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媒体一语惊人:特朗普不敢给乌克兰战斧导弹,竟与中国有关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0 13:21 1

摘要:德国《柏林日报》在2025年10月17日刊登报道,点出特朗普政府拒绝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一事与中国存在关联。这份报道迅速在国际间传播开来,因为它把美国对乌克兰军事援助的变动与中国稀土政策联系起来。报道基于特朗普与泽连斯基的会晤结果,以及美国军工供应链的实际

德国《柏林日报》在2025年10月17日刊登报道,点出特朗普政府拒绝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巡航导弹一事与中国存在关联。这份报道迅速在国际间传播开来,因为它把美国对乌克兰军事援助的变动与中国稀土政策联系起来。报道基于特朗普与泽连斯基的会晤结果,以及美国军工供应链的实际情况。特朗普在会晤后通过社交媒体发声,呼吁俄乌立即停火,并建议两国各自宣布胜利。这一步直接影响了乌克兰的军事预期,因为战斧导弹原本被视为可能提升乌克兰打击能力的装备。

特朗普与普京在2025年10月16日通电话,持续超过两个小时。通话内容涉及俄乌冲突的潜在解决路径。紧接着,特朗普召泽连斯基到白宫进行面对面讨论。会晤发生在10月17日,会后特朗普公开表示不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理由是美国需要保留自身库存。美方官员在简报会上确认这一决定,强调库存用于美国本土防御需求。乌克兰方面原本期望通过这次会晤获得更多援助,但结果未能如愿。俄罗斯控制乌克兰约20%领土,这让停火提议对乌克兰来说显得不利,因为宣布胜利需要面对领土损失的现实。

《柏林日报》的报道进一步解释了特朗普决定的背景,指出中国稀土政策对美国军工的影响。中国在2025年7月底出台《稀土开采和稀土冶炼分离总量调控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对稀土资源的开采和出口管控。到了10月初,中国商务部又发布公告,将境外使用中国稀土技术生产磁体纳入监管范围。这两项措施直接收紧了稀土供应链。美国军工产业高度依赖中国稀土供应,据数据显示,美国超过70%的稀土原材料从中国进口。战斧导弹的制导系统需要重稀土元素,这些元素几乎全部来自中国。管控加强后,美国库存面临短缺风险,这成为特朗普保留导弹库存的实际考量。

美国军工供应链的脆弱性在这一事件中暴露无遗。稀土用于导弹制导系统、战机发动机等多项关键技术。没有足够稀土,生产链条容易中断。特朗普政府在评估援助时,将这一因素纳入决策。欧洲国家对美国援助变化表示关注,因为这可能导致乌克兰前线压力增大。俄罗斯保持对战争的既有规划,继续推进控制区域。中国则坚持不向冲突任何一方提供军事援助,并推动通过谈判实现停火。

特朗普的停火呼吁与导弹拒绝同步出现,引发国际讨论。俄罗斯在战场上占据优势,控制领土让其更容易接受停火条件。乌克兰面临领土割让的压力,民众对宣布胜利的提议接受度低。美国确认不提供导弹后,乌克兰需要调整前线策略。德国媒体的报道强调,这不是单纯的援助调整,而是中美在稀土领域的博弈延伸到俄乌冲突。中国稀土管控的时机与美国援助决策重合,凸显全球供应链的互联性。

中国稀土政策调整源于自身资源管理需要。7月办法的实施让开采总量得到调控,出口许可要求更严。10月公告扩展到境外磁体生产,意味着使用中国技术的企业需获得额外批准。美国企业采购稀土时,面临供应不确定性。战斧导弹作为精密武器,对稀土依赖度高,这让特朗普在分配资源时优先考虑本土储备。欧洲盟国希望美国维持对乌克兰的支持,但稀土短缺让这一希望复杂化。

俄罗斯对战争的节奏有独立掌控,作为主权国家,其决策不受外部左右。中国态度一贯中立,不介入军事援助。特朗普的斡旋如果推动谈判,可能带来转机,但稀土因素让其动机被质疑。美国短期内难以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因为开采和冶炼需要技术和时间投入。国际社会开始注意大国在产业链领域的互动,这影响俄乌冲突的走向。

来源:宁文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