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隔近半年,18岁的"跳水天才"全红婵终于正式回归赛场!《人民日报》官宣她将代表广东队出战粤港澳全运会,参加女子团体、双人和单人10米台三项比赛,目标直指三枚金牌。这次官宣不仅确认了她伤愈后的状态,更将她与陈芋汐的"三线对决"推到了聚光灯下。
时隔近半年,18岁的"跳水天才"全红婵终于正式回归赛场!《人民日报》官宣她将代表广东队出战粤港澳全运会,参加女子团体、双人和单人10米台三项比赛,目标直指三枚金牌。这次官宣不仅确认了她伤愈后的状态,更将她与陈芋汐的"三线对决"推到了聚光灯下。
伤病低谷到科学复苏:水花消失术的逆袭之路
2025年5月后,全红婵因脚踝旧伤(距腓前韧带损伤)和腰椎劳损暂别赛场,缺席了全国冠军赛与世锦赛。 期间,她面临身体发育期的挑战,身高从1.43米增至1.60米,体重由38公斤升至48公斤,这对跳水运动员的空中姿态控制构成巨大考验。 为克服这一难关,全红婵在广东省队开启了高强度科学训练:通过德国高压氧舱治疗旧伤,结合AI动作捕捉系统调整技术细节,每日进行6小时核心训练,将体脂率降至8.9%。
9月底,她在社交平台发布的一段训练视频中重现“水花消失术”,207C动作完成度达90%以上,甚至出现满分表现。 广东省队教练透露,全红婵目前已恢复至巅峰状态的90%,正专攻5255B(难度系数3.8)等高难度动作,为全运会做最后冲刺。
三金目标下的“神仙打架”:全红婵VS陈芋汐
本届全运会的最大看点,无疑是全红婵与陈芋汐的三项全面对决。 两人均报名女子团体、双人10米台和单人10米台项目,且赛程高度重叠:11月2日团体赛打头阵,11月6日双人项目决金,11月10日19点30分的女子单人10米台决赛成为压轴焦点。 这场较量被媒体称为“神仙打架”,单人决赛门票开售2分钟即售罄。
历史交锋记录显示,全红婵与陈芋汐在国际赛事中19次对决,陈芋汐以13胜略占上风。 但全红婵在上届全运会曾包揽单人与双人金牌,本次主场作战更具心理优势。 而陈芋汐近期状态稳定,在2025年世界杯分站赛实现三连冠,其动作精度和抗压能力备受认可。
新搭档与新挑战:湛江姐妹花联手冲金
双人项目中,全红婵的搭档首次调整为15岁的广东新秀蒋林静。 两人师出同门(启蒙教练为何威仪),蒋林静在2023年全国锦标赛击败世界冠军张家齐夺得季军,因其动作风格与全红婵高度相似被称“小全红婵”。 封闭训练期间,她们的同步误差接近“0.0秒”,被教练组评价为“潜力组合”。 这一调整旨在为双人项目注入新活力,但亦需适应全新配合节奏。
从大学课堂到跳水台:多线并行的冠军生活
2025年9月,全红婵入读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开学典礼上她因身形变化引发热议,被质疑“发福影响竞技水平”。 然而,她通过减脂训练迅速回应质疑,剪短头发、控制饮食,三个月内实现体型重塑。 校方为她定制弹性学制,结合线上课程与导师辅导,平衡学业与训练。
赛场外,全红婵的朴实形象深入人心,她曾在采访中提及“想用奖金给妈妈治病”,宿舍里贴满家庭照片,训练间隙最爱家乡的荔枝干。 这种“邻家女孩”特质,与其赛场上的凌厉风格形成鲜明对比。
科技赋能与团队保障:金牌背后的精密系统
为保障全红婵的复出,广东省队组建了包括营养师、心理顾问、康复师在内的专项团队,甚至引入日语教师协助分析国际对手录像。 训练中采用3D动作捕捉系统实时修正姿态,中医针灸调理旧伤,力求将技术稳定性提升至毫米级。 教练陈若琳强调:“现代跳水是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全红婵的复苏离不开科学管理的每一个细节。 ”
此次全运会成绩将直接影响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选拔格局,若全红婵包揽三金,其全运会金牌总数将达5枚,超越伏明霞(4枚),逼近郭晶晶(6枚)的纪录。
来源:Turbo体娱狂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