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用我的肾,救我的儿!”当57岁的庄稼汉说出这句话时,粗糙的双手紧紧攥着儿子的手,浑浊的眼眶里,泪水几欲夺眶。这是发生在我市湟中区海子沟乡大有山村一个普通农家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31岁的樊秉戌,和用生命为他撑起希望的父亲。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爱,深沉如山,深邃如海。
“用我的肾,救我的儿!”当57岁的庄稼汉说出这句话时,粗糙的双手紧紧攥着儿子的手,浑浊的眼眶里,泪水几欲夺眶。这是发生在我市湟中区海子沟乡大有山村一个普通农家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31岁的樊秉戌,和用生命为他撑起希望的父亲。
今年3月的一个寻常日子,樊秉戌的人生骤然拐向深渊。恶心呕吐、浑身无力、泡沫尿不止,一系列症状将这个正值壮年的汉子击倒。西宁市第二人民医院的诊断书,如同一道惊雷炸响在这个平静的家庭——慢性肾脏病五期(尿毒症)。31岁,本是扛起家庭重担的年纪,他却要靠透析维系生命。
为求一线生机,全家辗转千里奔赴河南、陕西等地求医,治疗一个多月,病情却愈发严重。返回青海后,每周数次的透析成了樊秉戌的日常,大半年时间,近十万元的花费,早已掏空了这个靠打零工维生的六口之家。上有年迈父母,下有7岁儿子、5岁女儿,妻子为照顾家庭无法外出工作,顶梁柱轰然倒塌,绝望如潮水般将这个家淹没,樊秉戌甚至萌生了放弃的念头。
就在全家陷入绝境时,沉默寡言的父亲做出了震撼人心的决定。没有豪言壮语,只有一句“救我的儿”,这位老人毅然决定要捐出自己的肾脏。与此同时,配型成功的消息传来。樊秉戌这个七尺男儿泪如雨下,父亲用半生辛劳养育他,如今又要以身体为代价,为他换得第二次生命。可高达数十万元的手术费及后续抗排异费用,又成了横在父子俩面前的冰山大堤。
“我不想让父亲的付出白费,不想让孩子没了爹,不想让父母尝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采访中,樊秉戌数次红了眼眶。这个在工地上扛过钢筋、受过硬伤的汉子,此刻最柔软的牵挂,是全家的团圆。而那位朴实的父亲,面对镜头时反复摩挲着儿子的胳膊,话语哽咽:“我老了,能换他活着,值。”
“党员父亲捐肾救子”的感人事迹经大有山村“两委”了解后,迅速在村内外传播开来,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与深切同情。
村党支部、村委会第一时间启动关爱机制,上门慰问并送上了紧急慰问金,同时积极协助其家庭申请大病救助、低保等国家惠民政策,尽全力减轻这个家庭的经济负担。大有山村村民闻讯后,自发组织了爱心募捐活动,大家慷慨解囊,涓涓细流汇聚成爱的海洋,展现了邻里相亲、守望相助的淳朴民风。
故事通过媒体传播后,许多爱心企业、公益组织和素未谋面的热心人士纷纷伸出援手,通过各类线上平台进行捐助,一句句祝福、一笔笔善款,共同为这个家庭筑起了一道坚实的生命防线。
截至记者发稿,已收到水滴筹39764元,党员群众捐款16000元。一份父爱,重逾山海;一次捐赠,关乎一个家庭的完整。如今,樊秉戌和父亲已做好手术准备,只盼能尽快凑齐费用,让这份沉甸甸的爱,真正化作生命的延续。
来源:黄河新闻网吕梁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