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39年秋,平西抗日根据地的一间土坯房里,烟雾缭绕。冀东抗联总司令高志远搓着双手进屋,萧克抬头扫了眼他腰间的勃朗宁手枪:“配枪不错。”
1939年冀东抗联司令被萧克当场逮捕!他主动交枪反被绑,背后藏着抗日战场的生死暗涌
1939年秋,平西抗日根据地的一间土坯房里,烟雾缭绕。冀东抗联总司令高志远搓着双手进屋,萧克抬头扫了眼他腰间的勃朗宁手枪:“配枪不错。”
高志远愣了下,立刻伸手摘枪:“萧司令,我这就交。”他把枪放在桌上,手指还沾着枪套的铜锈。
谁料下一秒,几个警卫员冲上来,反剪他胳膊捆了个结实。高志远瞪圆眼睛:“我有何罪?”萧克背过身:“你通敌的证据,够了。”
这年是1939年,可高志远的抗日路,早从1933年就开始了。他本名高翔云,滦南县多余村的富家子弟,读过私塾,最爱听岳飞抗金的故事。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他在村里摔了茶碗:“咱不能干看着!”1933年日军占山海关,他变卖二十亩地,凑钱招了200号人,扛着土枪要去抗日。
队伍刚拉起来,就被土匪劫了枪。他蹲在破庙里啃窝头,不信邪:“投冯玉祥的同盟军!”结果人家嫌他兵少,打发他走了。
跑到北平,他遇见地下党董毓华,化名王仲华。那人跟他聊《论持久战》,说“抗日得讲团结”。高志远像喝了碗热粥,浑身有了劲。
1933年底,他回老家拉起“马城三区自卫民团”,白天训练队列,夜里偷运枪支。村民笑话他“书呆子闹事”,他就挨家串门:“鬼子来了,房子烧了,地没了,咱得拼命!”
1938年冀东大暴动,高志远的民团成了抗联主力,他被推为总司令。他带着人端鬼子炮楼,扒铁路,连战报都贴到村口墙根。
可就在他最风光时,有人告状:他私藏了一批弹药,跟地方武装头目走得近。萧克派去调查的人回来,摇着头:“他心里,怕是只有自己的队伍。”
1939年这次开会,萧克就是要敲打他。高志远交枪时真心实意,哪知道对方早把他列进“异己”名单。
捆他的绳子勒得手腕生疼,高志远吼:“我抗日错了吗?”没人答他。后来他被关了禁闭,再出来时,抗联的兵权早换了人。
抗战胜利后,有人翻旧档案,发现举报信里夹着张纸条:“高志远私藏的弹药,够武装一个连。”到底是他真的动摇,还是有人想夺权?成了悬案。
他后来脱离队伍回了老家,1948年在贫病中去世。村里老人记得,他临终前攥着本旧日记,扉页写着“抗日到底”。
有些英雄,倒在敌人的枪下;有些,倒在内部的猜忌里。高志远的枪交了,可他当年拉队伍时的热血,从来没凉过。
来源:3C捕快事