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场饥荒,竟然能改变几代人的命运!彭博社最新调查揭露,二战时期荷兰“饥饿之冬”不仅让上万人饿死,更让在母体受灾的婴儿终生被心脏病、糖尿病、肥胖和认知衰退困扰。更恐怖的是,这种伤害还会遗传到下一代。加沙和苏丹的饥荒正在上演同样的噩梦,科学家警告:饥饿的母亲,孕育
一场饥荒,竟然能改变几代人的命运!彭博社最新调查揭露,二战时期荷兰“饥饿之冬”不仅让上万人饿死,更让在母体受灾的婴儿终生被心脏病、糖尿病、肥胖和认知衰退困扰。更恐怖的是,这种伤害还会遗传到下一代。加沙和苏丹的饥荒正在上演同样的噩梦,科学家警告:饥饿的母亲,孕育的是一生病痛和心理障碍的后代。
1944年末,纳粹封锁导致荷兰西部粮食断供,数月里卡路里跌至400-800,婴儿和孕妇活活饿死,惨不忍睹。但灾难的全貌,直到几十年后才逐渐揭开。医学家们追踪那些在饥荒中出生的孩子,发现他们成年后不仅心脏病、糖尿病、肥胖率高,智力衰退更快,焦虑、精神分裂乃至癌症都更易缠身。他们的子女也深受影响——饥饿会在基因和身体上留下永久印记!
这一惊人发现要归功于英国医生David Barker。上世纪80年代,他受政府委托调查英国北部高死亡率的原因。大家都归咎于抽烟、酗酒和穷困。可Barker从一堆婴儿死亡和心脏病死亡地图里,发现了惊天秘密:那些婴儿夭折率高的地方,70年后心脏病也高发——病根在子宫,而非成年生活。
1986年,Barker在《柳叶刀》发表论文,指责孕期和婴儿期的饥饿才是慢病元凶,生活方式只是冰山一角。他的观点被同行冷嘲热讽,药企更不屑:治病能赚钱,预防却没人买账。但Barker坚持追查。
荷兰饥荒的“婴儿”证实了Barker的理论。阿姆斯特丹大学的Tessa Roseboom多次造访Barker,深度调查饥荒孕妇和婴儿,结果发现早孕营养不良会永久改变大脑、心脏、肝脏等器官。婴儿出生时看似健康,实际上“早已被编程”,成年后病痛接踵而至。
后来的科学家进一步破译了饥饿的生物密码。南安普敦大学的Mark Hanson解释:胎儿遇到饥荒和压力,会调整生长模式自保。可一旦成长后遇上丰盛食物,之前的“节俭编程”就成了灾难,慢病风险暴涨。
美国俄勒冈健康科学大学的Kent Thornburg与Barker合作,发现胎儿心脏最容易被伤害,尤其是孕早期和孕晚期。早期心脏结构决定一生健康,晚期缺血导致心脏细胞发育不足。孩子虽然出生时没异样,却天生心脏“预备力”低,成年后心衰风险大增。
长期压力也会改变胎盘和大脑发育,导致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Roseboom调查的荷兰饥荒婴儿,成年后心理疾病比普通人高出许多。
俄勒冈健康科学大学的Leslie Myatt发现,孕期压力和妊娠糖尿病会进一步扰乱胎盘信号,把慢病风险推向下一代。医学界终于明白:从受孕到两岁,这1000天决定了一生的健康。
加沙饥荒正在全球聚光灯下上演。联合国和各路医学家报告:母亲们严重营养不良、贫血横行、低体重婴儿激增。《柳叶刀》10月8日分析称,加沙5岁以下儿童已逾5.4万急性营养不良,近1.3万严重枯瘦,每次人道援助中断,儿童营养状况就恶化。
即便停火和粮食救助能到来,科学家警告:母婴的身体伤痕已不可逆转。即使明天和平,今天的饥饿会在未来几十年里变成心脏病、糖尿病和认知障碍,甚至影响下一代。Barker曾说:“思考脆弱,从子宫开始。”
他举例:印度农村长大的女孩因饥饿而发育受损,后来迁居城市,生活变好,体重只略增,却患上糖尿病和神经病变——“饥饿编程”遇上现代丰盛,疾病爆发。他称印度糖尿病为“自来水病”:子宫里的生存机制,碰上截然不同的成人世界。
Barker天马行空,喜欢和农夫聊天。他常说:“母牛养不好,整个牛群都受影响。”他痛恨医学界推卸责任,把慢病归咎于生活或基因,转而鼓吹药物治疗,而忽视预防。
Barker主张:想改变未来,就得关爱少女。营养不良的女儿会变成营养不良的母亲,孩子也会受影响。这一理论如今已成主流,尽管政策总是滞后。
Barker于2013年去世,享年75岁。他留下的录音里反复强调:慢病不是成年问题,而是子宫的遗产。加沙饥荒正在全球直播,Barker的警告格外刺耳——饥饿是一种延续性的灾难,今天的苦难将变成明天的病魔阴影。
本文为深度编译,仅供交流学习,不代表本账号观点
来源:世新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