,仿佛能窥见汉唐遗址的烽燧余晖。这便是新疆博物馆与龟兹博物馆联名推出的“绮梦千年”系列文创,也是新疆博物馆文创部主任关懿带领团队打造的馆内第十个文创系列。
“你看这组纹样,源自壁画残片;这个冰箱贴上的戍堡是班超曾经驻守的地方。”关懿指尖抚过文创产品的纹饰,眼神里满是热忱。作为“大馆带小馆”的生动实践,这个系列承载的不仅是新疆博物馆和龟兹博物馆两馆的文化积淀,更是新疆历史脉络深植中华文明的鲜活见证。
从雕塑台到文物架 两次转向
2005年的夏天,关懿在高考志愿栏填上新疆艺术学院雕塑专业时,她的梦想是成为父亲那样的艺术家。“爸爸的画笔有魔力,能把我想要的一切都画出来,山川、河流……”在身为语文教师的母亲和画家父亲的影响下,文化与艺术的种子早已在她心中扎根。
转变发生在她研究生最后一年的实习期间。当关懿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文物修复工作时,千年前的色彩与线条跨越时空,让她终生难忘。“原来雕塑技艺不只是创造美的工具,更能成为唤醒历史的钥匙。”关懿说。
带着这份敬畏,她先后走访了麦积山、云冈、龙门等石窟群,在斑驳的石壁间读懂了文物保护的深层意义:不仅是修复器物,更是保护历史传承文明。
2012年,关懿研究生毕业后毅然回到新疆,成为新疆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的一员。接下来的九年里,她沉浸在文物修复的世界里,用精准与耐心对待每一件文物。
2021年,博物馆的一纸任命将关懿推向了新的考场:接手文创工作。没有丝毫犹豫,她扛起了这份重任,“文物不能走出博物馆,但文创可以。”
守正创新 让文物讲好新疆故事
“每一件文创产品的售出,都是一次新疆历史文化的有效传播。”这行字被关懿写在文创部的工作手册首页。在她的理念里,文创的核心是传播而非销售。
这份坚守在首个系列“绮梦疆湖”中得到充分体现。关懿带领团队从吐鲁番阿斯塔那遗址出土的唐代仕女俑中汲取灵感,将彩绘骑马戴帷帽仕女泥俑的端庄、舞女俑的灵动融入设计,塑造出四位守护天山天池、赛里木湖、喀纳斯湖、博斯腾湖等景区的“丝路宝藏女孩”。
推出后引发的热潮远超预期。书签与冰箱贴更是供不应求,许多游客循着文创的足迹来到新疆,在博物馆里与唐代仕女俑本尊“重逢”。
随后,关懿将目光投向消费场景的重构。她主导改造的文创销售区,每处细节都与展品呼应,专门设置的打卡区让购物变成沉浸式体验。“我们要让消费者不只能买走一件商品,更能带走一段文化记忆。”2023年以“虎纹圆金币”为原型的文创产品在乌鲁木齐春节市场上供不应求,成为时尚伴手礼。
更大胆的尝试来自舞台剧的创作。“文物能躺在展柜里,能握在手里,为什么不能活在舞台上?”新疆博物馆打造的大文创项目《千年之语——沉浸式创意舞台剧》,复活了唐代高昌少年卜天寿的求学故事,让他那本《论语·郑玄注》作业走进大众视野。这部斩获“全国文化遗产旅游十佳案例”的作品,主题曲还登上了央视春晚。
国宝“潮”起来 文创背后的文化解码
如今,新疆博物馆已形成涵盖“绮梦千年”“五星出东方”等十大系列的千余种文创产品,每一款都凝结着关懿团队对文化的深度解码。历时四年建立的文化元素数据库,囊括服饰纹样、建筑构件等,为创作提供了坚实支撑。
“五星出东方”系列堪称文化转化的典范。以国家一级文物锦护臂为原型,团队提取星纹、云气纹等元素,开发出流沙杯垫、冰箱贴等产品。“这件文物本身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千年物证,我们要做的是把‘守护’的精神价值转化为可触摸的日常。”正如专家所评价的,该系列实现了“历史底蕴与创新设计并重”,成为游客必购的“文化名片”。
“守望吧疆山”系列则将视角投向当代。以《彩绘伏羲女娲绢画》为灵感的蒲扇、U型枕等产品,让古老神话焕发新生。而绘有巍峨疆山的高定礼服,更是与边疆建设者形成精神共鸣。
在关懿看来,最能体现文化交融的当属“天宫市集”与“疆风如画”系列。前者萃取龟兹壁画的石青、石绿主调,推出50多款时尚文创。后者与新疆美术馆联名,将文化元素重组,诠释“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理念。山西游客周丽芳的感受很真切,“这些文创把新疆的历史人文都装进去了,太用心了。”
文创之外,关懿团队策划执行的7项大型文化活动影响深远。“我在博物馆画文物”活动每月推出主题创作,线上浏览量达22万次。“文创是引擎,城市是舞台,公众是中心。”这条独特的传播路径,让文物融入了生活。
文化转译官 让千年文明流动起来
在关懿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枚“五星出东方”主题雪糕模具。这款融合历史元素与味觉体验的产品,包装盒内页设计了涂色与明信片功能,让消费者在品尝美味时完成文化传播。“文创人就要把历史转译成大众看得懂、喜欢的语言。”关懿说。这也是文化基因的当代转化。当“天王踏鬼俑”遇上镂空书签,当“八龙纹金带扣”变成镶绿松石的冰箱贴,当新疆方言“您佛得对”出现在鼠标垫上,古老文明与现代生活产生了奇妙共鸣。
如今的关懿,依然保持着初入行时的热忱。在“守望吧疆山”系列的发布会上,她熟练地向观众介绍张骞凿空丝路、耿恭驻守疏勒城的历史,讲述守望精神的传承,就像在诉说老朋友的故事。而在文创创作间,她还会拿起画笔,亲手打磨新设计的纹样,仿佛又回到了当年修复壁画的日子。
从文物修复师到文创掌舵人,关懿的身份在变,但守护文化、传播文明的初心始终未改。如今一件件文创产品正成为流动的文明载体,在天山南北架起文化桥梁,让中华文化的基因在创新传承中不断焕发新生。
来源:新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